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卷救金鯉海龍王報德(3 / 3)

頭戴通天之冠,身穿袞龍之袍,腰係碧玉之帶,足踐步雲之履。話說這二位龍王鞠躬迎楊廉夫而入,口口聲聲稱:“大恩人有請。”楊廉夫不知所謂。走至正殿,抬起頭來一看,卻見“水晶宮”三字。二位龍王再拜謝道:“暫屈恩人至此,欲伸陳謝。”謝畢,遂遜楊廉夫坐於上席,二位龍王自分賓主而坐,那賓是東海龍王,主是西湖龍王。先是東海龍王作謝道:“吾乃東海龍王是也。二十年前,三小女變成金色鯉魚出遊,不意誤遭漁人之網,幾死非命,幸蒙恩人贖放。凡今日之餘生,皆恩人之所賜也。一家感德,無以為報,特遣小婢假作人間女子,伏侍十四年,少報萬一之德,以盡吾父子之情。本欲多侍數年,奈冥數已盡,隻得取之而歸。今三小女年長,遂締婚於西湖龍王,為其子婦,今當於歸之期,是兩家兒女骨肉至情,皆出恩人垂救之餘,特屈恩人至此,少伸報謝之意。老夫子數年前,曾將恩人垂救之德,並一生宦跡,剛直不阿之誌,具表奏聞昊天金闕玄穹高上帝。”即口誦表文道:伏以德莫大於好生,行莫先於直氣。臣女魚服,誤入餘且之網,自分必死,無可回生,臣舉家號慟,率屬悲憐。幸有好生君子、不忍高人楊維禎,解錢而贖命,釋死而就生,雖蟣虱微忱,不敢上塵天聽,而寸草銜結,思報洪恩,況維禎生當亂離之際,勁同百煉之鋼,貞似千秋之柏,一生宦跡可嘉,到處行藏不愧。伏乞特旨隆佑,以章下界好德之風。臣不勝惶恐之至。

東海龍王誦完表文,西湖龍王便道:“西湖自白樂天歸海山院,蘇東坡為上界奎星之後,這西湖便十分減色。今幸恩人稱揚讚歎,備極表章,作《竹枝詞》聳動天下,使西湖氣色為之一新。老夫管轄西湖,頗受榮施,山水有功,自當報 德。即會同敝親具表奏聞。”也口誦表文一通道:伏以開浚泉源,利澤最溥,表章山水,功德彌長。臣管轄西湖,曆有年載。白樂天返海山之駕,而湖水無光;迨坡仙登奎宿之躔,而山靈削色。茲有楊維禎者,錦心繡口,在其筆端。

山色湖光,儲其胸次。《竹枝詞》甫倡,四海摛同調之歌;桂楫輕搖,千裏把偕遊之侶。雖複裙歌扇,無玷聖明,乃至玉骨冰肌,倍增眉目。抉開鮫室寶,處處生光;探取驪龍珠,顆顆欲舞。臣受恩非淺,感德彌深,特叩龍樓,仰祈鳳詔。

二處表文奏上玉帝,玉帝覽表,即命太白星官頒下詔書道:覽表具省,下界楊維禎秉剛直之心,懷好生之德,表章西湖山水,厥功懋焉。敕所在六丁侍衛,無染幹戈,康強福履,以成高士。命終之日,敕署蓬萊都水監,以代陶弘景之職。欽哉!

二龍王誦定,即忙起賀,楊廉夫不勝感激稱謝。二龍王即命龍子龍女出來拜謝,鼓樂喧天,笙歌鼎沸。楊廉夫不肯受拜,二龍王命左右攙扶住了,定要受拜。楊廉夫無可奈何,隻得受拜。卻見那龍子、龍女果是一對少年夫妻,光豔無比。龍女命侍女取出自己織的鮫綃二匹為贈,楊廉夫不肯受。東海龍王道:“此係小女自織之錦,卿表孝順之情。然是至寶,水火不能壞也。”廉夫方才肯受。龍子、龍女謝了,自入宮而去。一壁廂命排筵席,陸珠海珍,非常華盛,女樂交作,有《龍宮宴》詩為證:

龍宮之宴不尋常,水晶宮殿玳瑁梁。

明珠異寶錦綺張,黃金屋瓦白玉堂。

珊瑚之株七尺長,虹流霞繞光氣揚。

金爐馥鬱焚異香,錦瑟鸞笙歌鳳凰。

陳尊列俎氣芬芳,雲劈麟脯刲紅羊。

東海奇珍西海薑,瓊卮玉液羅酒漿。

長鯨巨蛟忙兩廂,左右嬪禦盛明璫。

驚龍遊鴻舞飛翔,中有一人美趨蹌,細看卻是竹枝娘。

楊廉夫細看舞女中一人,宛似竹枝狀貌,卻不敢則聲。東海龍王道:“恩人識此人否?此即竹枝也。奈冥數當終,隻得取之而歸,非老夫有吝也。”即命竹枝捧碧玉杯為壽。楊廉夫道:“汝死經三年,吾日夕憶念,今卻在此,汝亦憶念否?”竹枝道:“彼此俱然,但冥數有不可耳。”楊廉夫道:“汝既已死,如何又得在此?”竹枝道:“妾乃龍女也,龍能變化,前日脫身而來,非死也。明日開棺而看,便知端的。”說罷,觥籌交錯,筵宴已畢。二龍王仍命童子捧此鮫綃二匹,鼓樂鼎沸,送出宮殿拜別。楊廉夫到得船上,失足墜於水中,欠伸而醒,恍惚是南柯一夢。見鮫綃二匹在於桌上,腹中甚是飽脹,酒氣衝人,耳中隱隱聞得音樂之聲,二龍王言語光景,曆曆如在目前。知是身遊水府,與夢寐不同。細看鮫綃上麵,隱起龍鳳之形,試以水灑之,雲氣氤氳,以火試之,並不焦灼。方知真是神物,始信前日竹枝之言一字非虛,遂寶而藏之。後開竹枝棺木來看,果是一具空棺而已。

後來楊廉夫身體康強,肌膚光潤,並無一日之疾。八十餘歲,強健如少年之人,天下都稱之為神仙。所到之處,豪門巨室無不邀請。後張士誠占了浙西地方,慕楊廉夫才名,以厚幣來聘,使者催逼甚急。楊廉夫無可奈何,隻得勉強上路。行到姑蘇,張士誠一見,待以上賓之禮。適值元朝賜張士誠以龍衣禦酒,楊廉夫因飲禦酒,作首詩道:

江南歲歲烽煙起,海上年年禦酒來。

如此烽煙並禦酒,老夫懷抱幾時開。

楊廉夫吟完此詩,張士誠默然,遂不強留。後我洪武爺削平了群雄,一統天下,征聘楊廉夫。廉夫戴了一頂四四方方之巾來見。洪武問是何巾。楊廉夫對道:“這是四方平定巾。”洪武爺大悅,遂命士庶悉依其製,因欲賜之以官爵。楊廉夫以自己係元朝臣子,不肯臣仕,遂作《老婦吟》以見誌。人說楊廉夫倔強,勸洪武爺何不殺之。洪武爺道:“老蠻子正欲吾成其名耳。”遂不殺而遣之。一時頗高其事,人因稱之為高士,學者稱之為鐵崖先生,整整活至八十九歲,恍惚之間見天使來召,並二龍王而來,遂無疾而終,合家俱聞天樂之聲從近而漸遠。死後那鮫綃二匹忽然失之。楊廉夫生平與劉伯溫、宋景濂二人最好。他一生著述有《四書一貫錄》、《五經鈐鍵》、《春秋透天關》、《禮經約》、《曆代史鉞補》、《三史綱目》、《富春人物誌》、《麗則遺音》、《古樂府》、上皇帝書、勸忠詞、平鳴、瓊台、洞庭、雲間雅吟傳於世。後來才子聶大年有詩讚道:

章五色鳳凰雛,酒債詩豪膽氣粗。

白發草《玄》楊子宅,紅妝檀板謝家湖。

金鉤夢遠星辰墜,鐵笛風寒海月孤。

知爾有靈應不死,滄桑更變問麻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