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頃潮來,歡聲喧嚷。又有踏滾木、水傀儡、水百戲、水撮弄諸人,各呈伎藝。太上盡為賞賜。天顏大悅道:“錢塘形勝,天下所無。”孝宗奏道:“江潮亦天下所獨。”遂宣諭侍宴各官,各賦《酹江月》詞一曲,獨有吳琚一首做得最妙:玉虹遙掛,望青山隱隱如一抹。忽覺天風吹海立,好似春霆初發。白馬淩空,瓊鼇駕水,日夜朝天闕。飛龍舞鳳,鬱蔥環拱吳越。此景天下應無,東南形勝,偉觀真奇絕。好是吳兒飛彩幟,蹴起一江秋雪。黃屋天臨,水犀雲擁,看擊中流楫。晚來波靜,海門飛上明月。
太上大喜,賞賜無限。月上,放一點紅羊皮小水燈數十萬盞,浮滿水麵,竟如千萬點星光一般燦爛。說此水燈是江神所喜,非徒事觀美也。直至一更,上始還宮內,孝宗親扶太上登輦,都人傾城稱讚聖孝。
自此之後,每每遊幸湖山聚景園諸處,便遊人簇擁如山如海之多。如有曾經君王宣喚賞賜過的,便錦衣花帽以自異於眾人。每至日晚,聖駕進城,諸人挨擠,爭前看視,竟至踏死數十人。太上次日聞知,甚是懊恨,自此便不欲出來遊山玩水。孝宗便體太上皇之心,差內侍並各官就於德壽宮內造成景致,與西湖一樣,鑿為大池,引水注之,迭石為山,像飛來峰之景,建一亭,名為“冷泉”。造成,請孝宗看視。孝宗一看,儼然是靈隱飛來峰之景,一毫無二。孝宗大悅,賦首詩道:山中秀色何佳哉,一峰獨立名“飛來”。
參差翠麓儼如畫,石骨蒼潤神所開。
忽聞彷像來宮囿,指顧已驚成列岫。
規模絕似靈隱前,麵勢恍疑天竺後。
孰雲人力非自然,千岩萬壑藏雲煙。
上有崢嶸倚空之翠壁,下有潺湲漱玉之飛泉。
一堂虛敞臨清沼,密蔭交加森羽葆。
山頭草木四時春,閱盡歲寒長不老。
聖心仁智情優閑,壺中天地非人間。
蓬萊方丈渺空闊,豈若坐對三神山。
日月雅趣超塵俗,散步逍遙快心目。
山光水色無盡時,長將挹向杯中淥。
孝宗賦完詩,獻與太上。太上看完,龍顏大喜,提起筆來,就書於其後道:吾兒自幼歧嶷,進德修業,如雲升川增,一日千裏。吾比就寬閑之地,迭石為山,引湖為泉,作小亭於其旁,用為娛老之具,且俾吾兒萬幾之暇,時來遊豫。父子杯酒相屬,挹山光而聽泉流,濯喧埃而發清興,恍若徜徉乎靈隱、天竺之間,其樂可勝道哉!吾兒乃肆筆成章,形容盡美,雖吟詠之作,帝王之餘事,然造語用意,高出百世之上,非巨儒積力可窺其粗,亦有以見天縱之多能。覽之欣然,老眼為之增明矣。
書罷,孝宗謝恩。
那園中又有新造一聚遠樓,太上禦筆親書扁額,仍大書蘇軾“賴有高樓能聚遠,一時收拾付閑人”之句於屏風之上。
那聚遠樓景致清涼,三伏之中絕無暑氣,真蓬島之勝境也。翰林院進首詞道:聚遠樓前麵麵風,冷泉亭下水溶溶。
人間炎熱何曾到,真是瑤台第一重。
幹道三年三月初十日,孝宗遣內侍到德壽宮,取出聖旨奏道:“連日天氣甚好,欲一二日間,恭邀聖駕幸聚景園看花,取自聖意,選定一日。”太上道:“傳語官家:備見聖孝,但頻頻出去,不唯費用,又且勞人,本宮後園亦有幾株好花,不若來日請官家過來閑看。”內侍領命而來,奏與孝宗。孝宗遵命,次日早膳後,車駕同皇後、太子過德壽宮,起居拜舞二殿已畢,先到燦錦亭進茶。茶畢,同至後苑看花。兩廊都是小內侍照依西湖景致,擺列珠翠、花朵、玩具、匹帛、花籃、鬧竿、市食等物,許小內侍關撲。次到球場,看小內侍拋彩球、打秋千。看了一會,又到射廳看百戲。孝宗都有賞賜。又到清妍堂看荼縻花。宮中以水銀為池,把金銀打成鳧雁魚龍之形,放於水銀池中,精光奪目。鳧雁魚龍都有飛動之勢。又到牡丹堂看牡丹,牡丹花上都有牙牌金字;別彩好色千朵,安於花架之上,都是水晶玻璃,天青汝窯金瓶,獨白玉碾花商尊,高三尺、大一尺三寸,中插“照殿紅”十五枝。孝宗看完,就登禦舟繞堤閑遊。也有小舟數十隻,供應雜藝、嘌唱鼓板、鬻賣蔬果,竟與西湖一樣。太上倚闌閑看,忽然有雙燕掠水飛過,太上便命知閣官進詞。當下詞臣曾覿奉旨賦 《阮郎歸》一曲道:柳蔭庭院占風光,呢喃春晝長。碧波新漲小池塘,雙雙蹴水忙。萍散漫,絮飛揚,輕盈體態狂,為憐流水落花香,銜將歸畫梁。
又有張掄進《柳梢青》一曲。太上龍顏大悅,都賜金杯二對、金束帶一條。太後把宮中教習女童二人,一名瓊華、一名綠華,都會得琴阮、下棋、寫字、背誦古文,就賜與官家作耍。那時太上、孝宗都已大醉,孝宗謝恩而出。太上吩咐內侍道:“官家已醉,可一路小心照管。”孝宗還宮。
後八月十五日,孝宗過德壽宮。太上釣魚為樂,遂留孝宗賞月,宴於香遠堂。堂東有萬歲橋,長六丈餘,以白玉石妝成,雕欄瑩徹。橋上造四麵亭,都是新羅白木,與橋一色,蓋造極其雅潔。大池十餘畝,植千葉白蓮。禦榻、屏幾、酒器,都用水晶。南岸擺列著一班教坊工,近二百人,待月初上,簫韶齊舉,八音並作,縹緲相應,如在霄漢。一通樂過,太上宣召小劉貴妃獨吹白玉笙《霓裳中序》,孝宗自起執玉杯,奉兩殿壽酒。侍宴官曾覿恭進《壺中天慢》詞一曲道:素飆漾碧,看天衢,穩送一輪明月。翠水瀛壺人不到,比似世間秋別。玉手瑤笙,一時同色,小按《霓裳》迭。天津橋上,有人偷記新闋。
當日誰幻銀橋,阿瞞兒戲,一笑成癡絕。肯信群仙高宴處,移下水晶宮闕。雲海塵清,山河影滿,桂冷吹香雪。何勞玉斧,金甌千古無缺。
太上看了這詞,大喜道:“從來月詞,不曾用金甌事,用得甚是新奇。”賜金束帶一條、紫番羅水晶碗。孝宗亦賜寶盞數枚。直至一更五點還內。那日連西興亦聞天樂之聲,可謂盛矣。父子歡娛,不可勝計。
高宗直活到八十一歲,受孝宗之養共是二十四年,始終如一日。高宗雖然遊豫湖山,卻都是與民同樂。那時臨安百姓極其安適,諸務稅息每多蠲免,如有貧窮之民,連年不納錢賦者,朝廷自行抱認。還有各項恩賞,有黃榜錢,雪降之時便有雪寒錢,久雨久晴便有賑恤錢米,大官拜命便有搶節錢,病的便有施藥局,童幼無人養育的便有慈幼局,貧而無倚的便有養濟院,死而無殮的便有漏澤園。那時百姓歡悅,家家饒裕。唯與民同樂,所以還有一百五十年天下,不然與李後主、陳後主又何以異乎!後人詩雲:
高宗南渡極盤桓,嗣主恭承太上歡。
回首鳳凰山下闕,至今猶自五雲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