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工作設計(1 / 2)

職工是組織中最有價值的資源,對職工所做工作的設計和控製方式都直接影響職工的工作績效和滿意程度。

一、工作設計的概述

(一)定義

工作設計是指為了有效地達到組織目標,而采取與滿足工作者個人需要有關的工作內容、工作職能和工作關係的設計。

工作內容包括確定工作的一般性質的問題。即工作的多樣性、自主性、複雜性、難度和完整性這五個特性。

工作職能是指做每種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即工作責任、工作權限、信息溝通方式、工作方法和集體協作配合等。

工作關係是指個體間在工作中所發生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即與他人交往的關係,建立友誼的機會及工作集體合作的要求等。

工作績效是指工作的數量、質量和效率的高低。

工作者的反應是指工作本身的反饋和他人對你所做工作的反饋。

(二)工作設計發展簡史

工作設計的發展主要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工作專業化時期,也稱科學管理時期。此時期的特點是,通過工作專業化、標準化和簡單重複來提高工作效率,認為工人隻關心金錢獎勵。

第二個階段是為解決職工對工作的不滿足而采取一些臨時措施時期,即工作輪換和工作擴大化。為了減少工人對工作的單調、枯燥而產生的厭煩感,管理者可以讓工人在同類工作中的不同崗位進行輪換操作。實際上,這種方法使每一個工人的工作在同一時間內還是簡單重複。為了解決工作輪換中所出現的同樣問題,管理者采取每個工人的工作內容橫向擴大,使每個工人在同一時間幹更多的工作的方法。

第三個階段是現代工作設計方法時期,即工作豐富化和工作特征的再設計。

根據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強調通過激勵因素——工作的挑戰性、責任感和自主性,使職工對工作滿意的工作設計。同時,要根據職工的個體差異,有針對性地采用工作多樣性、自主性、完整性和反饋等工作特征再設計。

二、工作設計的理論和應用

(一)專業化與科學管理理論

此理論是由泰勒和他的同事們首先提出的一種傳統方法。是通過動作和時間研究,把工作分解成許多很小的單一化、標準化和專業化的操作內容和操作程序,並對工人進行培訓和激勵,使工作保持高效率。

此理論對目前我國的衛生管理現狀仍有一定現實意義。其科學性在於把專業化和單一化最緊密地結合起來,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節省大量的培訓經費;還可以找到廉價勞動力,大大降低成本,提高了管理者對職工的工作結果的控製。

但是,這種工作設計方法隻強調工作任務的完成,而不考慮工人對此方法的反應,不利於最大限度地激勵職工和更進一步提高工作績效,易造成職工對工作的不滿和缺勤、離職等。

(二)工作輪換和擴大化理論

此理論是針對工作專業化的缺點而提出的,前麵已做介紹。不管是工作輪換還是工作擴大化都僅僅是對職工的厭煩和不滿的一種緩衝和短期解除,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是它對在一定時期內穩定職工情緒,提高管理的功效具有積極意義。所以,在衛生管理中,管理者也要善於運用工作輪換及工作擴大化,以消除或緩衝一些不良現象,搞好管理工作。

(三)當代工作設計理論

1.工作豐富化

前麵已經提過,工作豐富化的理論基礎是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即保健因素增加,僅僅能消除職工的不滿足情緒,並不能真正激勵職工,隻有激勵因素不斷增強,才會提高工作的滿意程度,真正激勵職工,提高工作績效。

實現工作豐富化的具體條件如下:

(1)責任。提高職工對工作的質與量的責任心是首要條件。

(2)決策。提高職工自己在工作中的權威性和自主權,減少對上級權威的依賴性及“評價恐懼心理”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