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那趙雄要來科舉,豈不是一場笑話?況且臨安帝都之地,人文湊集之鄉,難道偏少你這個“天地玄黃”的秀才不成!臨安人那一個不知道趙雄是資州有名的趙癡,今聞得來科舉,臨安人的口嘴好不輕薄,就做四句口號嘲笑他道:可憐趙溫叔,也要赴科場。文章不會做,專來吃粉湯。
那趙雄聞得街坊上人如此嘲笑他,胸中有自知之明,不敢與人爭論,隻做不知。一日載酒肴到於兩山遊玩,見樹林之下,一具屍骸暴露在地,但見:五髒都為鴉鳥啄殘,四肢盡屬豬狗咬壞。零星白骨,曾無黃土遮藏。碎爛屍骸,那有青苔掩覆?螻蟻咂食,蠅蚋群攢。倘莊子見髑髏,當先問其來曆。如文王遇枯骨,必然埋以土泥。
那趙雄見了這具屍骸,心下好生淒慘道:“不知誰家骨殖如此暴露!”便叫小廝借得鋤頭一柄,主仆二人將此骸骨埋於土泥之中。埋完,又滴酒澆奠而回。歸於旅店,飲酒已畢,伏幾而臥。隻見一陣冷風逼人,風過處,閃出一個女子,到桌子前麵,深深拜謝道:“妾即日間所埋之骸骨也。終朝暴露,日曬風吹,好生愁苦。感蒙相公埋葬之德,又蒙滴酒澆奠,恩同天地,無以為報,願扶助相公名題金榜。相公進場之日,但於論冒中用三個‘古’字,決然高中。牢記牢記,切勿與人說知!”道罷而去。趙雄醒來,大以為怪,暗暗道:“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進場之日,勉強用了三個“古”字,那文章也不過是葉韻而已。不意揭榜之日,果然高中。
看官,你道是怎麼樣原故?原來這個試官是汪玉山,與個同窗朋友相好,幾番要扶持那個朋友做官。今幸其便,預先通一個關節與這個朋友,要論冒中三個“古”字,暗約端正。不意這個朋友忽然患起瘧疾病來,進不得場。女鬼將這個關節送與趙雄,做了報德之資。汪玉山在場中見了這個關節,暗暗得意,不論文字好歹,便圈圈點點起來。怎知暗地裏被鬼神換了綿包兒,及至拆開名來一看,乃是趙雄,資州人氏,老大驚疑,然也無可奈何。報人報到了寓處,連趙雄也自不信自起來,一連報了數次,方知是真。參了汪玉山之時,汪玉山將錯就錯,也隻得胡亂認了門生。後來趙雄每見汪玉山之時,不能吐其一詞,就像木偶人一般,汪玉山甚是懊悔。又訪得是資州有名的趙癡,一發羞慚無地。臨安府眾多人等見中了趙癡,沒一個不笑話,又傳出數句口號道:趙溫叔,吃粉湯。盲試官,沒眼眶。中出“天地玄”,笑倒滿街坊。
汪玉山聞得這個口號,幾乎羞死。後來細細問趙雄道:“賢友論冒中用三個‘古’字,卻是謂何?”趙雄生性一味老實,遂把埋骸骨、女鬼感恩報德、托夢要用三個“古”字方得中舉之事,細細說了一遍。汪玉山默然無言,方曉得場屋之中真有鬼神,不可僥幸,不可作弊。趙雄乃是陰德之報。後來又問那個朋友,始知進場之時發起瘧疾病來,搖得牀帳都動,進場不得。及至貢院門封鎖方完,那瘧疾病又就住了。汪玉山聞得,付之一聲長歎而已。有詩為證:三個“古”
字關節,卻被趙雄暗竊。
非關黠鬼揄揶,“陰德”二字真切。
話說趙雄從睡夢中得了一個舉人,父母在家,報事人來報了實信,好生吃驚。夫妻二人都道:“怎生有此怪異之事,莫不是我兒子文章原好,我們這裏人都不識得?今到了皇都地麵,方才撞著識主,便賣了去。早知如此,怎生輕薄他,把他做癡呆漢子看成!”那隔壁李先生、張老官都一齊吃驚,就像啞了的一般,口裏卻不敢說出他不好來,隻將他日常裏對的課,並做的文字翻出來,細細一看,實難奉承說個“通”字。資州合城人民無不以為奇。自此之後,人人摩拳,個個擦掌,不要說那識字的抱了這本《百家姓》隻當詩賦,袖了這本《千字文》隻當萬言策,就是那三家村裏一字不識的小孩童、癡老狗、扒柴的、牧牛的、擔糞的,鋤田的,沒一個不起個功名之念,都思量去考童生,做秀才,納上舍,做舉子,中進士,戴紗帽,穿朝靴,害得那資州人都像害了失心風的一般。
閑話休題,那趙雄在於臨安,同榜之人因他文理不通,都指指搠搠,十分輕薄,不與他做相知,睬也不睬著他。趙雄曉得自己的毛病,也並不嗔怪人。看看到了會試之時,合天下舉子都紛紛而來,趙雄暗暗的道:“俺僥幸中舉,這也是非常之福了。怎生再敢胡思亂想,不如不進會試場中,到得安穩。”遂絕無進場之念。卻虧得自幼身邊伏侍的一個小廝叫做竭力,一心攛掇他進場,把筆硯衣服,都打點得端正,煮熟了嗄飯,催他進場。趙雄斷然不肯道:“他人便不曉得,你卻自小伏侍俺的人,怎生也不知道?俺生平才學平常,僥幸中舉,已出望外,怎敢再生妾想,豈有兩次僥幸之理?”
那竭力道:“相公既僥幸得一次,怎麼見得便僥幸第二次不得?幾曾見中進士的都是飽學秀才,隻要命好,有甚定規?
休的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趙雄被竭力催逼不過,隻得勉強進場,坐在席舍之中。那時尚未出題,胸中暗暗打算,其實腹中空疏之極,一字通無,難以支吾,反嗔怪那竭力起來,好生不樂。遂與隔壁號舍裏那個朋友閑談,指望出題之後,要那個朋友指教救急。那人姓王,名江,是個飽學秀才。趙雄問了他的名姓,王江也就請問趙雄名姓。趙雄說出名姓,王江知是文理不通之人,口中不說,心下十分輕薄,便不與他接談。出題之後,趙雄摸頭不是,摸腳不是,做不出文章,甚是著忙。直做到下午,不曾做得幾行。你道天下有這般湊巧之事,那王江論策做完,甚是得意,正要謄清在卷子上,不期一陣急心痛起來,不住聲喚。趙雄正在搜索枯腸之際,聞得王江聲喚,一發攪得心中粉碎,連一字也做不出了,巴不得王江住了疼痛,還指望有幾句文字寫出來。遂不住去問王江道:”王朋友,怎生如此疼痛?莫不是受了寒氣,以致如此!“怎知那王江卻也古怪,這一痛,便痛個不住,停了半晌,稍住片時,王江掙紮,提起筆來要寫,心中又痛起來。這一痛,直痛得攪腸攪肚,幾乎要死,急得那趙雄手足無措,暗暗道:”俺直如此命蹇,僥幸中舉,不欲進場,卻被竭力催逼,勉強進來,不期撞著這個不湊趣的朋友,叫痛叫疼,一字也寫不出,怎生是好?“又去溫存那王江數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