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地區直接融資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3 / 3)

2008年年初,國家發改委對企業債券發行程序進行了簡化,將“先核定規模、後核準發行”兩個環節,簡化為“直接核準發行”一個環節。“審批製”分二步走:第一步,國家發改委在收集了一定量的企業發債申請後,集中向國務院報規模、批額度;第二步,審批各企業債的發行方案。而“條件核準製”則規定了透明的發債條件,隻要企業符合發債條件,成熟一家,國家發改委批準一家。南通要根據新形勢的要求,把握新發展的機遇,切實轉變“重股票、國債,輕企業債券”的觀念和傾向,積極培育發債主體,充分關注儲備項目,為企業債券融資做好必要的準備。

長期以來,中小企業渴望的中長期資金很難從商業銀行獲得;上市融資對中小企業來說門檻又很高。自從實行企業發債製度以來,發債的主體基本上都是大中型企業,中小企業一直處於發債難的境地。因為中小企業在擔保風險控製等方麵存在著先天不足,而且單個中小企業發債的規模偏小,沒有市場吸引力;此外,由於成本過高,中介機構也不願意為小規模的債券進行服務。在信貸從緊、股市不振、上市受阻的情況下,2008年上半年以來,一些地方政府正試圖通過組織優質中小企業發行集合債來打破融資困局。正在籌備集合債的地區包括四川、重慶、河南、北京、遼寧、浙江等省市以及廣東深圳。這種將中小企業打包捆綁集合發債的方式,不僅大大緩解了中小企業的資金饑渴,同時也打破了以往隻有大企業才能發債的慣例,開創了中小企業新的融資模式,也是對我國直接融資體製改革的大膽探索。南通地區中小企業眾多,應學習重慶、深圳等地的做法,市財政出資為企業發債提供增信和擔保支持,待時機成熟時,幫助一批成長性良好、經營業績優秀中小企業通過發行集合債直接融資。

(四)大力推廣資產證券化融資

資產證券化(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是指將缺乏流動性,但能夠產生可預見現金流收入的金融資產轉換成在金融市場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證券的行為。資產證券化自上世紀70年代末在美國誕生以來,發展速度迅猛,在大多數國家得到了大力推行,資產證券化已成為全球金融市場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也成為金融領域最為重要的創新活動之一。資產證券化是一項基於間接金融進行的直接融資活動,是溝通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有效通道。資產證券化具有融資方式靈活、籌資規模不限、籌資時間選擇性強、有限追償的特點,這對於那些發展的階段性強、資產結構不合理、自身信用級別又較低的中小企業來說,恰好彌補了其無法正常從銀行取得信貸和從資本市場獲取資金的缺點。中小企業資產證券化融資額途徑主要有三種:應收賬款證券化、支持產權證券化和具體項目證券化。

首先,對應收賬款證券化方麵,主要是從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是作為大型企業的配套企業存在的業務往來出發,考慮到它們與大型企業的業務往來產生了相當規模的應收賬款,但這些應收賬款有大型企業的信譽作保障,壞賬率比較低,具有證券化價值。其次,出於眾多的中小企業之中,有一批屬於高新技術企業。它們擁有高新技術產權,卻缺乏足夠的資金實現知識產權的產業化。尤其是目前國內風險投資尚不發達,還沒有能力為眾多的這類企業提供風險投資,傳統的融資渠道,因為其固有的特征,不宜為這類高風險、高回報的企業提供融資。這樣可以通過將知識產權真實出售給特殊的中介機構,實現證券化。最後,在具體項目進行證券化方麵,主要對處於成長期的中小企業而言,其前期項目已經投入營運,能夠產生穩定的預期現金流。但由於企業尚處於初創和發展階段,自身積累有限,外部融資能力不強,缺乏資金進行擴大再生產。此時,運用資產證券化,中小企業轉讓正常營運項目收益權,以項目產生的預期現金流為支持,麵向資本市場發行資產支持證券,可以獲得企業急需的資金,解決中小企業擴大再生產麵臨的資金短缺矛盾。

在國內,通過資產證券化為中小企業融資,還是一項金融創新業務。浙江省為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於2008年11月中旬推出省內首個信貸資產證券化項目、也是目前國內第一單中小企業信貸資產支持證券。浙商銀行為此將發行額度為6.96億元的中小企業信貸資產支持證券,以獲取更多的資金專項用於扶持中小企業發展。該行也由此成為國內目前唯一開展中小企業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的金融機構。為了打消市場投資者對中小企業貸款信用風險的疑慮,浙商銀行特意將房產抵押作為篩選條件之一,以增強信貸資產的信用度。南通市政府應積極學習探索浙江的經驗,可以考慮建立專項中小企業投資基金,以政府部門出資為主,同時吸收金融機構、大型工商企業的資金,甚至自然人的資金。國家應通過製定有關稅收優惠政策,支持專項投資基金發展,鼓勵更多的機構和個人投資專項基金,壯大專項基金實力。

四、結語

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這就需要加快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拓寬資金渠道”。然而,當前國際金融市場陷入嚴重危機,剛剛浴火重生的中國資本市場遭遇到了來自外部的“成長的煩惱”。在這一困難時刻,人們不免對涉及資本市場發展的一係列重大問題的看法產生分歧。比如,節節下跌的證券市場是不是已經進入死胡同、無藥可救?麵對美國華爾街的潰敗,還要不要堅持大力發展直接融資?一些正在醞釀中的創新還要不要搞下去?2008年7月29日南通市發改委、經貿委、財政局、民發辦、工商聯、南通人行、南通銀監分局等七部門聯合在江蘇省率先製定出台了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八條政策措施。七部門提出的八項措施,大多集中在如“融資協商、二重擔保和應急互助”等方麵,對促進間接融資確實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對直接融資並沒有實際的促進作用。實際上,“信心比黃金還重要。”這是溫家寶總理不久前的一句經典表述。危機不僅僅是“危”,更大層麵上也是“機”,在筆者調研報告行將結束之時,傳來南通市在激烈的評選競爭中獲得“第四批中國金融生態城市”榮譽稱號的好消息,處於發展關鍵期和黃金期的南通市應毫不猶豫地加緊構築自己的區域性資本市場體係,繼續積極推動企業上市,大力發展創業(風險)投資,積極探索發行企業債券並試行推廣資產證券化融資。千載難逢的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我們必須明白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