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卷昌司憐才慢注祿籍(3 / 3)

羅江東既惱犯了宰相,進長安科舉之進,又惱犯了一個朝官。這朝官姓韋名宣,兩個同遇於飯店之中。羅江東生性輕薄,凡事不肯讓這個官兒。左右喝道:“這是朝官韋爺,休得輕薄!”羅江東大怒道:“什麼朝官,敢在我才子羅江東麵前說,我把一隻腳提起筆來寫了數十篇文字,也還敵得過數十位朝官哩!”韋宣聞得,切骨之恨,又添上幾分不要中羅隱進士之意。因此羅隱這個進士位兒一發不穩了。後來訪得不中進士因此二人之故,然亦付之無可奈何矣!隻說:“文昌帝君也會得說謊,原說慢慢注我祿籍,怎生二十多年尚然不中?我今已是半百之年,何年方成進士?難道活到七八十歲時戴頂壽官紗帽不成?”遂寄一首詩與朋友道:

廿載辛勤九陌中,卻尋岐路五湖東。

名慚桂苑一枝綠,膾憶鬆江兩箸紅。

浮世到頭須適性,男兒何必盡成功!

〞應鮑叔深知我,他日蒲帆百尺風。

羅江東作詩歎息,誰知文昌帝君果是有些妙處。那時唐朝法紀零替,賄賂公行,關節潛通,有多少懷才抱異之人無由出身。及至出身的,又多是文理不通,白麵書生胸中那裏曉得“經濟”二字,並無一個老成持重之人,以此把唐朝天下都激亂了,士人都忿忿不平。所以黃巢因屢舉不第,亂入長安。後來黃巢誅滅,他手下將官朱溫投降,唐朝封為梁王,漸漸威權日盛,殺害百官,天子拱手聽命。朱溫手下有一個文臣李振,雖比不得羅江東的才華,也是一個才子,少年自負其才,思量取功名如拾芥子一般,不意遭此濁亂之時,誰問你有才無才,隻問你有賄賂無賄賂、有關節無關節,因此羅江東二十餘年不中,李振也二十餘年不中。那李振忿恨這些害民賊道:“當日三國時節,督郵倚勢欺詐劉玄德錢,卻被張飛縛在柳樹上,口口聲聲罵為害民賊,鞭打數百,千古快心。若在今日,一刀砍為兩段,方才心滿意足。俺明日做得張飛便好。”如此發念,不一而足。又因進士裴樞、獨孤損數十餘人自稱名士,搖唇播舌,結黨成群,日常屢屢輕薄李振,說他是伏土蚯蚓,怎能夠得出頭飛騰變化?像俺們有才之人,自然黃金橫帶、白馬任騎,那李振有何德能,敢與俺們一同發跡!李振聞知,咬牙切齒,定要報複此仇,便將一把寶劍磨得鋒快,道:“俺定要將此劍砍取諸賊人之頭,等他得知名士結果,方才罷休。”如此磨了多次。後來投在朱溫帳下做了他的謀士,言聽計從,遂將日常仇恨的各官並裴樞、獨孤損三十餘人綁縛起來,取出那二十餘年磨得風也似快的那把寶劍,一劍一個,盡數殺之於白馬驛中,又對朱溫道:“此輩日常高言闊論,自謂清流,可投之黃河,使為濁流。”朱溫知李振報複前仇,遂笑而從之,把諸人屍首撲通的都拋在黃河之內,嗚呼哀哉!李振報了諸人之仇,甚是得意,做首詩道:

廿載磨一劍,今年始報仇。

自謂清流客,今姑付濁流。

羅江東聞知大驚道:“使我當日早中了一個進士,已與裴樞、獨孤損三十餘人同作無頭之鬼,為濁流中物矣。豈非塞上翁得馬未足為喜、失馬未足為憂之說乎?今日這顆頭尚在頸子上,真文昌帝君之賜也。”遂感歎不已,做首詩道:

逐隊隨行二十春,曲江池畔避車塵。

如今贏得將衰老,閑看人間得意人。

後來朱溫竟篡了唐朝天下,改國號為“梁”,都是李振之計。在位七年,淫了子婦,被兒子友圭所弒;並李振也殺了,都是一報還一報之事。這是後話。

卻說錢鏐那時已起兵破走黃巢,誅了叛臣越州觀察使劉漢宏、杭州刺史董昌,有了十四州天下,唐昭宗封為鎮海軍節度使,在於杭州鳳凰山建造宮殿,自置文武官僚,都極一時之選。卻念羅江東故人,未曾中得進士,當日受他好處,至今未報,遂遣官數員齎了金銀書幣,鼓樂喧天,到新城聘他為官,便鼎沸一了個新城,連當日借債不肯借的都一並來慶賀送禮,人情勢利如此!當下迎接羅江東到於杭州,錢鏐王倒屣而迎道:“本是故人,不敢相屈幕下,一以賓禮奉待,或任憑采擇何官亦可。”自此羅江東代書記之任,後為錢塘令。唐昭宗加封錢鏐為吳王,錢鏐上表稱謝,卻命沈嵩草表。那沈嵩是錢王幕下一個極會得做文字之人,表完,錢鏐王付與羅隱一看,羅隱看了道:“此表雖是,但其中說得杭州甚好,此自求征索之媒也。”錢王遂命羅隱另做一篇,其中二句做得甚妙,道:天寒而麋鹿來遊,日暮而牛羊不下。

表到唐朝,滿朝人都道誰有此好文字,定是羅隱之筆,惜乎天下第一個文人卻被錢鏐用了,此是朝廷大差錯處。後來唐昭宗改名為曄,錢王表賀,又是羅隱代作道:左則昌姬之半字,右則虞舜之全文。

滿朝文武識得是羅隱之筆。那時諸鎮都有賀表,以此篇為第一。誰知後來朱溫竟篡了唐朝天下,錢王上表稱臣,朱溫大喜,加封為吳越王,賜以玉帶名馬。羅隱甚是不服,勸錢王起兵道:“朱溫逆賊,篡奪唐朝天下,弒君之賊,人人得而誅之,即當興兵十萬以討逆賊,複立唐室子孫,名正言順,何愁不勝!就使不勝,我據有江東吳越十四州天下,不失為東帝。怎生上表稱臣,以為終古之羞乎?”錢王道:“我若興兵,畢竟要塗毒生靈。我愛養斯民,豈忍置之鋒鏑之地?況朱溫貪淫之極,不久必有內變!我靜以觀其變,自不失為孫仲謀也。”遂不肯起兵。錢王聽羅江東這篇說話,心中甚是敬重,暗暗的喝采道:“羅隱在唐朝屢舉不第,心中不知該怎麼樣怨恨唐朝,今反勸我起兵興複唐室,唐朝雖負羅隱,羅隱卻不負唐朝,可謂忠心貫日,唐朝之義士矣!‘文人無行’,此言謬也。”自此更加禮敬,凡事聽信。

錢王英雄生性,怒發之時,未免有些偏頗。那時桐廬有個才子章魯風不願仕於錢王幕下。錢王大怒,就把章魯風來殺了。又有關中一個才子吳仁璧,錢王聘他為官,吳仁璧做首詩辭官。錢王惱他,將吳仁璧沉之江中。羅隱心中甚是不服,飲酒之間,做首詩規諫道:一個禰衡容不得,思量黃祖謾英雄。

錢王見這首詩,甚是懊悔,遂將此二人屍首埋葬之以禮。那時西湖上漁戶日納魚數斤,名為“使宅魚”,若不及正數,必另買來補碼,頗為民害。一日,錢王與羅江東飲酒,壁上掛幅薑太公潘溪垂釣圖,錢王要羅江東題詩,遂題詩以寓意道:

呂望當年展廟謨,直鉤釣國更誰如?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須供使宅魚。

錢王見詩大笑,遂蠲免了“使宅魚”這主征稅。羅江東隨事諷諫,錢王無有不聽,都是有益於國家、有利於民生的事。錢王發怒之時,無人阻攔得住,獨羅江東三言兩語便撥得轉。因此吳越十四州都蒙其福德,後來直做到諫議大夫,母親與妻子賽珍珠都受了誥命,晚景榮華,受用了下半世。羅江東足足活至八十餘歲而終,他所著有《湘南甲乙集》、《淮海寓言》、《讒書》六十篇行於世,有詩為證:

莫為危時便愴神,前程往往有期因。

須知海嶽歸明主,未必乾坤陷吉人。

道德幾時曾去世,舟車何處不通津?

但教方寸無諸惡,狼虎叢中也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