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教育資源配置與地區經濟增長關係的研究(3 / 3)

新中國建立以來,南通市的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有了更大飛躍。經過多年的調整、合並和發展,南通市現有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學校共39所,在校生11.6萬人,專職教師4191人。其中,普通中等學校七所,成人中等專業學校六所,技工學校六所,職業高中20所。開設有師範、體育、衛生、商貿、航運等多個學科專業。每年為南通市及周邊地區培養近1.5萬中等專業技術人才。

由於南通市尚處於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和升級階段,需要補充大批掌握熟練操作技能和具備技術創新能力的中、初級技術人員和工人。根據測算,南通“十一五”期間共需補充職業院校畢業生約35萬人,其中,機械製造、紡織服裝、電子及通信、建築、化工等重點製造業對職業院校畢業生需求量約15萬人,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約需11萬人。

然而,就目前南通市的實際情況來看,假定根據上麵的測定所需的35萬專業技能人才中50%屬於對中等職業技能人才的需求,則要求在“十一五”期間中等職業技術教育機構年均至少培養3.5萬畢業生。顯然,南通市目前的年均1.5萬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畢業生根本無法滿足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求,人才缺口較大。

南通市中等職業教育的教育資源配置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著不協調現象愈加嚴重,體現在以下七個方麵:

(一)教育資源的人口配置不合理

南通市現有39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在校生11.6萬,地區每萬人口中有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151人,與發達地區相比,每萬人口中的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隻是德國的1/10,是美國的1/7,是日本的1/4。

(二)教育機構配置不合理

南通市各縣市區所擁有的中等職業教育機構在其所占地區的所有教育形式中平均占比僅為4.1%,不到普通高中教育機構平均占比的1/2,不到義務教育機構平均占比的1/20。

(三)教育資源區域配置不合理

南通市各縣市區擁有的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分布極不均衡。39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其中12所位於市區,占總數的1/3。其餘的27所中職學校在六縣市分布分別為海安縣六所,如皋市六所,如東縣三所,通州市七所,海門市三所,啟東市二所。其中,除市區外,真正超過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占比4.1%平均水平的隻有海安縣和通州市。而啟東市中等職業學校占比僅1.8%為最低水平,與最高水平的市區12.1%相比,相差10個百分點。

(四)專業配置的不合理

以南通市中等專業學校為例,在所有的13所中等專業學校中包括衛生護理、針灸類學校四所,初級師範類學校三所,建築類學校二所,紡織類學校一所,體育類學校一所,商貿類學校一所,綜合類學校一所。長期以來,限於各種因素製約,這樣的專業分布基本沒有改變。顯而易見,如此專業設置與南通市“十一五”期間重點發展電子信息、船舶製造與配套機械、紡織服裝、化工醫藥等現代製造業和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等產業發展規劃目標對人力資源的需求之間相比差距甚遠。

(五)財政性教育經費分撥不合理

擔負著為國家和地方培養高素質勞動者重要任務的中等職業教育,並沒有得到足夠的政府財政支持。如2007年南通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生均教育事業費僅為1359.14元。非財政性經費投入已成為中等職業教育經費的主要來源,造成中等職業教育投入機製的不穩定,加重學生家庭負擔。

(六)師資配置的不合理

由於經費緊張,教師待遇難以大幅度提高,相對於普通高中教育而言,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師資力量較為薄弱。以中等專業教育為例,2007年南通市普通中專和成人中專的專職教師共1040人,占教職工總數的62%;平均每校擁有專職教師80人;擁有高、中級職稱的教師556人,占比53.5%。而普通高中學校校均擁有專職教師140人;擁有高、中級職稱的教師占比高達91.2%。此外,南通市中等專業學校的所有專職教師中,教授專業課和實習指導課的教師有664人,其中“雙師型”教師160人,占比24.1%。與江蘇省職業教育機構“雙師型”教師占比的平均水平27.9%相比,還有近四個百分點的差距。與江蘇省師資培養“十一五”規劃中規劃的中職教育“雙師型”教師比例達60%的目標相比差距更大。

(七)辦學資源配置不合理

以南通市職業高中為例,2007年的生均計算機、生均圖書、生均電子圖書和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等指標與普通高中相比,差距較大,其中,生均電子圖書這一項指標竟然相差115倍。

四、結論

我們運用實證分析方法,著重分析了南通市教育資源配置情況極其對地區經濟增長的影響,得出以下結論:

(一)當前,南通市教育資源配置不適應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南通市作為我國經濟最活躍地區的長三角地區的重要工業城市,兼具潛力巨大的港口條件,在實施全省沿海大開發的戰略過程中,以新型工業化和重工業化為導向,加快石油化工、船舶製造等“重量級產業”的發展步伐,力爭把南通打造成長三角具有重要影響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先進的製造業基地要有充足的人力資源儲備,而南通市現有的教育資源配置卻不能滿足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南通市政府應以地區的產業發展特點和水平等為依據,充分利用南通市本地優秀的基礎教育資源,通過在相關政策製定、經費投入、人才引進等方麵的優惠措施引導,確定合理的教育資源配置模式,將過去教育資源配置規劃上的“以條件定發展”改之“以需求促發展”。因地製宜地製定具體目標,加快南通職業教育專業、層次、布局結構的調整,加快優質的基礎教育資源向職業教育資源轉化的步伐。

(二)教育資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亟待提高

擴大優質教育資源配置,彌補農村教育和職業教育資源配置的缺口,提高地區教育資源配置的整體效能和使用效率是當前南通市教育領域亟待解決的難題之一。首先,應打破教育資源的“二元結構”及“條塊分割”,實現城鄉教育資源以及各級各類教育資源的融通與共享;其次,進行地區教育資源的戰略性重組,建立適應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教育結構體係,以及與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共教育財政製度要求相適應的教育資源配置體製;第三,提高教育資源的使用效率。調整各級各類教育結構,合理配置投放教育資源。擴大教育目標,采取適應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適應接受教育者升學和就業要求,適應國家未來發展前景規劃的多種辦學模式。完善教育經費管理製度,運用多種措施和手段穩固並確保教育經費的專款專用。

(三)中等職業教育資源對地區經濟增長貢獻較大,但是其作用並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地區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已不再是資金和土地,而更多地依賴於人力資源,依賴於人的知識和技能,依賴於對新技術的掌握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因此,要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就要明確各級政府職業教育責任,高度重視職業技術教育的戰略地位和作用。積極貫徹中共中央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方針,保證中等職業教育每年擁有較為穩定和充足的經費投入。大力扶持農村中等職業學校建設,爭取實施農村學生的免費就讀。根據南通市產業發展實際需要,增設幾個相關的船舶製造方麵的專業,積極扶持建立一批船舶電焊工、裝配工、管工等技術工人的培訓基地。中等職業學校也應定期組織專業教師、實習指導教師下企業鍛煉,讓大批專業教師、實習指導教師都能進行理論和實踐一體化教學。同時,將技能水平和下企業鍛煉作為學校專業教師、實習指導教師評聘職稱的必備條件之一,提高教師的技能水平和“雙師型”教師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