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姚伯子至孝受顯榮(3 / 3)

城隍命我非閑事,說與君家辨假真。那漁父歌畢,霎時間便不見了這隻船兒。伯華大驚,拜謝天地。背了雙親,那時力氣已竭,腿腳酸軟,慢慢的一步掙一步,漸漸掙到祖墳左首,解開了衣服,把屍首放在地下端正,彩些樹葉掩覆,思量要掘地坎將來埋葬,爭奈無一件器械可以挖掘,隻得尋了一個木錐將來挖土。那時一連三日水米不曾沾牙,饑餓之極,精神困倦,一邊挖土,身子已(足顛)仆於土坑之內矣。感得山神化作一個老人扶他起來,與他一碗漿飯吃了,方才掙得起。及至掙起之時,那老人又不見矣,真神靈保佑也。伯華又恐盜賊走來,隻得日裏躲過,夜裏走來掘土,又有大蟲前後咆哮,伯華那時已是聽天由命,並無畏懼之心。如此兩晝夜,十指血流,點點的滴在地上,伯華也不顧疼痛。

方才掘得成穴,深一丈餘,將二骸藏於穴內,又負土成墳,築高三尺,痛哭之極,至於吐血。有詩為證:

掘土成墳恨有餘,山神送飯助饑虛。

姚家墳墓非容易,孝子當年手拮據。

話說姚孝子掘土成墳,埋葬了雙親。那時身體羸瘦,已是鬼一般的模樣,盜賊正在縱橫之際,隻得東奔西竄,沒影的逃躲性命,日不成日,夜不成夜。直待我洪武爺成了一統之業,天下方得安寧。姚伯華才走到故基一看,已成了一片荒地,但見苔草青青、狐兔縱橫而已。遂砍伐些樹木,搭起一間蓬廠居住,漸漸經營起來,方成就得一間房子。那時孑然一身,形影相吊,親眷之中,已十亡其七八。後來漸複了故業,想起雙親死於非命,今幸得天下太平,人民複業,父母死去已經多年,好生痛苦。隻記得遇難之時是二月,也不知父母是何日死亡。所以後來每到二月間,便斷絕酒食,不吃葷血,不見賓客,擁爐自泣,手持杖畫灰。眼淚滴於灰中,其灰盡濕。又走到父母攧死之處,伏地痛哭,聲徹黃泉,山中鳥獸盡助其悲哀,為之徘徊躑躅。淚滴土下,所滴之處,草木不生,人人稱其孝感,因名之為“哭親崖”。凡是三次神靈顯聖之地,俱至誠禮拜,叩頭感謝,年年如此。又記得逃難之時沒有草履,步行不便,幾乎性命不保,幸以銀釵一隻,換得草履一雙,方才得救性命,遂終身手織草履以施貧窮之人,不取其錢。後聘錢塘楊氏為妻,那楊氏也是個極孝之人,見丈夫如此痛哭,亦助其悲哀,一月不茹葷血。後生三子,三子也極其孝順。伯華患病,三子至誠禱告北鬥,願減己壽以益父親。果是:孝順定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

三子共生八孫。姚夔字大章,正統七年中進士,做到吏部尚書,贈少保,諡“文敏”,人品事業,種種都妙。姚龍做到河南左參政。曾孫姚壁,甲申年中進士,做兵部郎中。子孫男女共有七百多人。伯華活至七十餘歲而卒,贈通議大夫、禮部右侍郎。今稱孝子者,莫不稱姚伯華焉。稱孝子有顯報者,亦莫不稱姚伯華焉。有古風一首單道姚伯華好處:

元朝末年耽燕逸,哈麻媚獻西番術。

天魔十六舞腰身,君臣宣淫在密室。

密室宣淫醜不堪,法度廢弛官貪婪。

蠹種在官苦在民,“紅巾賊”起視耽耽。

“紅巾賊”去又紅巾,幹戈簇簇殺萬民。

可憐伯華兩父母,推墮山崖跌作塵。

伯華夜抱雙骸骨,夜渡桐江鬼神惚。

載屍渡向南岸去,不取金銀見超忽。

三日無餐仆不起,自分已作一鬼矣。

山神有知饋漿飯,致令孝子終不死。

血淚成墳墳土高,隨他虎豹亂咆嗥。

孝德通天非謬語,子孫世代盛宮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