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寒冰教授是這次訪羅代表團成員之一,是北大國際關係學院中東歐研究中心主任,長期從事中東歐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由於專業的原因,他對羅明先生一家席間所講十分敏感,當時就提出想通過口述史的方式將羅明先生一家富有傳奇色彩的經曆記載下來,撰文成書,為曆史留下一份珍貴的財產,讓更多人分享。作為校長,我為北大有羅明一家兩代這樣的傑出校友而感到驕傲和自豪,更希望培養出更多像羅明先生這樣畢生致力於與中國發展友好關係的外國校友,也因此非常讚同寒冰教授的創意。在回國的飛機上,寒冰教授又對我詳細講了他的具體想法,我很高興,希望他把這項非常有價值的工作做好。後來,我看到了國際合作部轉交給我的“羅明大使口述史資助申請報告”並在上麵做了批示。大概過了半年多,一次在教工餐廳用飯時,寒冰教授告訴我他已專程去了羅馬尼亞,對羅明先生一家做了十多天的訪談,成果將陸續整理發表。不久,他又將已經發表和完稿待發的部分訪談片斷發給了我。又過了半年多,我看到了《寒冰訪羅明》這部書稿。它不僅僅以對話的方式記述了羅明先生一家與中國、與北京大學的情緣,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兩國領導人的一些交往細節的回憶和當時國際背景的描述,展現了一部活生生的當代中羅關係史。本書還適當選用了一些未曾公開的老照片,使讀者多了一分親臨其境的感覺。

北京大學在它的一百多年曆史中,培養了許多像羅明、薩安娜這樣的傑出國際校友,他們用畢業精力服務於同中國的友好關係,在世界範圍內傳播中國文化,也踐行著北大精神。他們的光榮不僅屬於自己的國家,也屬於中國,更屬於北大。我們應當記住他們,我期待能有更多這樣的校友訪談麵世。

是為序。

周其鳳

2012年9月9日

於北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