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節 走近黃大仙祠(2 / 2)

我的簽文是這樣寫的:“古人張翰思《鱸魚》:鱸魚作膾菊花黃,美酒盈樽近晚涼。泛棹正當潮上候,這般佳景樂無央。”人生40,妻賢子孝,愛情甜蜜,事業有成,衣食無憂,正是人生的佳境,可謂上上之簽了。

兒子的簽文是這樣寫的:“古人《唐僧取經》:天將降任此其人,筋骨先勞苦彼身。莫謂佳景來何易,貧窮富貴有前因。”兒子正當高中,學業於中途,錦繡前程不可限量,隻是還需要一年半載的努力,考上一個名牌的大學才是功成名就,簽文說得也不錯,也應該是一個上簽。

妻子的簽文是這樣寫的:“古人《文姬思漢》:羌笛頻吹意更悲,異鄉作客觸歸期。南來孤雁如憐我,煩寄家書轉達知。”妻子的簽文寫的是蔡文姬的典故,妻子沒有讀懂,被其中的“意更悲”、“孤雁”之類的字眼給弄得很不開心,非要找人解簽,我怎麼說也不管用,結果讓一個鬼迷神道的老女人胡說八道一通,騙去了20元錢。

聽了老女人的一派胡言,我拉著老婆就走,一邊走我一邊給她講文姬歸漢的故事:

其實文姬思漢這個簽也不是一個下簽,隻是解簽的人故弄玄虛罷了。蔡文姬是漢朝著名學者蔡邕的女兒,戰亂中流落到南匈奴12年,期間與左賢王結為恩愛夫婦,生下一兒一女。她與左賢王恩恩愛愛,生活幸福,隻是心中因為思念父母、思念家鄉而常常流露出一絲的惆悵。東漢末年,曹操派董祀、周進專程前往南匈奴,對左賢王宣揚曹操的文治武功,通情達理的左賢王被感動,讓蔡文姬回歸故裏,參與《續漢書》的撰寫。臨行,左賢王發誓永遠與漢朝和好,董祀很感動,將曹操賜給自己的玉具劍贈送給左賢王,蔡文姬也將自己隨身攜帶的銅鏡留給了左賢王。

8年之後,蔡文姬的兒女都已經長大成人,他們遵照父親的遺囑來到了漢朝。左賢王臨終將董祀贈給自己的玉具劍贈給了兒子,而將蔡文姬贈給自己的銅鏡轉贈給董祀。曹操明白了左賢王“鏡劍配合”之意,親自主婚,董祀與蔡文姬結為患難與共的“生死鴛鴦”。

當時解簽的婆娘拿著簽文問妻子:“你問什麼?”

妻子說:“愛情。”

從蔡文姬的典故我們知道,蔡文姬12年在外,他的愛情是甜美的,但是她思念父母和家鄉;後來她回到了漢朝,她又開始思念自己的兒女。但是她最終與董祀結為生死鴛鴦,與兒女團圓,是一個非常圓滿的結局。對一個問愛情的女人來說,這個簽絕對應該是上簽,這叫好事多磨。

“但是為什麼那個倒黴的算命先生說了很多不中聽的話呢?”兒子問。

“當然還是為了錢啊。你想,如果給你說得很不好,你是不是很可能又要花錢免災呢?她不是又要大賺一筆了嗎?那可就不是20元就能輕易打發的了,至少要你三百五百,或者三千五千的。”

“太黑了吧?”

“免費的,又沒有強迫你來。”

“我看,從頭到尾就是一個套!”兒子果斷地說。

我說:“這就對了。從導遊在車上不厭其煩地對黃大仙祠誇大其辭的吹捧,到黃大仙祠的免費,再到免費抽簽,整個就是一個套。然後從你到這裏買簽文、解簽,這又是一個套。咱們快走吧,也許一會你媽還會鑽進他們設計的另外一個什麼套裏呢!”

“我說的呢,這裏的香火這麼旺盛,原來這裏麵暗藏著這麼多的玄機。”

生意經:

開動腦筋,位自己的生意設計一種贏利模式,這很重要。同樣的生意,不一樣的經營模式,利潤是絕對不同的。

先進發達的國家、地區有很多設計精巧的盈利模式,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不妨借鑒一二。

創新其實不隻存在於技術領域,經營同樣需要創新。所謂營銷、所謂策劃,其實就是對經營模式的一種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