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時期,國富兵強,所以有實力對匈奴開戰,也借助武力暫時解除了匈奴對北部邊疆的威脅。但是到了秦朝末年,因為地方上的農民起義和原來各國殘餘勢力的反撲,使國家力量喪失殆盡,而匈奴此時又出現了一位英明的首領冒頓,雙方的實力對比馬上出現了逆轉。
經過多年的戰爭,最終劉邦滅掉了其他的勢力,在中原建立了西漢。在西漢建立之時,北方的匈奴在冒頓的率領下,經過多年征戰。已經稱雄大漠,並不時南下侵擾中原百姓。這個北方的心腹之患,終於變成危及中原政權和北方百姓生活的大災難了。在如何處理匈奴問題上,西漢君臣之間產生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那些靠軍功起家的大將,都認為應該徹底解決匈奴問題,而徹底解決問題的方法,則隻有繼續秦始皇時期的強攻政策,進行軍事征服才可以;而一些文臣謀士們則很清楚國家當時的狀況,知道以當時漢朝的實力無法和匈奴抗衡,建議改變政策,對匈奴進行懷柔,等到實力強大再作處理。
麵對這兩種不同的方案,漢高祖劉邦一時難以下決定。不過,曆來各國對匈奴都是以戰爭對抗為主的,所以戰爭這個原則對決策者而言是非常熟悉的;而懷柔政策則是一個全新的方法,這對馬上得天下的劉邦而言,不僅在感情上難以接受,在實際操作的時候也不會使用。所以,劉邦是傾向於武將們的強攻的觀點的。不過,因為他忙於平定內部的叛亂和居功自傲的大臣,暫時還沒有對匈奴下手。
漢高祖七年,匈奴的首領冒頓單於率大軍南下,而漢朝駐守北邊的韓王信投降了匈奴,讓漢朝的大片疆土落入匈奴手中。漢高祖劉邦大怒之下親自率領軍隊準備和匈奴決戰。但是,因為天氣苦寒,漢軍的許多士卒被凍傷,而且冒頓使用誘敵深入之計,引得劉邦孤軍深入,死傷慘重。劉邦被困在白登山,最後靠陳平使用離間計說服了冒頓的妻子。使她竭力勸冒頓撤軍,劉邦被困七日後才解圍而出。經過這番驚險,劉邦對匈奴十分忌憚,知道單靠戰爭無法消滅匈奴,更知道現在自己的實力不足以與匈奴決戰,但又不知如何才能解決匈奴問題,便向大臣們問計。
謀士們覺得這個時候說服劉邦,變通處理匈奴問題的處事規則的時機已經到來了,他們推舉在和匈奴作戰時曾經立下大功的建信侯劉敬出麵陳說他們的觀點。劉敬為劉邦進行了一番詳盡地分析,他說:“現在天下初定,士卒們都不願再有戰爭,不可以武力強行攻打匈奴。而且冒頓這個人崇信武力,也不可以用仁義的道理去說服他。隻有一個比較長遠的方法可以使用,那就是讓他的子孫為漢代臣子的辦法,但是不知陛下能否答應。”
劉邦聽說有此良策,急忙追問,並表示沒有不能答應的要求。劉敬便說:“如果您把親生女兒嫁給冒頓,然後再送大量的錢貨,冒頓單於見了這等好處,必然會立您的女兒為閼氏(單於的王後),將她所生的兒子立為太子,來表示匈奴對您的友好,以期望從您這裏得到更多的實惠。您就可以每年把我們所剩餘的而匈奴所缺少的物品送給他,並慢慢用中原禮法教化匈奴。冒頓活著,是您的女婿;他死了,他的兒子、繼位的單於是您的外孫,又哪裏有外孫和外公分庭抗禮的道理呢?這樣,可以不用兵而慢慢令匈奴臣服。另外,如果您不願把女兒嫁給冒頓,也可以讓宗室或者後宮的女子詐稱公主而出嫁,但是冒頓肯定會知道,便不會和您過分親近,那樣和親就失去最佳效果了。”
劉敬的這番話令劉邦深為折服,連連稱善,並準備將女兒嫁給冒頓。但是呂後不舍得讓女兒嫁給外族,日夜哭泣,對高祖說:“我隻有太子和這一個女兒,怎麼能將她嫁給匈奴呢?”在呂後的一再要求下,劉邦最終沒有將女兒嫁給冒頓,而是另選一名女子冒充長公主嫁給了冒頓,並根據劉敬的籌劃贈送給匈奴大批財物,冒頓單於這才減少了對漢代邊境的侵擾。
劉敬為漢高祖籌劃的和親之計,是在權衡了利弊之後得出的比較理性的方案。他從漢代的現狀、雙方的實力、冒頓的個性幾個方麵著手進行分析,最後提出了一個較為合理的辦法,就是以婚姻為紐帶,在文化上對匈奴潛移默化,經濟上對其盡量滿足以減少其侵犯邊境情況的發生,政治關係上用婚姻——血緣關係緩和敵對關係。既顧及到眼前利益,又考慮到長遠的關係,可以說是相當理性的一個提議。這正是在形勢已經發生變化的時候,及時根據雙方力量對比的情況。不拘泥於已有的方案,變通規則解決問題的一個範例。而且,劉敬提出的解決方案,雖然與以往的以戰爭解決問題的方式不同,但目的還是為了解決匈奴問題,為了讓漢朝不受到匈奴的侵擾,可以說是和用武力方式解決問題殊途同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