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卷商文毅決勝擒滿四(1 / 3)

花則一名,種分三色:嫩紅、妖白、嬌黃。映清秋佳景,雨霽風涼。郊墟十裏飄蘭麝,瀟灑處旖旎非常。自然風韻,開時不惹蝶亂蜂忙。

攜酒獨挹蟾光。問花神何屬?離、兌中央。引騷人乘興,廣賦詩章。幾多才子爭攀折,嫦娥道三種清香:狀元紅是,黃為榜眼,白探花郎。

這一隻詞兒是西湖詩僧仲殊賦桂花之作,調寄《金菊對芙蓉》,將三種桂花比著狀元、榜眼、探花三及第,然狀元居首,尤為難得,所以將紅色桂花為比,獨有中三元者,更難其人,宋朝卻有三個。那三個?

王曾 馮京 宋庠這三個都是忠孝廉節、光明正大、建功立業、道高德重、學問淵源、真正不愧科名之人。我朝共有二人,一是南直隸池州貴池縣許觀,後複姓黃,字瀾伯,洪武爺二十四年辛未,禦筆親賜狀元及第,官為禮部侍中,是個赤膽忠心之人,建文年間與兵部尚書齊泰、禦史大夫練子寧、文學博士方孝儒一班兒忠心貫日之人,一同輔佐。不期永樂爺靖難兵起,黃觀草詔,極其詆斥。誰知永樂爺是北方玄武真君下降,每每出陣,便有龍神來助,十戰九贏,就到危難之時,定有龜、蛇二將從空顯靈救護。以此從北平直殺將過來,勢如破竹,無人抵敵。看看將近南京,事在危急存亡之間,建文爺慌張,草下詔書,命黃觀募兵上遊,並督諸郡勤王,前來救駕。黃觀急急領詔而去,到得安慶地方,誰料靖難兵已打破了金川門。黃觀聞變,大聲痛哭,對人道:“吾妻翁氏德貞行淑,素有節操,斷不受辱。”實時招魂,葬於江上。明日,家中一人從京師奔來,說打破京城之日,翁夫人與二位小姐一家俱被象奴拿住,夫人脫頭上釵釧付與象奴,叫象奴去買酒肴。待象奴去後,夫人急急攜了二位小姐並合家十餘人口,一齊投在通濟門橋下而死。黃觀聞了痛哭道:“我道吾妻必然盡節而死,今果然矣。”後來永樂爺登了寶位,黃觀到得李陽河,被使臣一把拿住,要黃觀入朝麵聖。黃觀徐徐對使臣道:“吾久失朝儀,今既入朝,必先演習禮文。”就把朝衣襆頭穿得端正,東向再拜,向著羅剎磯急流之中,踴身躍入河中。使臣大驚,急急把鉤子撈救,隻鉤得金絲襆頭起來,隻得把這頂金絲襆頭獻於永樂爺。永樂爺因前草詔詆斥之故,大加震怒,束草為黃觀之像,把這頂金絲襆頭戴在上麵,碎剉其身,以示淩遲之意,抄沒其家,並及姻黨。因此把《登科錄》上削去了名姓,反刊第一甲一名韓克忠、第二名王恕、第三名焦勝,所以人不知黃觀中三元。過後三十年,清江縣尹龔守愚念其忠義,在黃觀舊居之地建祠堂祭祀,至今南京賽工橋側亦有翁夫人及二位小姐祠墓。看官,你道黃觀一家十餘口人盡忠盡節而死,這樣一個三元,豈不是為我明增氣、為朝廷出色的人麼?有詩為證:

闔門盡節從來少,若此三元事更奇。

-子為臣真大節,經天日月姓名垂。

又有詩為證:

靖難師來不可當,黃觀捧詔督勤王。

誰知大數皆前定,贏得聲名到處香。

這黃觀是國初第一個三元了。第二個便是商輅。國初科甲之盛無過於江西,所以當初有個口號道:“翰林多吉水,朝內半江西。”自商輅中三元之後,浙江科名遂盛於天下,江西也便不及。此是浙江山川氣運使然,非通小可之事。在下未入正回,且把兩個爭狀元的故事一說。兩個爭狀元的究竟都中了狀元,世上有這樣希奇的事!譬如別樣可以人力謀求,若是“狀元”二字為天下之福,聖主臨軒策士,禦筆標紅,此時前生宿世種下之因,亦是神鬼護佑之事。兩個爭狀元究竟都做了狀元,那“狀元”二字卻就像在他荷包裏一般的東西,隨他意兒取將出來。可見人定勝天,有誌竟成,富貴功名可以力取,何況其餘小事。在下做這一回小說,把來與有誌人做個榜樣。

話說杭州錢塘縣一人姓李名旻,字子陽,號東崖,他原不是李家的子孫,他是於忠肅公之孫、於冕之子。於冕侍妾懷孕,正當忠肅公受難之時,舉家驚惶逃竄,於冕侍妾懷孕出逃,後來遂嫁於李家,生出李旻。 李旻的父親是個窮人,李旻自幼讀書之日,每每出其大言要中“三元”,李旻母親亦每每幫助兒子,共有此誌。成化十六年庚子,李旻考科舉,正試見遺。李旻擁住提學道轎子稟道:“宗師老大人,若不取李旻科舉,場中如何得有解元?”提學道立試果佳,遂取李旻科舉。錢塘縣學起送科舉之日,有五色鳥飛來,毛羽可愛,棲於明倫堂梁上。眾秀才群聚而觀之,並不驚懼。李旻胸中暗暗的道:“此是文明之兆,吾當中解元無疑。”遂賦詩自負:

彩翩翩世所稀,講堂飛上正相宜。

定應覽德來千仞,不但希恩借一枝。

羨爾能知鴻鵠誌,催人同上鳳凰池。

解元魁選皆常事,更向天衢作羽儀。

果中解元。那第二名卻是紹興餘姚王陽明先生之父王華。那王華也是要中三元之人,因李旻中了解元,便氣忿不過,對李旻道:“子陽兄,我今年讓你中了解元,來科狀元準定是我小弟了,斷不敢奉讓。你今休得要上京會試。”李旻道:“明年狀元讓你,下科狀元又準定是我小弟了,便讓你做明年狀元罷。”說罷,彼此大笑。李旻果不進京會試,王華遂中了辛醜狀元。李旻大笑道:“王年兄的狀元是我讓與他做的,我若進京會試,這狀元如何到得他手裏?”癸卯冬天,李旻將進京會試。他一個朋友鎖懋堅,是西域人,長於詩賦,知李旻大才,自負不凡,有中狀元之誌,做隻詞兒餞行:調寄《正宮謁金門》,雲:人艤畫船,馬鞍上錦韉。催赴瓊林宴,塞鴻裏暮秋天。綠酒金杯勸。留意方深,離情漸遠,到京廷中選。今秋是解元,來春是狀元,拜舞在金鑾殿!

李旻果中狀元,官拜翰林院修撰,後來做到南京吏部侍郎。那浙江誌書上,載他做祭酒的時節,能振起師模,不負所學。住在吳山下,環堵蕭然,死之日家無餘財,是有德有品之人。那王華做到吏部尚書。兩人聲名人品,都可謂不愧科名者矣。有詩為證:

富貴可以力求,功名奪得頭籌。

說與有誌男子,何須羨彼王侯!

話說那中三元的商輅,字弘載,號素庵,諡文毅,是浙江嚴州府淳安縣人。他的父親是嚴州府一個提控,住於公廨之中,在衙門數年,一味廣積陰德,力行善事,那舞文弄法的事,不要說不去造作,就是連夢也都不曾做,甘守清貧。他母親也是個立心平易之人,若是那沒天理枉法錢財,夫妻二人斷然不要。大抵在衙門中的人,都要揉曲作直,以是為非,以非為是,上瞞官府,下欺百姓,筆尖上活出活入,那錢財便就源源而來。商提控一味公直,不要那枉法的錢財,自然家道清貧。夫妻二人常對天禱告道:“我不願枉法錢財,但願生個好兒子足矣。”正是:公庭裏麵好修行,不受人間枉法錢。

話說淳安府一個人姓吉,排行第二,被仇家誣陷。那仇家廣有勢力,上下都用了錢鈔,將吉二下在牢裏,要置之死地。商提控憐吉二無辜,一力扶持出來,保全了性命。正是:當權若不行方便,如入寶山空手回。

話說商提控救出了吉二,那吉二感恩無地,無力可報。一日,商提控從吉二門首走過,吉二一把拖住商提控衣袖,再不肯放,邀到家裏坐地吃茶,商提控苦辭不要。怎當得吉二抵死相留,吉二一邊走去買些酒肴回來,叫妻子孫氏整治。那孫氏頗有幾分顏色,吉二叉手不離方寸,對孫氏說道:“我感商提控之恩,無力可報。今日難得大恩人到此,我要出妻獻子,將他飲到夜深時分,你可出去陪宿一宵,以報他救我性命之恩,休嫌羞恥則個。”孫氏隻得應允。安排酒肴端正,吉二搬將出來,請商提控吃。商提控甚是過意不去,一杯兩盞,漸漸飲到夜深時分,吉二托說出去沽酒,閃身出外,再不回來。商提控獨自一個,卻待起身,隻見門背後閃出那個如花似玉的孫氏來,深深道個“萬福”。商提控吃了一驚,孫氏便開口道:“妾夫感恩,無地可報。今日難得大恩人到此,妾夫情願出妻獻子,叫奴家特地出來勸提控一杯酒,休嫌奴家醜陋則個。”說罷,便走將過來斟酒。商提控驚慌,急急抽身出外而去。回來對妻子說了,以後再不敢打從吉二門首經過。三日之後,夫妻二人都夢見本府城隍之神對他說道:“子累積陰功,廣行方便,上帝命我賜汝貴子,以大汝門戶。”就把手中一個孩兒送與他夫妻二人,遂騰雲而去。從此妻子懷孕,生下商輅,那時是永樂甲午二月二十五日。生下之時,滿室火光燭天,合衙門中人都見有火,盡來救應。太府亦見火光遍室,衙役稟說公廨失火,太府急急收拾緊急文書,一壁廂叫人救火,一壁廂叫人防守庫獄。頃刻間來報道:“並無火燭,隻是商某家生下一個孩兒。”太府大驚道:“此子必然有異。”就吩咐左右道:“待此子滿月之日,可抱來一見。”滿月之日,商輅父親抱見太府。太府看他目秀眉清,神氣軒豁,啼聲響亮。太府抱在膝上,歡喜非常,對他父親道:“爾子上應天象,必非塵凡之器,他日必為朝廷大瑞,與國家增光者也,豈徒科名而已哉!爾好為看視教訓,待其成立,斷能大爾門戶也。”就命將黃涼傘罩送之而出。後來漸漸長大,讀書識字,便出口成章,一目數行,下筆磊磊驚人。宣德十年乙卯中解元,那時隻得二十二歲。進京會試不中,李時勉做祭酒,一見商輅,便知他是個非常之人、公輔之器,異常敬重,就教他讀書於東廂之後。到正統九年乙醜會試中會元,廷試狀元及第,那時年三十二歲,官拜翰林之職。後來他父母都受了誥命,真是陰德之報。在下先將他父母的陰騭報應說過了,方才下文說商輅本身的立朝事業,為朝廷柱石,千載增光。有詩為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