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韓晉公人奩兩贈(1 / 3)

此日人非昔日人,笛聲空怨趙王倫。

紅殘鈿碎花樓下,金穀千年更不春!

話說晉朝石崇字季倫,青州人氏,小名齊奴,官拜衛尉之職,極有詩才,與文人才子齊名,富可敵國。嚐與貴戚王愷鬥富,王愷事事不如。石崇有個園亭,在河陽之金穀,就取名為金穀園,其富麗奢華,世無與比。石崇曾為交趾采訪使,以珍珠十斛聘得美妾一人,名為綠珠。那綠珠姓梁,是白州博白縣人。綠珠生於雙角山下。白州風俗,以珠為上寶,生女為珠娘,生男為珠兒,因此取名為綠珠。綠珠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石崇娶得來家,寵愛無比。綠珠善於吹笛,又善舞明君之曲。石崇遂自作一篇《明君曲》,又作一篇《懊惱曲》,以贈綠珠。石崇美妾共有千餘人,都不及綠珠之妙。石崇在金穀園宴客,窮極水陸之珍;每每宴客,必命綠珠出來歌舞數曲,見者都忘失魂魄,因此綠珠之美名聞天下。那時晉帝兄弟趙王倫專權,有個孫秀將軍在趙王倫門下,是個貪財好色之徒,酷似三國之時呂布一般心性。他見石崇有此美妾,又見石崇有敵國之富,兩項兒心如火熱。俗語道:“孫飛虎好色,柳盜蹠貪財。”這賊牛兩般兒都愛。那孫秀遂起貪圖之心,遣數個心腹使者到石崇處,索取綠珠為妾。那時石崇正在金穀園登涼台、臨清水,與群妾飲宴,吹彈歌舞,極盡人間之樂。忽見孫秀差人來要索取美人,石崇遂出姬妾數百人,任憑使者揀擇。那些姬妾都披著羅縠之衣,蘭麝交錯,導香襲人。使者看了一遍,道:“君侯美人,個個佳麗,但我奉孫將軍之命,專要綠珠美人一名,其餘一概不要。不知那一位是綠珠?”石崇大怒道:“綠珠是吾所寵愛之人,斷不可得,其餘便當奉送。”使者道:“單單隻要綠珠一名,君侯博通今古,深知時務,願加三思。”石崇隻是不肯,數個使者出而又返,說了又說道:“與他綠珠罷,休得固執,以生餘事。”石崇堅執再三不肯。使者回去對孫秀說了。孫秀勃然大怒,遂勸趙王倫殺石崇。孫秀領兵前來圍了石崇第宅。石崇對綠珠道:“我今日為爾死矣,奈何!”綠珠涕泣答道:“妾當效死於君侯之前,以明我之心也。”石崇止住綠珠,綠珠不聽,遂從高樓上顛倒墜將下來,花容粉碎而死。孫秀見綠珠墜樓而死,甚是恨恨,遂把石崇斬於東市,夷其家族,擄其財寶、姬妾。誰知石崇死後十日,趙王倫作反事敗,左衛將軍趙泉斬孫秀於中書省,軍士趙駿將孫秀的心剖而食之,亦擄其財寶、姬妾。人人知是屈殺綠珠之報,無不快暢,因名其樓曰“綠珠樓”,在步廣裏。所以後人有詩道:綠珠銜淚舞,孫秀強相邀。

這是一個奪美人的故事了。還有一個出在唐朝武後之時,姓喬名知之,官拜補闕之職。有個寵婢名為窈娘,姿色極美,也精於歌舞。喬知之自小教窈娘讀書,遂善於詩賦。喬知之愛如掌上之珍。那喬知之不識時務,也將來宴客歌舞,自此窈娘之名與綠珠一樣。那時武承嗣權勢如天之大,一日宴飲百官,喬知之也在酒席之上。武承嗣取出金銀珠釧錦繡,就在席上付與喬知之聘取窈娘。喬知之驚得目瞪口呆,卻又不敢違拗,隻得應允。武承嗣就著隨從人等將聘禮送與喬家,登時搶出窈娘,簇擁了上轎,如飛而去。喬知之好生割舍不得,遂作《綠珠篇》以敘其怨。詞道:

石家金穀重新聲,明珠十斛買娉婷。

此日可憐無複比,此時可愛得人情。

君家閨閣未曾難,常持歌舞使人看。

富貴雄豪非分理,驕矜勢力橫相幹。

辭君去君終不忍,徒勞掩麵傷紅粉。

百年離別在高樓,一旦紅顏為君盡。

喬知之做完此詞,悄悄走到武承嗣門首,哀哀懇告門上一個內官,將此詞傳與窈娘。窈娘見了此詞大哭一場,將身投入井中而死。武承嗣大怒,叫人從井中撈起屍首,衣袖中搜出此詞,登時把這個內官打死。吩咐刑官將喬知之羅織其罪,致之死地。誰知天理昭昭,後來武承嗣謀反,合門誅夷,都是一報還一報之事。看官,你道石崇、喬知之二人沒些要緊把美妾出來獻酒,惹得人起貪圖之念,連性命也都送在他手裏。所以道:慢藏誨盜,冶容誨淫。

有美姬妾的不可不以此為戒。但是那個奪人姬妾的何苦作此惡孽,害人性命,連自己也不得其死。如今聽小子說一個人奩兩贈的故事,傳與後世做風流話柄。

話說唐朝藩鎮之權,極是利害,各人割據地方,兵精地廣,那跋扈的藩鎮,目中竟不知有朝廷法度,以此終為唐朝之患。那時共分天下為十道:關內 河南 河東 河北 山南隴右 淮南 江南 劍南 嶺南內中單表一位藩鎮,姓韓名滉,封為晉公,統領淮南、江南二道共十五州地方。這韓滉相貌威嚴,堂堂一表,氣吞宇宙,力敵萬夫。那時正是安祿山、史思明作亂,各處藩鎮聚兵保守地方。韓滉積草屯糧,廣招勇士,遂聚了十餘萬精兵,奇材劍客之士不計其數。韓滉見自己兵精糧足,又見四處幹戈競起,朝廷俱無可奈何,他便懷著不良之心,思量獨霸一方,又恐人心不服,嚴刑重罰,少有忤著他意兒的便砍頭以示其威,因此人人懼怕。他自己住於潤州,凡十五州,各造帥府一所,極其雄壯,不時巡曆。所到之處,神鬼俱驚,威勢同於王者。各官員人等,唯恐得罪,奉承不暇。

不說韓滉強悍,懷不臣之心。且說一個客商叫做李順,販賣絲綿緞絹來於潤州,泊船在京口堰下。夜間一陣大風把船纜吹斷,如一片小葉相似。李順天明起來一看,隻叫得苦。但見:波頭洶湧,水麵汪洋。洶湧波頭,顯出千尋雪浪。汪洋水麵,堆成萬仞洪濤。骨都都無岸∞邊,白茫茫迷天迷地。蛟龍引纜,鬼怪扳船。時時跌入水晶宮,刻刻誤陷夜叉室。

話說李順這隻船被大風吹了幾千萬裏,隻待要翻將轉來,李順驚得魂不附體。幸而飄到一個山島邊,李順合船中人叫聲慚愧,且把船來係了。隨步上山一觀,滿路都是荊棘,仔細尋覓,卻有一條鳥徑可以行走。李順尋步上山,行夠五六裏,忽然見一個人帶一頂烏巾,身上穿著古服,不是時世裝束,相貌甚是奇古,也與常人不同,見了李順便叫道:“李順,你來也!”李順見這人叫出姓名,知是仙人,即忙下拜。那個人道:“有事相煩,不必下拜。”就領了李順走到山頂之上。那山頂上有一座宮闕,瓊樓玉宇,宛似神仙洞府。這人領李順進了數重殿門,來到殿下,李順望上遙拜,隻聽得簾中有人說道:“欲寄金陵韓公一書,無訝相勞也。”說罷,便有二個童子從簾中傳出一封書來,付與李順。李順接了這封書,放在袖內,拜而受之。那個人遂領李順離了重重殿門,送到船邊。李順道:“這是何山?韓公倘然盤問是何人寄書,教我怎生抵對?”那人說道:“這是東海廣桑山,魯國宣父孔仲尼得道為真官,管理此山,韓公即子路轉世也。他今轉世,昧了前身,性氣強悍,專權自是,今懷為臣不忠之心。孔子恐其受了刑網,壞了儒門教訓,所以寄封書與他,教他了悟前因,改過自新之意。”說罷,李順還到船中。那個人又吩咐道:“你今安坐舟中,切勿驚恐,不得顧視船外,便到昨日泊舟之處。如違吾言,必有傾覆之患。”說罷,登山而去。舟中人都依其所言,不敢外顧。隻聽得刮天風浪之聲,船行如飛,頃刻之間,仍舊複在京口堰下,不知所行幾千萬裏矣。

李順不敢違拗聖意,持了此書,竟到帥府獻納,卻不敢說出子路轉世並那為臣不忠之意,隻說遇著海中神仙,瓊樓玉宇,重重宮殿,簾中一位仙官叫兩個童子取出一封書來奉寄之意。韓滉生性倔強,似信不信的拆開書來一看,共有古文九字,都是蝌蚪之文,韓滉仔細看了,一字也識不出,遂叫左右文武百官細細辨認,也都看不出。韓滉大怒,要把李順拘禁獄中,問他以妖妄之罪。一壁廂遍訪能識古文篆字之人數個來辨視,也都不識是何等之字。忽然有一老父走進帥府,其須眉皓白,衣冠古怪,自居於客位,高聲說道:“老夫慣識古文篆字,何不問我?”左右虞侯走來稟了韓公。韓公走到客廳來見這個老父,見老父須眉衣服俱有古怪之意,甚是敬重,遂把這封書與老父辨視。老父視了大驚大叫,就把此書捧在頂上,向空再拜,賀韓公道:“此宣父孔仲尼之書,乃夏禹蝌蚪文也。”韓公道:“是何等九字?”老父道:“這九字是:告韓滉,謹臣節,勿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