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快發展南通生產性服務業的對策建議
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以“硬性”投入為主轉向以“軟性”投入為主的重要手段。根據我市實際情況,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要在消除體製障礙、優化產業布局、加強政策支持、創新管理機製與構築人才高地等方麵做足文章。
(一)消除體製障礙,搞好總體謀劃
改革壟斷性行業管理體製,放寬市場準入。我市部分生產性服務行業存在壟斷經營、市場準入限製過嚴以及透明度較低等障礙。要改變行政管理模式,建立公開、平等、規範的服務業準入製度,合理引導民間資本和外資參與國有企業改組,推動非基本服務行業的資源配置由政府主導向市場主導轉變。加大服務業對內和對外開放力度,利用多種渠道和手段吸引產業要素投向生產性服務業,提高競爭程度。除國家法律、法規禁止進入的領域,其他投資領域各類資本均可進入。對教育科研等事業性壟斷行業,采取區別對待的方針,按公共性、準公共性、營利性進行分類改革。對較弱意識形態服務部門,如出版物的印刷、發行業務,新聞出版單位的廣告、發行業務,廣播電台的節目製作業務等,允許非公有資本以參股形式進入;對大量中介服務業、谘詢服務業、信息服務業等行政性壟斷行業,按照中介、谘詢和信息服務業的運作規律來運作。
強化產業發展規劃與服務業專項規劃的銜接。以打造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為目標,進一步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按照“提高品位、優化布局、體現特色”的要求,滾動完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規劃。注重依托我市良好的產業基礎和發展優勢,圍繞實現生產性服務業分行業發展目標、空間布局和發展重點,加強與上海、蘇南地區生產性服務業的融合配套、錯位分工和優勢互補,更好地促進區域間的資源、要素的合理配置和集聚,努力提高南通生產性服務業的競爭力。
(二)優化產業布局,推動集聚發展
統籌規劃第一二三產業的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是農業、製造業的延伸和發展,而農業、製造業是服務業的基礎和支撐。我市依托港口岸線、土地、勞動力等資源和原有產業基礎,正大力發展電力能源、石油化工、船舶修造、造紙、糧油加工等臨港工業,建設臨港型工業基地;農業積極發展優質糧油、蔬菜、園藝果品、花卉苗木、繭絲綢、優質畜禽、水產品等特色產品及加工業,已成為上海及蘇南地區重要的農副產品生產和供應基地。生產性服務業應該爭取更大作為,培育特色,提高檔次。要圍繞強化新的城市功能和經濟輻射能力,加快發展集聚要素的現代物流、服務外包等生產性服務業,充分利用大橋通車後與上海、蘇南城市在人才、金融資本、信息等方麵互動交流的便捷效應,積極參與製造業和農產品加工業高端領域的分工與合作,大力扶持創新、創意、總部、風險投資、研發等高新技術、高附加價值產業的發展,努力實現從農業、工業經濟向辦公創意研發型經濟轉型。
加快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在中心城區布局建設商務、商貿集聚區,在城郊接合部和交通道口布局建設產品交易市場集聚區,在有條件的開發區建設技術服務和物流集聚區,在主要交通樞紐布局建設綜合物流集聚區。一是要重視抓好物流園區和配套網絡規劃建設,支持現代物流企業發展壯大,逐步形成市、縣、鄉三級物流網絡。二是要繼續改善全市各商業商務街(區)擴容提質工作。完善水電氣訊環衛等公共服務設施,提升營商功能。三是規劃建設一定數量較高品位的商業商務樓宇,提升南通宜商、宜居、宜業、宜學的城市品位,同時整合中心城區閑置樓宇,盤活現有科技服務、教育培訓、客貨運輸、租賃擔保等服務資源,降低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成本,為現代生產性服務業來南通生根發展提供條件。
(三)加強政策支持,盤活存量資產
引導資金要向生產性服務業領域傾斜。政府可設立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主要用於對影響大、帶動作用強、具有示範效應的服務業重點項目的貼息或補助。健全和完善國有商業銀行對中小型服務企業的放貸機製,積極引導商業銀行向符合貸款條件的生產性服務企業和重點項目發放貸款。對於中小生產性服務企業,其固定資產很少,政府應為其開辟股權融資渠道,更多地以風險投資方式加以支持。對於開展流程再造的企業,可以通過放寬審貸條件、設立產業投資基金的方式,調動民間資本進入,為企業主輔分離、實現產業升級提供信貸支持。
給予新興生產性服務企業以稅收優惠。研發、設計、創意等技術服務企業可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享受相應的高新技術企業優惠政策。經批準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再擔保機構從事擔保業務的收入,享受營業稅減免優惠。對於服務外包,可考慮允許服務外包企業將支付給承包方的營業額從計稅依據中扣除,僅對實際取得的營業額征稅;在營業稅稅率設計上,應逐漸拉開生產性服務業與消費性服務業稅率間的差異,鼓勵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對那些會計核算體係健全的生產性服務業以及內部分工比較發達的服務業,納入增值稅征稅體係,以消除重複征稅。製造企業購買諸如專利等高端生產性服務時,可允許按一定比例抵扣進項稅額,鼓勵這些服務項目從製造企業中分離出來。
盤活現有第三產業存量資產。提高生產性服務業投資在第三產業投資中的比例,提高生產性服務業投資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的比例,使生產性服務逐步成為市域經濟重要增長極。一是要爭取引進一批國內外知名的物流、商務、保險、培訓等生產性服務業品牌公司,提升南通生產性服務業品牌效應。二是要通過推進政府服務外包,規範服務采購市場秩序,扶持培育一批交通運輸、合作金融、投資擔保、法律會計、科技服務、創意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地方企業,壯大南通生產性服務業市場規模。三是要通過鼓勵和引導資本運作,對我市交通運輸、倉儲物流、科技研發、工程設計等中小生產性服務企業進行整合,增強我市生產性服務業服務能力和效率。四是要通過完善生產性服務業招商引資激勵機製和地方性財政扶持政策,形成簡單透明的發展激勵機製,構築政府與企業共推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運行機製。
(四)創新管理機製,強化行政推動
建立促進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工作機製。一是營造推動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輿論環境。南通生產性服務業要加速發展,必須大造聲勢,通過黨政工作會議和新聞媒體等渠道,強勢宣傳加快發展南通生產性服務業的重大意義、工作目標和戰略重點,以形成強烈的輿論氛圍和良好的創業環境,使社會各界都來關心、支持我市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二是優化並落實政府推動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要盡快疏理完善現行的有關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地方性政策法規,對阻礙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要及時剔除,對不適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需要的要迅速修改,對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急需而現在沒有的要趕快製定補充,以破解生產性服務業加速發展中的各種難題。三是進一步健全全市性生產性服務業協調指導機製,形成市、縣(市)區、鄉鎮、街道辦事處縱向推進和各級各部門之間橫向協調的促進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工作網絡,通盤考慮和協調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中的問題。研究確定各行業發展年度工作計劃和考核指標體係,協調確定各相關部門和單位各個期間的主要任務並進行檢查、督促與考評。
製定服務業行為規範。製定行業標準,加強監管和執法力度,使法律法規、行業標準在產業發展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積極推進產業標準化工作,提高服務質量,規範服務行為,減少和避免無序競爭造成的資源浪費,降低服務外包的合作風險。支持企業組建各種形式的戰略聯盟,在關鍵領域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專利和技術標準。增強企業技術集成與產業化能力,促進各種形式的知識流動與技術轉移。
發展品牌服務業經營。重點扶持技術含量與附加值高、有市場潛力的企業,對品牌創立、管理與延伸進行戰略規劃,由傳統的接單經營轉向品牌經營。集中發展名牌服務和名牌服務企業的群體,形成地區服務業的比較優勢和發展特色。引導中小企業靈活采用品牌特許經營、品牌租借、貼牌與創牌並行等方式,使自身的勞動力成本、營銷渠道、客戶資源等優勢與知名品牌有機結合,借知名品牌擴大自身的規模和實力。
(五)構築人才高地,提供智力支撐
建立職業培訓機製。美國、日本、德國、英國等都建立了多層次的人才培訓體係和科學的人力資源開發利用體係,以保證為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提供大量的專業人才。同時,在行業協會的組織和倡導下,還全麵開展了在職教育,建立相應的職業資格認證製度。值得強調的是,協會的職業培訓工作非常注重以實踐應用和實際操作為主。要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戰略重點,構建學校職業教育和企業職業培訓兩大網絡,實施技能型人才培養培訓工程,加快生產、服務一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不斷培養生產性服務業適用人才。鼓勵高校聯合企業培養定製式人才,積極發展職業培訓,建設服務業人才實習實訓基地,培養高級技能人才和職業經理人。
大力引進專業人才。製定吸引生產性服務業人才的政策,改善人才生活條件,提高各項待遇,創造條件吸引國內外優秀的生產性服務業人才,為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提供智力資源。完善高端人才引進政策,暢通吸納各類高端服務人才的綠色通道,把培養和造就優秀企業家隊伍作為更加突出的戰略任務,努力搭建有利於創新創業的良好平台,充分激發企業家幹事創業的內在活力和持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