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尋找職場綠洲(3 / 3)

就在此刻,一名越南護士趕來援助。她看見小男孩痛苦的樣子,用極快的越南語向他詢問。聽完他的回答,護士用輕柔的聲音安慰他。頃刻之後,他停止了哭泣,用疑惑的目光看著那位越南護士。護士向他點點頭,一種消除了顧慮與痛苦的表情立刻浮現在恒的臉上。

越南護士輕聲對醫生說:‘他以為自己就要死了。他誤會了你們的意思,認為你們讓他把所有的鮮血都給那個小姑娘,以便讓她活下來。’‘但是他為什麼願意這樣做呢?’醫生問。這個越南護士轉身問這個小男孩:‘你為什麼願意這樣做呢?’小男孩回答:‘她是我的朋友。’

這個能為朋友而犧牲、為友誼而奉獻一切的小男孩,除了讓人感動之外,留給我們的還有思考:我們為朋友做了什麼?很多時候,我們所需要的僅僅是一兩句關心的話,朋友就知足了。當然,那話裏包含著的是一顆真愛的心。真正的友情是我們寶貴的財富,為了友情,我們甚至可以放棄生命,這就是朋友的力量。這也時刻提醒著自己:“寧缺而勿濫交朋友。”要交朋友,就交願意為自己奉獻生命的朋友。當然不是說做朋友一定要奉獻生命,而是說這種精神,體現了朋友的一份真誠,要交就交這樣真誠的朋友。

就是這樣的故事,一直震憾著我,使我在交友時,更加看重朋友的情誼,和朋友的愛心。我認為,人不能沒有朋友,但是,芸芸眾生選誰為友,需要慎重考慮。我還有一位朋友,對我在表麵上很好,但背後總是在搗鬼,想毀掉我,因為我比她能幹,事業比她成功,她很嫉妒我。當我發現她在惡搞我時,我毅然與她斷絕了來往。事後,我意識到廣交朋友沒有錯,錯就錯在濫交朋友。有些朋友會變成敵人,果斷終結友誼,就能避免造成更大的傷害。叫恒的小男孩救了小姑娘,因為他們是朋友。這見證了友誼的真誠,相信小姑娘知道後,一定會感激他,在他需要幫助的時候,同樣會站出來為他排憂解難。交這樣的朋友是值得的。小慶告訴我們這個故事,是出於對真正友誼的渴望,同樣也是我們大家都渴望的。

孔子曰:“君子慎取友也。”也有人說:“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孔子又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墨子有更形象的比喻,他把擇友比做染絲:“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五入而已,而已為五色,故染不可不慎也。”這些都足以證明,古人都很重視交友擇友。

記得曾有人這樣勸告我們:“與品德高尚、受推崇的人結交必得厚福;與品德低劣、被人鄙視的人結交必有後患。”一個人結交什麼樣的朋友,他的思想、品德、情操、學識都會受到影響,會感染他的氣質。選品德高尚、心胸寬廣者必得實惠,職場上更應如此。“寧缺而勿濫交朋友”是應該要記住的警世句,會時刻提醒你少走彎路。隻有這樣,在工作和生活中,你才能多一些快樂,少一些煩惱。

4.共同經曆的作用

營造共同經曆,應該是一種重要的意識,在職場裏,如果你擁有了這種意識,將有助於你的職業生涯更上一層樓。

小男孩恒的故事,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我們整天都在思考自己的行為,我們的關係是否融洽,是否能繼續成為朋友,是否令人認為彼此都值得一交?我們都在協調著彼此的關係,希望它能更好,能夠獲得彼此的幫助,在事業和職場上共創美好。有人曾問過我:“誰跟你的關係會比較好?是公司同事還是一個項目組共同熬夜的戰友?是一個隻見過幾次麵的客戶高層,還是與你研究需求細節的客戶負責人?是一個有見麵點頭之交的朋友,還是多年的莫逆之交?”我回答道:“一般情形下,隻要不與對方交惡,上述幾種情況都應該是與我關係不錯的人。這樣的情形還有很多,總結一下就會發現:與我關係較好的,是與我擁有共同經曆較多的人。”我突然覺得我回答得非常好,有共同經曆才有共同的語言,有了共同的語言才能營造出共同的目標,並能一起為之而奮鬥,這才是擁有共同經曆的魔力。

營造共同經曆,我認為應該是一種重要的意識。在職場裏,如果你擁有了這種意識,就有利於你在職場上“混”。說到“混”,就是指與同事們摸爬滾打,一起生活和工作,混就要混出個樣子,混出個自己的天地來,否則不混個“魔王”來對不起自己的辛苦。我想同事們都有這樣的共同願望,都屬於有誌者。但有誌者需要有好的方法,否則瞎闖必自斃。同事們在一起混,最容易缺乏的就是信任,而信任的建立大約基於身份、經曆和製度。基於身份是指親屬、家人等身份信任體係,這種信任不具備廣泛性;基於製度是合約、協議、管理規章等信任體係,這種信任剛性比較強,屬於不可逆轉。唯有基於共同經曆的信任,應用範圍足夠廣泛,且成本在可控範圍內。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熱衷於參加各種會議、PARTY,甚至去讀MBA、商學院,邀請客戶吃飯、運動、桑拿、高爾夫等,參與這些活動就等於營造了共同經曆,建立了有效的信任體係。有了信任就有了穩固而溫暖的深度關係,辦事的阻力才會降到最低。可以這樣說,如果一個人辦事要想順利、成本還低廉、障礙又最小,與有共同經曆的人一起辦事是最佳選擇。

營造共同經曆的辦法很多,不一而足。可以追求與對方“感同”和“身受”。所謂“感同”,指沒有切實的共同經曆過,但有同樣的感覺和體驗。如說大家提起“大話西遊、小馬哥、露天電影、聖鬥士”都會眼前一亮,兩位陌生人會發表同樣的感想,以這時刻起成為他們結成朋友的開始。所謂“身受”,是指碰麵、接觸最直觀的了解與認識。曾在一起攻關某個難題,還有老套的肥皂劇裏“電梯被困”這樣的直接經曆都歸此類。不管是“感同”,還是“身受”,目的隻有一個——建立友誼。享受每一段共同經曆,用點滴構建共同經曆的信任體係,不僅會留下寶貴的人生記憶,而且其厚積薄發的職場效能也將不可小覷。

在職場裏,營造共同經曆的第一步就是要創造共同經曆的機會,比如用一次愉快的晚餐營造你與一位上司的良好溝通;共同擺平一個難纏的客戶讓你的同事與你同仇敵愾;一次出差讓你與一位平素往來不多的同事結下友誼;一次春遊踏青讓團隊聚合得更加緊密。就算與一個陌生人交往,你想要找到合適的切入點,也需要發現一個共同話題,比如同一場電影、一本書,或者大家認識的同一個人,這其實就是一種共同經曆。

其實,這些就是解決“如何獲得一個人的快速認可並接受你,如何讓一個對你橫眉冷目的家夥放下偏見,如何在短時間內建立足夠的信任體係”的問題,解決這幾個問題,的確有很多的方法,但其中最為有效、簡單、成本低的方法就是營造共同經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