正文 第43章 文書禮儀風俗(1)(1 / 2)

信函禮儀

信函也就是平時所說的公函,是為開展各項業務而用的,因此又稱之為業務信函。它在現代社會的運用極為廣泛,尤其是隨著社交生活、經濟生活的長足發展,各類業務用函已經成為郵政信函的一個重要的部分。

業務信函因業務的不同而有許多種,一般來說,各種信函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但是,這些信函也有許多共同之處,其中最大的特色是“公”,無論是抬頭、結尾,還是正文的用詞,都顯示著與私人信函的不同。

業務信函的內容完全取決於業務的性質,比起私人信函來,它們內容上的共同要求是清楚明白、簡明扼要。提筆寫信以前,最好能認真仔細地考慮一下,想清楚要說什麼和怎麼說,然後禮貌而又開門見山地寫出來,當談完自己要談的事情時,即刻收筆。結尾也不宜閑言碎語、拖拖遝遝。為把握起見,這種信函最好還是先擬一草稿,反複修改再謄清或打印。在這樣的信函中,出現錯字病句,都是對自身形象的損害。

業務信函的抬頭應鄭重,私人信函中過分親熱的稱呼在這裏是不適用的。對於相對熟識的人,你可以稱“×××先生”或“×××女士”,對於一般熟識的則可以稱其職務。這裏的“熟識”可以是僅隻通信聯係而從未謀麵的情形。西方此類信函在上述稱謂的前邊加“親愛的”,而我國習慣加“尊敬的”一類。如果想建立持續的業務聯係,甚而發展到私人關係,可以改變稱呼而試探對方的意向,比如,我國中式的,可以直接改稱“××兄”,或省去姓寫“×××先生”。如果對方的回信也如此稱呼你,說明他認可了這種關係,如若不然最好還是沿用原來稱呼。

業務信函在許多情形下是寫給不知姓名的人的,此時的稱呼可以有以下情形:隻稱其為“先生”或“女士”(或小姐),且在前邊加上“尊敬的”一類字眼;以職務相稱,如“經理先生”、“編輯女士”、“服務員小姐”一類。結尾的落款要求和抬頭相對應,抬頭是哪種關係程度的稱呼,落款也應是相應的程度,比如稱呼是連姓帶名的“×××先生”,落款就是連姓帶名的“×××”;稱呼是不帶姓的“××先生”,落款就不帶姓。大企業、大單位的業務用函往往是打印的,但落款處還要有親筆的簽名。

一般的企事業單位都有自己的專用信箋和信封。對於高規格的業務活動來說,對此二項也有比較嚴格的要求。一般來說,信箋、信封都應有單位的名稱、徽誌以及地址、電話,樣式上應穩重而具有吸引力,質地上盡可能優良,印刷上盡可能優美,借以表明單位的實力和形象。

下麵介紹對幾種信函的要求:

邀請信禮儀

這是用於邀約的一種社交信函。邀請信一般內容都比較簡單,但措詞要講究,既要誠懇,又不能讓對方覺得像是要挾。收到邀請的人無論應約與否,都要及時回複。

推薦信禮儀

這是單位或個人介紹某人擔任某項職務或負責某項工作的信函。推薦信的發出者可以是和被舉薦人有交情或業務關係的人,也可以是有某種關係的組織單位。收信人一般是某個組織或單位,也有私人,比如推薦任某人的業務助理或合夥人等。推薦信要盡可能介紹被推薦人的詳細情況,需實事求是,態度上也要適當,要留有餘地,不可強人所難。

聘任信禮儀

實際上,在許多情況下,請柬和聘書就可代替聘任信,不過,對於單一的或特殊的對象來說,信函的樣式顯得更為鄭重、懇切。請人任職,可以發聘書,但為對受聘者表示器重和敬仰,則可由單位的負責人發聘任信。當今的外企、合資企業用聘任信較多,其他機構使用不多,但隨著我國尊重人才風氣的完善和行政首長負責製的形成,聘任信會逐步普遍起來。聘任信寫來要充分體現誠意,其內容最要緊的是寫明擬聘擔負的職務、責任以及酬勞等。

商洽信禮儀

這是單位或個人間因業務關係而用的一種信函。這種信函旨在就某一問題進行書麵商討。無論是在個人間還是在組織間,首次就問題商洽,要就這一事項的緣起、目的等闡明,提出具體的意見和建議,乃至具體計劃。如果是商業方麵的商洽函,有關數據、指標等都要明確無誤。商洽函應該懇切,采取征詢的口吻,不能顯出強加於人的樣子。

慶賀信禮儀

慶賀信是一種運用比較廣泛的信函,私人信函中也較多見。作為業務信函的慶賀信,大多是組織、單位或代表組織、單位的個人發出的。某個團體、企業的成立,某次重要會議的召開,某項工程的竣工以及其他所有值得慶賀的事件的發生,都可用此種信函表示慶賀。商業性的慶賀信寫來可以隨便一些,信中允許存在一般的誇張、溢美之詞,但政治性、社會性的慶賀信,卻要實事求是,評介要恰如其分,言詞也要鄭重。

致敬信禮儀

這種信函的對象通常情況下是個人,有時候也有團體,但這種時候不是很多。寫信人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組織。信的內容主要是稱頌收信人的業績、貢獻,表達對他的敬意。如果對方曾關懷、幫助自己,信中也要提及。這種信函一般宜寫得歡快、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