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另擇地建非典防治院,置換別墅區。建防治非典疾病醫院,是黨和國家關心人民健康的重要舉措。但它不一定要占用生態旅遊風景區。為了更好地開展旅遊事業,不讓珍貴資源閑置,應當將防非典醫院置換到一個可行的地方去。
(5)修繕書院。進行適當布置,營造旅遊景點氣氛。
(6)恢複桃園及其功能。
(7)恢複“兩百畝”的農場,發展苗圃及園林花卉基地功能。
(8)重建保坍會。根據曆史照片等資料,在其遺址重建恢複曆史遺存。建立保坍會資料陳列室,宣傳張謇、特萊克等先賢築楗保坍事跡。
(9)發展農家樂農業生態旅遊。對當地農民的進行適當培訓,提高他們農家樂旅遊項目的認識和本領。通過農家樂旅遊活動,使當地農村盡快致富,帶動周邊農村提前小康。
3.首期開發基礎設施
首期開辟旅遊景區,要修建交通道路和停車場地等必要設施。為適應蘆涇港生態園區旅遊事業需要,先要拓寬從204國道通向園區的公路。沿江公路也要適當加寬,以方便旅遊車隊出入。凡旅遊事業需要的基本設施都要備置齊全。如交通標牌、標識、停車場、銀行、飯店、旅社、公共交通服務、電信、郵亭、休息室、廁所、消毒、消防、為傷殘人服務的綠色通道和手推車等,必要醫療、衛生、急救設施,以及各景點的安全基礎設備等,都要按國家有關標準建好,並配備合格的工作人員,包括一定比例的外語服務人員,做好各種旅遊接待準備工作。
4.首期開發的旅遊項目
開展蘆涇港自然生態旅遊將有許多活動項目,而首期推出的活動項目要求以精品為主,切忌為追求多而全,影響質量。其下列項目可先行開展:
(1)自然生態遊。根據南北兩條線路,在景區中分別組織遊客遊覽蘆涇河、蘆涇鎮、別墅、書院、農場、果園、冰庫遺址、保坍會遺址,參加農家樂等活動。在遊覽活動中,要讓旅遊的客人充分享受當地熱情周到服務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有東西看,看得舒心,有地方玩,玩得開心。因此各個景點都要讓遊人有可看的內容,有可玩的項目和活動。
其自然生態景觀旅遊,以室外活動為主。那裏有天然河流、港汊、古樹、果木、花卉和各種野生植被可供遊人欣賞。同時可以在適當的地方設立垂釣區、燒烤區。適量建造涼亭、小木屋,可供遊人避風、遮陽、擋雨、小憩、談心。增設草場,供孩子追玩打滾。為方便老年人在室外活動,景區內增設傳統交通工具,陸上有木製獨輪車、抬轎,河中有小船。在有關室外景區設立生物館、禽鳥館,有些對人類沒有傷害的禽鳥和生物,還可以自由活動和遊人接觸。如野鴨、鴿子等放飛增添旅遊情趣。並逐步在室外增加遊戲、健身器材提高旅遊質量。
蘆涇港周邊的自然生態好,有許多古木大樹,苗圃裏有大片大片的苗木,和農家零星樹木一起,組成一道道風景線。通過向遊客普及生態環保知識活動,提高人們珍惜生命、熱愛自然保護生態環境,以求人類和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同時,這種獨到的綠色旅遊活動,能健身又能增長知識,確保旅遊活動的質量。如能積極推廣,以蘆涇港獨特的自然優勢搞活當地旅遊事業,也可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2)曆史文化遊。結合蘆涇港地區的自然生態特色,設立以當地觀看曆史文化為主題的遊覽活動。隻要認真考察,蘆涇港將有許多曆史文化遺存,有待我們進一步深挖。就目前已掌握的資料來說,內容也很多。它涉及天文地理、政治軍事、國際關係、工業經濟、農業生產、民間文化、生物學科等各個方麵。如用文字、圖片、音像製成展覽,編成節目,印成資料圖冊,其內容十分豐富。如在保坍會遺址設立長江的孕育、發展與蘆涇港地理關係圖片;設立張謇率當地人民保坍的史跡圖片展,國際友人、荷蘭水利專家特萊克與南通水利、特別是蘆涇港保坍工作的業績展,在保坍會遺址除可以陳列有關曆史資料圖片外,還可雕塑張謇和特萊克的塑像,增加景觀物質。今後如有條件在室內運用電影手段反映中國人民抗洪保坍的英雄故事,江外修築模擬水楗,讓遊人更直觀地看到保坍情景,從而深刻領會保坍會保護蘆涇港和南通的深遠意義。同時通過特萊克的業績,反映中荷兩國人民的深厚友誼。早在上世紀初,日寇為覬覦我國,其兵船公然駛進長江,停靠在蘆涇港附近,上岸官兵持槍打獵。當地百姓向張謇報告後,張謇立即用電報,向日本政府提出抗議。抗日戰爭期間,日寇侵占南通。蘆涇人民奮起抗擊,利用港口掩護抗日軍民活動,日寇惱羞成怒將好端端的蘆涇鎮燒光,妄圖阻止蘆涇人民抗日。這些史跡將來都可以用各種手段在旅遊景區展示,以當地文史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內容。
(3)農家樂遊。蘆涇港自然生態園區處在城市邊緣,當地良好的農業生產環境是開展“農家樂”的理想場所。當地農耕曆史長久,農民現在以中老年人為主,他們都有豐富的農業生產經驗。通過適當培訓,將他們吸收到旅遊事業中來,能豐富當地的旅遊活動,也能增加農民自己的收入。
農家樂旅遊前景廣闊,城市居民中市場較大。有些人下鄉是為了尋找過去;有些人是為了體驗生活;有些人是為了鍛煉孩子;有些人是為了增添樂趣。總之,農家樂旅遊是個常年可以開展的項目。當地土質好可種植各類農作物,參加農家樂活動的農戶,應結合旅遊特點選擇農作物,不能種植有毒、易過敏、有尖刺傷人的植物。要使自己的農作物易培植,果實好看、好吃,勞作時有趣味性、知識性,並配合一定的民間傳說、故事和歌謠來吸引遊人。
農家樂旅遊還可以讓遊人吃農家飯、過農家生活。例如通過田間農業勞動,體驗農民生活。運用自己種植、培育、采集、加工的食糧、蔬菜、果子,通過自己清洗、加工、煮食進行品嚐,體會自己的勞動成果,從中尋找快樂的同時提高對勞動和勞動人民的認識。由於農業種植到收獲有一個較長的過程,可以通過交朋友的方式和有興致的遊客約定,他們親手種植的作物,由農家代培,成熟季節約他們來參與收獲,讓遊客分享收獲的快樂。
農家樂不要僅局限於農業活動,還可以在做好安全工作的前提下,利用當地多河溝港灣的特點,開展捕撈、養殖作業,在河邊搭建網罾、蟹舍,設置蝦籠、魚籪和遊人一起活動。並適時表演漁鷹、撒大網等民間捕魚作業,豐富農家樂旅遊項目。
(4)民俗風情遊。蘆涇港一帶有通州、海門、如皋乃至江南人等聚居,這種不同地域的百姓在這裏生活,通過長期互通互融,就使當地民間民俗生活呈多樣性和豐富性的特征。如當地的陸家鑼鼓源自蘇州閶門,清中期一位陸姓鑼鼓藝人來天生港定居,吸收當地民樂特點,創製新的樂譜形成地方風格傳承至今。古代儺戲是我國古代遺存,現在僅見於雲貴和青藏高原少數民族地區。而作為古儺戲的分支,僮子戲仍在南通市區周邊一帶流行。蘆涇港一帶仍有許多僮子戲迷,空閑時高興了也能自娛自樂唱上一曲。過去蘆涇港一帶有濃厚的放風箏習俗,高水平的風箏藝人很多。由於兩大電廠建在它附近,有高壓電網的影響,才限製了當地風箏藝術的發展。如今上述三項民間藝術都是江蘇省首批公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風箏藝術還列為國家首批非物質遺產保護項目。
現在有些民間文化遺存由於沒有很好挖掘,由疏忽而以為已經滅絕。但深入下去,在蘆涇港地區發現當地仍有豐富的民間文化遺存。如當地農家門上貼的喜箋、春聯、門神;老人們使用的傳統木製家具;偶見土布、藍印花布等遺存;生產、生活用的傳統農具、漁具,都反影了當地豐富的民間民俗文化遺存。倘若在蘆涇港和群眾一起過節、參與各種喜慶活動,還可以有大量豐富多彩的民間民俗文化發現。如果將這些民間民俗活動加以整理,剔除封建迷信的落後成分,注入積極健康向上的新鮮內容,可以向公眾進行演釋。在旅遊活動中,還可以讓遊人參與共同活動,活躍當時民間民俗活動氣氛,提高遊客興致。這種活動的健康開展,不但傳承了當地豐富的非物質文化藝術,同時一定能吸引更多的外來遊客,增加旅遊部門的效益。
農家樂活動也可以在果園、苗圃展開。利用當地原有地形、樹木、花卉和其他景物,進行調整美化包裝。建造南通地區傳統的農家水車、車篷、木橋、草亭、草囤、草房、樸屋、瓦房、豆腐坊、醬園,還有酒肆和鄉間小店。適當的地方飼養一些豬、羊、牛、兔、狗、雞、鴨等農村常見動物,營造昔日農村氣息。在這裏的工作人員穿布衣,室內布設以傳統農家家庭環境為主,還有紡紗、織布、縫紉、繡花、紮染、編織等工藝表演,旅客有興致也可以參與,作品可以帶走或購買。來這裏旅遊同樣可以下田勞動,采摘果實嚐鮮,挑草飼養牲口。還可以住在農舍過夜,享用藍印花布衣被,過農家節日,吃農家雜糧飯食、蔬菜、糕點,品嚐米酒和江鮮。
(5)健康生活遊。現代人民生活富裕,有條件享受人生,提高生活質量。黨中央也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設和諧社會,作為國策的頭等大事。普及健康知識,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全國人民普遍關注的大事。利用蘆涇港良好的自然生態優勢,適時開展健康生活旅遊應該是一個較好的項目。健康生活旅遊可以靈活多樣,全年開展,還可以和外地景區聯手舉辦,吸引更多的人群。如組織老人健康遊。隨著社會安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健康條件也有了很大改善,故中國人的壽命延長了許多。南通是全國名列上海之後第二個進入老齡化行列的城市。因此,我市老齡人口比例較大,可以多開展各種形式的老人健康遊活動。這裏自然環境好,樹多氧多,是天然氧吧,是城市老人難得的健康遊樂場所。這裏離城近,來往時間短、費用低,設立公交車後就更加方便。可以組織城市中部分知識型老人,如離退休幹部、軍人、教師、工程技術人員等,舉辦老年保健健康遊、老年健康食品遊、老年棋牌、乒乓球、書畫、攝影、歌舞比賽等活動。
健康生活遊可以麵向各種社會團體和個人,也可以針對不同人群的職業、性別、年齡、愛好、收入等條件,分別組織健康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