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守望幸福的女人(2 / 3)

陳乃芳兩次出國工作,一次赴美進修,在北外期間的教學工作和行政事務也並不輕鬆。在她生兒育女的二十多年間,多虧了母親一直陪伴左右,為她打理家庭。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沒有母親的無私奉獻,就沒有她今天這樣一雙令人豔羨的兒女。

陳乃芳生女兒坐月子的時候,正好是冬天。北京人過冬有儲存大白菜的習慣,而且市場上的白菜都很緊俏,要憑著各家各戶的戶口本才能買得到。當時,北外教師每戶定額50斤白菜,需要到東院的一片菜地裏去買。看著樓裏的家家戶戶都騎著自行車去馱大白菜,母親不聲不響地找了個大麻袋去了東院。就在稱白菜的時候,陳乃芳的同事認出了她,執意要用自行車幫她運回家。可母親卻微笑著拒絕了,但凡能自食其力的事情她是絕不會勞煩人家的。就這樣,年近六旬的母親扛著50斤的大白菜徒步從東院走到了一號樓。陳乃芳先前對此全然不知,還是後來同事們誇老太太身體健碩,她才知道的。那段時間,母親幫她洗尿布、打掃衛生、生火做飯,整天忙前忙後。幾十年如一日,甘於奉獻的母親吃多少的苦、受多大的難,從來都隻是默默無聞地承擔著,毫無怨言。

對自己的孩子如此,對周圍的人也一樣。當時陳乃芳他們住的是筒子樓,廚房和廁所都是公用的,母親天天主動打掃廁所和水房。一有空,母親還會幫助鄰裏左右幹些家務活兒。老教授吳國瑞的衣服泡在水房裏發臭了都沒人洗,母親看到了主動給他洗幹淨,還掛在水房裏晾曬好。其實最初她不知道這是誰的衣服,吳教授也並不清楚是誰給他義務當了那麼多次“保姆”。隔壁的年輕教師沒有時間回來做飯,她會主動給他們切好菜、洗好米……不到一年,她就把鄰裏關係處理得和和睦睦。當年一起住過筒子樓的教師們,都羨慕陳乃芳有一位善解人意、勤勞善助、通情達理的好母親。

由於陳乃芳妹妹家的孩子和她的孩子年齡正好不相上下,母親二十多年來不得不兩處奔波。陳乃芳的女兒曉紅和姥姥最親,因為媽媽工作忙,從小都是姥姥帶她去協和醫院看哮喘病、去同仁醫院治療弱視的。她喜歡坐在姥姥的腿上纏著她講那些奇幻多姿的神話故事。盡管沒有上過一天學,姥姥編故事的能力卻堪稱一絕,讓外孫女聽得津津有味。後來曉紅對文學的濃厚興趣離不開姥姥當年的故事啟蒙。

陳乃芳的兩個孩子幾乎都是姥姥幫忙拉扯大的,在丈夫出國工作的幾十年間,母親甚至一度擔當著家裏的頂梁柱角色。無論是從1號樓搬進18號樓,還是後來搬到有三室一廳居室的塔樓,都是母親幫她用自行車一趟趟地搬運書籍和小物件的。母親對家的照顧無微不至,怕弄亂了陳乃芳的書櫃,就把書架上的書都裝進紙箱裏,按順序排好了讓陳乃芳寫上編號,到了新房再各就各位。像這樣的事例不一而足,我們也無法一一列舉。是母親的開明成全了她求學的路,是母親無怨無悔的奉獻為她穩固了一個溫馨的家。

陳乃芳的兩個孩子長大成人後,母親就一直待在南通的哥哥和妹妹家安度晚年。可陳乃芳總覺得有些過意不去,隻要丈夫和孩子在國內,她都要攜一家老小去看看母親,陪她聊聊天、散散心,順便還會給她些錢花。一生以慈悲為懷的母親晚年篤信佛教,她把兒女們給的零花錢一點點地攢起來,自己舍不得花卻都捐給了別人。每年春節,她都要委托孫子去當地的養老院清點老人的數量,然後給他一筆錢去市場上購置些棉衣棉鞋,準備些節日的飯菜給孤寡老人們送去。

無論是早年躬耕隴畝,還是中老年照顧子孫,後來吃齋念佛,母親傾其一生都在詮釋愛的真諦。

2005年,陳乃芳從校長一職卸任,丈夫幾年前也賦閑在家,倆人就換了一套相對寬敞點的房子。母親的愛一直無以回饋,一搬進新家她就打電話邀請母親過來享享清福。這年冬天,陳乃芳的妹妹陪96歲高齡的老母親坐飛機來到北京(後來又把二姐接來北京照顧母親,因為陳乃芳經常會有會議或出差)。為了讓母親在北京安安心心地吃齋念佛,陳乃芳餐餐頓頓都會給母親準備幾個可口的素菜,女婿丁寶華還特地給她請了一座玉觀音。周末他們夫婦倆帶著母親上雍和宮拜佛上香,去國子監附近的素菜館裏吃飯,去看天安門,還乘遊覽車登上長城,讓母親第二次當了“好漢”(過去母親登過長城),工作人員說母親是他們接待過登上長城最年長的。多年來,陳乃芳和丈夫去過不少國家,她一直希望母親也能走出國門感受一下異域風情。可是,現在母親年事已高、體力不支,出國是不可能的事了。2006年陽春三月,陳乃芳和丈夫決定帶著老母親去豐台區的世界公園遊玩一番,以彌補心中的遺憾。那天,他們夫妻倆一邊推著輪椅,一邊給她介紹有關各種建築的曆史故事。老人家聽得興致盎然,還跟女兒女婿開玩笑說:“你們看,我這老胳膊老腿的,也能‘出國’走一遭,值了!”

不光是趁著天氣晴好,他們會帶著老母親上郊外遊玩。平日裏,他們也會攙扶著老人在北外校園裏走走。1號樓、18號樓、麗澤亭、晨讀園、排球場……故地重遊,哪裏是外孫女曉紅當年最喜歡玩耍的地方,哪裏是外孫子明明(丁銳的乳名)調皮搗蛋過的地方,哪裏又是她曾經扛過大白菜的地方,她都記得一清二楚。一邊走,母親還一邊跟陳乃芳絮叨些陳年往事。一夢醒來恍若昨天!

考慮到母親已年近百歲,身體不如從前,陳乃芳和丈夫每天都會督促老人家鍛煉身體。吃完晚飯,丁寶華在前麵打頭陣,老母親緊隨其後,姐姐護著母親,陳乃芳壓軸,按照這樣的順序,他們四個人一邊聽音樂,一邊圍著沙發在客廳散步。俗話說“老小孩,老小孩”,陳乃芳發現,母親年齡越大也越發有點孩子氣——她也喜歡被人“哄”。有段時間,老人家總會黯然神傷:“我沒念過書,大字不識幾個,這輩子沒什麼貢獻。現在老了不如從前,總給你們添麻煩……”陳乃芳怕母親傷心,就想盡辦法哄她開心:“媽媽,您可是勞苦功高啊!您生養了我們兄弟姐妹六個孩子,現在又是五世同堂,這可是人家羨慕不來的好福氣啊!”老人家聽了女兒的勸慰會心一笑,臉上的憂鬱一散而盡,轉而絮叨起別的開心的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