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南通出口貿易發展麵臨的機遇與挑戰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當代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機遇大於挑戰。從國際大環境看,國際貿易的增速雖然有所放緩,但仍然超過全球經濟的增速。據IMF預測,到2012年前,全球貿易增速將超過6%。未來全球經濟的持續較快速增長將擴大我國的外部需求,國際產業轉移趨勢仍將持續,未來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生產製造環節大規模地向有市場、有成本優勢的國家和地區轉移過程將持續一段時間。從南通發展的小環境看,我市已邁進“港橋新時代”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即進入與上海、蘇南無縫對接時代。當前種種機遇形成合力,為我市經濟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增長空間和優勢。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麵:
(一)出口麵臨的五大機遇
1.沿江沿海開發已經成為南通進入“港橋新時代”、推動經濟發展的主戰場。江蘇沿海開發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層麵,南通直麵迎來高層次、大力度開發的曆史新時期。我市將借江蘇沿海開發擺上全省戰略位置的東風,在科學製定開發規劃的基礎上,加速實現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的轉變、區位優勢向競爭優勢的轉變。特別是蘇通大橋通車,南通已進入上海1小時都市圈、經濟圈,既能坐享上海信息、人才之利,又能坐享比上海低得多的商務成本。洋口深水海港於2008年10月28日初步通航,將開啟我市出江入海的大通道,這對南通的中長期發展是一個重大的利好。在接軌上海,接受輻射,借橋、港造勢的過程中,我市利用外資將進一步精準定位,結構將不斷優化,先進製造業比例將進一步上升,區位優勢將逐步轉化為經濟增長優勢,無疑對南通出口貿易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2.良好的宏觀經濟基本麵,支撐出口貿易穩定增長。上半年我市經濟運行的態勢表明,全市經濟運行的基本麵依然保持良好,三大需求拉動有力,固定資產投資平穩增長,消費市場穩中有升,出口貿易總體上強勢增長。下半年,為保持經濟平穩增長,國家在繼續實行穩健的財政、貨幣政策下,已打出了“降率免稅”貨幣財政組合拳,將來還有可能通過一係列的有效手段刺激內需。如果今年底及2009年國際經濟政治環境不再發生顯著惡化,國內不出現大範圍的嚴重自然災害和其他重大問題,我市GDP仍有望保持穩定增長,出口貿易仍有望繼續保持增長的走勢。
3.全球經濟大變革、大調整釋放出巨大能量所帶來的機遇。從世界經濟史的規律來看,伴隨新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發展,往往是新的經濟區域崛起的機遇。當前,一是國際產業轉移的重點由上世紀90年代初的加工貿易發展到前些年的製造環節,目前又轉向服務業領域,這與我市產業升級的階段性要求基本吻合;二是全球生產要素的轉移由過去的資本、物質資源跨國輸出轉向技術、管理等知識的跨國輸出,這與我市的創新驅動機製相吻合。國際貿易流量、國際投資和科技要素流量不僅在美國、日本、歐洲三大軸心間流動,而且也從這三大軸心向外發散。可見,參與貿易自由化有利於分享世界分工體係和世界市場擴大的利益,這種合縱連橫的形勢,對我市出口貿易的發展也是一種可以利用的機遇。
4.人民幣彙率升值有利於加快出口企業轉型升級。雖然,眼下人民幣彙率升值我市不少出口企業訂單明顯減少、利潤縮水、出口風險增加,但從中長期看還是利大於弊。我們應將眼前的大形勢、大困難、大挑戰看做是調整經濟結構的新機遇,轉變增長方式的新動力。人民幣彙率升值,一是有利於加快轉變出口貿易增長方式,短期內可淘汰一批落後產能,為較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產品及企業讓出更大的市場空間;二是有利於加快傳統產業升級,有利於傳統優勢產業加快技術創新,產品創新;三是有利於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淘汰落後的出口加工能力,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提升南通出口貿易的發展內涵。
5.國際貿易協調管理與流程方式的創新,為國際貿易發展提供新空間。一方麵,國際貿易組織將進一步推進國際貿易自由化,多邊和雙邊貿易體係將繼續擴大;未來WTO還將繼續推動有關談判,促進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WTO成員國之間的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還將進一步降低。隨著我國參與區域性經濟一體化組織的增多,將更多地發揮比較優勢,擴大與其他經濟體的聯係。另一方麵,為適應電子商務、電子貿易等貿易形式的興起,對國際貿易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阻礙貿易效率的活動進行規範,將推動貿易便利化的進程,從而進一步拓展我市出口貿易的發展空間。
(二)出口麵臨的五大挑戰
近期美國次貸危機還在不斷升級惡化,影響範圍還在進一步擴大,美國經濟明顯走軟,美元持續貶值,給世界經濟帶來了衰退陰影。全球經濟一體化表明,世界經濟正麵臨著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最嚴峻的挑戰,在全球金融風暴的背景下,2008年可能是最困難的一年。目前,雖然國內、本市經濟的基本麵仍然較好,但今年出口還麵臨調控出口政策生效、工資等生產要素成本不斷上漲,環保、資源費用大大上升,人民幣升值等負麵因素的疊加影響。客觀而言,當前我市出口貿易麵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麵:
1.出口依賴外資企業支撐,抗風險能力較弱。我市外商投資企業出口由入世前2001年的14.78億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61.35億美元,在出口貿易中的比重由2001年的70.9%下降到2007年的68.0%,2008年前三季度其占比降至65.9%,但外資企業仍是我市出口貿易的主導力量。2007年我市出口貿易總值達90.23億美元,同比增長25.7%,外商投資企業對全市出口總值的貢獻率仍達66.4%,拉動出口貿易增長17.1個百分點。由於我市外資主要集中在製造業,使製造加工業日益融入全球生產和營銷的分工體係,產業成長和產品銷售更依賴國際市場,FDI與南通出口貿易的關聯度密切。隨著外商投資的繼續流入,我市產品的國際市場依賴程度還可能進一步加深。據市外經局對2300多家外資企業調查顯示,由於受國際、國內大形勢的影響,企業對未來經濟的發展前景並不樂觀,預計2008年企業經營狀況較好的不足1/3,外資企業出口增速將呈現較大回落的風險。
2.主要貿易夥伴經濟發展速度放緩,導致對我市出口需求的減少。世界銀行發布《2008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08年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將減緩至3.3%,2007年為3.6%。其中發達國家GDP增長速度將放緩至2.2%,美國為1.9%,日本為1.8%,歐元區為2.1%。長期以來,我市出口60%多集中在歐美日三大市場,其中對美國出口貿易占比近兩年一直穩定在15%左右。2007年我市對日本、歐洲、美國三大傳統市場出口額分別達到22.63億美元、19.23億美元和13.61億美元;2008年前三季度我市對歐洲出口激增,三大主體市場出口仍占全市出口總額的六成多。雖然2008年我市對歐、美市場出口仍保持較快增長勢頭,但近兩個月已呈明顯回落的走勢。目前世界三大經濟體經濟發展已經放緩,必將削弱發達國家的需求,從而影響我市出口貿易的較快發展。
3.人民幣不斷升值,傳統出口競爭優勢相對弱化。入世以來,我市積極調整出口商品結構,努力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出口產品正逐步實現由勞動密集型的輕紡產品向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的轉變。紡織服裝業是南通傳統優勢的勞動密集型製造業之一,也是以出口為主的產業,但大多為貼牌產品,出口微利主要依靠數量擴張實現。2006年以來,隨著人民幣升值步伐加快以及國家出口退稅率下調,全市紡織服裝出口增幅明顯回落。紡織服裝及衣著出口由2002年的10.60億美元(占比41.9%)上升至2007年的34.80億美元,占比卻降至38.6%;2008年前三季度其占比大幅降至21.8%。據市外經局測算,人民幣升值1%,我市服裝、家紡企業利潤率將下降2%~6%。2007年受人民幣升值等政策性因素的影響,江蘇帝奧集團減少年利潤2000多萬元人民幣,江蘇金飛達服裝股份有限公司減少年利潤688萬元,全市約有三成服裝出口企業經營出現不同程度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