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每個人都有優點和弱點,但有人發現自己的弱點和缺陷後,就當作包袱背起來,老是掛在心上,連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也看不到了。於是自己的精神優勢就被缺點、弱點所壓垮,自己的聰明才智、潛在能力就無從發揮。
成功的規律並不是說隻要悅納自己就能成功,而是說不悅納自己就無法成功。自卑的人雖也看到身邊有許多有利的條件和時機,但他總認為這些條件和時機是為別人準備的,而與自己並不相幹,甚至認為自己根本不配接受這些條件和機會。因此他們就不努力奮鬥,也沒有和別人競爭的勇氣。自卑的人就是這樣替自己設置了許多障礙,可以說,沒有一個人能夠越過他自己所設置的障礙。
自覺地控製自己
人和動物在行為上的根本區別,就在於人的行為有自覺性,而動物的行為直接受其本能所支配。本能是不需要學習的,動物的本能行為不管如何複雜,總是直接地、自發地、沒有節製地進行。動物一方麵借助這些本能來滿足自己的各種需要,另一方麵它們又都是自己本能的奴隸,而人則能意識到自己的本能,並且能駕馭自己的本能。
本能一旦被意識到,就會被人的意識所控製,也就被人格化和社會化了。例如,排泄是一種生物本能,對於動物來說,排泄是不擇時間、不擇地點的,它們隨時可以啟動它們的排泄本能。但是對於一個正常的成年人,就絕對不會不擇時間和地點隨意大小便。所有生物本能表現在文明人身上的時候,都會受到人的意識的控製。如果把人的生物本能比作一匹野馬,人的理智就像韁繩,沒有韁繩的馬是一匹未經馴服的野馬,而有韁繩控製的馬,才是一匹有用的馬。隻有用意誌和理智控製自己的本能,理智地支配自己,並達到目的,才能通過對自身的支配去駕馭世界。
曆史上有很多不可一世的人,他們能控製一支軍隊、一個國家,但卻不能控製自己,最終身敗名裂。古今中外的思想家都曾提到用理智控製自己,是做人的一個基本準則。孔子強調修己和克己。古希臘的柏拉圖提出:“節製是一種秩序,一種對於快樂和欲望的控製。”亞裏士多德說:“人與動物的區別,正在於行為與理智。”由此可見自我控製的重要性。從心理健康的角度看,自我控製是自我心理結構中最重要的調節機理,也是心理成熟的最高標誌。
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愉快地接納自己並自覺地控製自己,才能養成良好的自我意識,但也要注意,自我意識和自我中心意識並不一樣。有很多人打著自我意識的旗號,但實際上他們存在著過於濃厚的自我中心觀念,凡事都隻希望滿足自己的欲望,要求人人為己,卻置別人的需求於度外,不願為別人做半點犧牲,不關心他人痛癢。要求所有的人都以他為中心,恨不得讓地球都圍繞他的意願轉,服從於他。他們隻要集體照顧,不講集體紀律,否則就感到委屈、受不了,卻不願從客觀實際出發,不能服從他人及集體。這種人強烈希望別人尊重他,卻不知道自己也得尊重別人。總之,這些人心中充滿了自我,卻惟獨沒有他人,信奉的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這種自我中心意識對人對己是極為不利的。那麼究竟該怎麼克服這種自我中心意識呢?關鍵在於改變自己的認識。
首先,要正視現實,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欲望與需求,也都有其權利與義務,這就難免會出現矛盾,不可能人人如願。這就要求人人正視客觀現實,學會禮尚往來,在必要時做出點讓步。當然應該承認自我的權利與欲望的滿足,但也不能隻顧自己,忽視他人的存在。如果人人心目中都隻有自我,那麼,事實上人人都不會有好日子過。
其次,從自我的圈子中跳出來,設身處地替其他人著想,以求理解他人。並學會尊重、關心、幫助他人,這樣才可獲得別人的回報,從中體驗人生的價值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