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奏章吸引了皇帝,康有為精辟的論述是光緒帝聞所未聞的。“窮則變。變則通”的觀點在皇帝的心靈深處引起強烈的共鳴,光緒看到了振興朝政的前景。
1897年11月,德國侵占膠州灣。在此局麵下,康有為再度來到北京,他在向光緒上書中警告說:“如果再不變法圖強,恐怕大清國將土崩瓦解,你這個皇帝也當不成了。”這份措辭尖銳的上書,由於守舊朝臣的阻撓未能遞到光緒帝的手裏。康有為還試圖發動台諫官員聯合起來呼籲清廷變法,可惜響應者寥寥。
局麵愈來愈嚴重,而守舊大臣卻袖手旁觀。康有為百般無奈下,準備啟程南歸,此時光緒的老師翁同穌前去挽留,並轉達了光緒對他的殷切期望。為了挽救危局,促進變法高潮早日到來,康有為除了呼籲變法外,還組織了以“保國、保教、保種”為宗旨的保國會。由於有了光緒皇帝的支持,維新派理直氣壯的宣傳鼓動,變法的聲浪此起彼伏,震動京畿。
然而,守舊勢力對改革非常敵視,對於康有為組織的保國會也極為切齒;而對於光緒帝同情支持維新派一事,更是感到十分痛心,於是,他們聯合起來,紛紛向光緒帝進言,說祖宗成法千萬不可變,光緒帝對此不予理睬。但是,有如此眾多的大臣出來阻撓新政,卻也使他深感變法前途的艱難。
1898年5月2日,軍機大臣剛毅向光緒帝提出要懲治保國會及康有為。守舊派對保國會極為痛恨,榮祿曾公開揚言:“康有為創立保國會,現在許多大臣未死,還不勞駕他保。他肆意亂為,非殺不可。”而禦史潘慶瀾則直接向皇上遞折,嚴厲反對康有為立保國會的“劣跡”,而光緒帝的態度十分明確,將守舊派殺氣騰騰的言論,通通都駁了回去,他甚至通過親王奕勖向慈禧捎話說:“太後如果仍不給以主事的權力,我願退讓此位,不甘做亡國之君。”表白了他決心要把變法提上日程的誌向。
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終於向全國頒布了《明定國是》詔書。這道詔書大體上體現了維新派的政治要求,宣布了要變更成法,博采西學,達到發憤為雄的目的。但是,其中也摻雜了一些折中,甚至是守舊派的觀點。這種情況說明,變法在剛一開始就麵臨著嚴重阻力,沒有慈禧的允諾,一切變革都無從談起。
如何把握後台程序?最關鍵的地方,就是要先成為後台程序的控製者和擁有者,這是一個非合作博弈的過程,如果試圖用信義、利益去達成合作博弈,結果就隻能是一敗塗地,道理很簡單:獨占性的後台程序作為一種資源,是不可能通過合作來讓渡的。
國是詔書頒布後,光緒召見康有為。他決計按照康有為所設計的“假日本為向導,以日本為圖樣”,對傳統的祖宗之法進行徹底的變革。
在古今中外的曆史上,任何大規模的政治改革總是有人讚成,有人反對。有些明明是錯誤的東西,但是,一旦要改掉它,就會有人出來大唱反調。百日維新也是如此,例如,八股取士是一種禁錮士人頭腦的腐朽製度,在中國已有數百年的曆史,康有為及維新派多次上書痛陳八股危害,認為它禁錮士子的智力發展,要求盡快廢除。
因此,光緒命令鄉會試及生童歲科各試廢除八股文,一律改試策論。但諭旨頒布不久,北京就亂成一團。一些讀書人怕因此失掉這個往上爬的階梯,極為不滿,有的人甚至懷揣利刃,準備要對康有為等人行刺,以發泄他們對新法的仇恨。浙江學政陳學菜公然上書朝廷,表示不讚同廢除八股,聲稱一旦廢除八股,勢必釀成大禍,不利於皇權的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