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政策上的漏洞也可能帶來土地閑置或保障不合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大多數項目沒有可行性研究報告或報告過簡深度不夠,各級政府很難做到好中選優,或迫於招商引資的壓力草率確定項目,致使部分項目在推進和實施過程中才發現質量不佳、資金不足和強度不夠等諸多問題。市直供用地計劃過多強調區域平衡影響直供製度的激勵作用,提前下達難以核實項目質量優劣、真實度和迫切性,申報條件較低又無統一的核定標準影響直供製度的公正和公平,檢查考核獎懲不嚴更會影響直供製度的引導效果。
三、完善重點項目用地直供製度的建議
隨著蘇通大橋、崇啟大橋、崇海大橋以及滬通鐵路等過江通道的陸續建成,我市經濟發展的區位優勢將進一步顯現,建設用地供需矛盾在國家宏觀調控政策背景下將更為突出。兩年多的實踐也充分證明,重點項目用地直供製度是科學實施計劃調控,大力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和合理保障重大產業項目順利落地的有效手段。因此,為適應省點供政策新變化,進一步完善市直供製度,充分發揮用地計劃的約束、引導和激勵作用,對保障全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調整市直供計劃使用方向,優先保障申報省點供項目周轉
省國土廳“先供後補”的點供政策,要求對符合點供政策的重大項目,由各地利用自有指標先行滿足,待省廳對項目檢查考核後再給予指標補貼。但在國家宏觀調控緊環境下,縣(市、區)年度用地計劃普遍偏緊,難以調劑周轉支持重大產業項目申報省點供的用地計劃。全市如不能集中力量、形成合力,我市爭取省點供的盤子將越來越小。因此,為保證各地重大項目建設,積極爭取省點供指標,建議市直供用地計劃優先用於支持各地申報省點供用地計劃周轉。具體操作中,對縣(市)、區急需建設且基本符合省點供條件的項目,經市發改、國土等部門認真審查,合理確定項目建設規模與時序,形成申報項目綜合評估報告,並報請市政府批準後,可預借部分用地計劃指標支持各地積極申報省點供用地計劃。
(二)調整市直供計劃核發辦法,全麵提高項目推進速度和質量
將市重大產業項目直供計劃核發由“事前審查下達”改為“事後考核補貼”。每年9-10月,各縣(市、區)將一定時間內(近兩年)已完成征供地及項目審核等審批手續,投資總額和強度達到市直供條件,主體工程開工建設的項目組織上報。市發改委、國土局會同市經貿委、外經局和民發辦等部門,對縣(市、區)申報項目進行相關業務審查及實地考察,結合各地預借點供計劃審批情況,綜合核算考評並經市政府批準後下達直供補貼用地計劃。該辦法的好處一是與國家工業用地“招拍掛”方式供地政策相配套,避免了地方政府部門和企業的重複審批;二是將項目推進的部分自主權和相應責任下放到縣(市)、區政府,減少了項目主體變更或推進速度慢等主客觀原因帶來的考核困難;三是促進縣(市)、區政府充分利用自有用地計劃引進投資大、品質優的項目。
(三)調整市直供計劃管理機製,不斷提升重點產業項目服務水平
重點項目申報省點供和市直供計劃審核,涉及多個政府部門,為提高服務效率,減少重複勞動,建議各級政府都要成立重點項目用地協調小組。一是發揮部門職能優勢,指導各地認真篩選項目,符合點供條件的項目要抓早、抓實、抓準和抓到位;二是發揮部門整體聯動優勢,幫助各地包裝項目、完善申報材料並作好相關準備工作,協調解決好項目立項、環境評估、資金準備、規劃選址等問題。三是發揮部門重點項目信息共享優勢,通過多部門定期會商、溝通,及時掌握項目信息和動態。同時,建立市重大產業項目跟蹤管理數據庫,重點加強對點(直)供項目實施情況進行長期跟蹤管理,考核評估各類產業項目的投入產出情況,為全市集約用地評價和招商引資工作提供科學借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