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南通經濟增長研究(3 / 3)

(一)樹立正確的投資發展觀,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率

從南通目前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來看,投資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在“十一五”及以後一個較長時期內仍將發揮巨大的作用。實現南通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拉動向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的轉變,並不是要限製當前南通投資的快速發展,而是要更好地通過增量調整帶動存量調整,促進投資結構和產業結構的優化,並在充分利用投資需求拉動經濟增長的同時,積極發揮消費需求和出口需求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向國民經濟發展的多輪驅動方式轉化。因此,要促進南通投資的健康發展,應做好以下兩點:

首先,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樹立正確的投資觀。一是必須堅持規模與質量並重的投資思路。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南通保持適度的投資規模是必需的,但與此同時,要在投資增長方式的轉變上邁出實質性步伐,要加大對信息產業等產業的投資力度,真正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二是必須堅持市場導向型的投資思路,充分吸引外來資金。要逐步改變政府主導型投資方式,政府主要在土地、環境等資源要素方麵製定強製性約束政策,而對投資方向、市場和技術的選擇主要以引導和服務為主。三是必須堅持協調發展的投資思路。應統籌好城鄉之間、“南三縣”與“北三縣”之間、沿江與沿海之間投資的協調發展。四是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投資思路。可持續發展的投資應該是“高效”、“集約”和“綠色”的投資,要將降能源和減汙染作為投資的準入門檻,適當提高並切實執行建設項目在土地、環保、節能、技術、安全等方麵的準入標準,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避免低水平擴張和重複建設。五是建立充分體現科學發展觀的幹部政績考核體係,加大對各級領導幹部的教育和培訓,使其既認識到在一定時期內南通經濟增長仍必須依靠投資的增長,需要繼續維護好投資增長中的積極和合理因素,又要意識到投資持續過快增長可能帶來的各種問題。

其次,要注重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率。一是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按照城鄉統籌的原則,加大對農村公共服務設施的投入。二是推進新型城市化,按照提升城市功能的要求,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三是注重拓寬民間投融資渠道,激發民間投資的積極性。要研究製定政策措施,引導民間投資向優勢產業傾斜,盡快形成一批具有比較優勢的現代工業產業集群,延長大公司、大項目在南通的價值鏈,提高南通產品的輸出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四是加強自主創新,加大對科技進步、特別是重點產業關鍵技術研發的支持力度,改變南通關鍵技術設備過分依賴進口的局麵。五是加大對能源等戰略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方麵的投入力度,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對基礎設施、高科技產業、現代服務業等薄弱環節的投入。

(二)建立健全消費較快增長的長效機製

消費是拉動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國際市場環境動蕩的情況下,消費是經濟穩定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相對於投資需求而言,當前南通消費需求的增長還有巨大上升空間。因此,在南通努力建設和諧社會、爭當江北“兩個率先”排頭兵進程中,要大力提升消費需求的拉動作用,協調好經濟增長中消費與投資需求的合理比例關係。

首先,要建立健全增收機製,努力提高城鄉居民特別是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一方麵,必須采取綜合措施,廣泛開辟城鄉居民增收渠道,力爭做到居民收入提高和經濟增長同步。如對農村居民而言,要通過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加強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引導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有序轉移,繼續完善現有農業補貼政策,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就業製度等途徑來促進農村居民收入的增長,釋放農村居民的消費潛力。另一方麵,要繼續發揮政府在再分配方麵的調節功能。政府應繼續通過財稅、轉移支付、社會保障、就業政策等有效製度安排,不斷改善當前居民收入差距尤其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過大的狀況,努力構建“橄欖形”居民收入結構。

其次,要建立健全覆蓋城鄉、保障廣泛的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體係,穩定居民的消費預期,減少居民消費的後顧之憂。要繼續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製度和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製度,增加財政的社會保障投入,多渠道籌措社會保障基金,逐步提高基本養老保險社會統籌層次。要加快建立健全農民工和農民的社會保險製度,積極探索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製度,改善農民進城務工環境,在農民工就業、醫保、社保和子女上學等方麵逐步進行改善。

第三,在推進“江海聯動”開發、猛攻投入過程中,不能忽視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大公司、大項目帶動GDP增長效應顯著,但擴大就業、帶動消費的效應比較微弱。從南通實際情況看,2007年第一產業產值占全市GDP比重為8.2%,比當年全省平均水平7.0%高出1.2個百分點,比蘇南地區2.2%的平均水平高出六個百分點。2007年全市第一產業從業人員為97.36萬人,占當年全市從業人員比重達21.3%,大大高於當年蘇南地區10.4%的平均水平,南通轉移農村勞動力的任務還十分繁重。因此,雖然發展資本——技術密集型優勢產業提升南通產業結構及產業競爭力的舉措非常必要,但如果消費需求增長長期緩慢,經濟的高速增長是不可能持久的。因此,南通當前在注重引進重特大項目的同時,也要大力發展以充分就業和提高廣大居民收入為目的的勞動密集型產業。

第四,要積極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促進消費結構升級。要合理引導住房、汽車等消費,進一步提升文化、教育、旅遊、保健等服務性消費環境。要積極推進連鎖商業發展,規範物流配送和電子商務發展,支持城市商業網點向農村延伸,完善農村銷售服務網絡。同時,要加快社會信用體係建設,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依法打擊假冒偽劣行為,維護正常的消費秩序。

(三)加快形成品牌型、效益型為主的外貿增長方式

目前南通出口主要以數量型增長方式為主,這種粗放型增長模式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資源的高消耗,是目前能源緊缺的原因之一,也是南通企業頻頻遭遇“兩反一保”的根源之一。要使經濟獲得長期的發展動力,必須加快外貿增長方式轉變,加強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與創新,增強企業自主增長能力,實現從有形貿易向無形貿易的升級,加快出口增長方式由數量型向效益型轉變。一是促進外貿出口結構的升級換代。要加大科技興貿力度,全麵調整和優化出口商品結構,擴大高新技術產品和機電產品出口,擴大有自主知識產權、有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提高出口產品的質量和附加值。要鞏固擴大和深度開發日本、歐盟、美國、東盟和韓國等幾大出口主體市場,積極開拓新興市場,不斷擴大出口產品的國際市場占有率。要堅定不移地推進出口品牌發展戰略,實現從無牌、貼牌到有牌,從有牌到名牌,從名牌到打造國際著名品牌的嬗變,切實提高外貿出口效益。要發揮骨幹企業帶動作用,強化民營企業出口,鼓勵中小企業聯合和強強合作,優化外貿主體結構。要優化貿易方式結構,繼續發揮傳統產品出口和加工貿易優勢,引導加工貿易企業進一步延伸產業鏈,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提高貿易附加值,積極發展技術貿易和服務貿易,同時要強化口岸功能,大力發展轉口貿易,實現外貿形式的多樣化。二是注重進口對外貿增長方式的作用。第一類是資源性產品。利用國外資源,彌補資源短缺和不足。第二類是機器設備類產品。通過進口一些高精尖的技術和設備,提升南通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三是構建“效益導向型”外貿政策促進體係。必須實現從“規模導向型”向“效益導向型”的戰略性轉變。外貿發展政策要從一般性的直接扶持向公共服務轉變,向降低貿易風險、投資風險及貿易保障轉變,采取以間接鼓勵措施為主的激勵模式。建立新型的外貿發展績效考核指標體係,通過采取經濟和非經濟的手段促進南通外貿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