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程社會學視野下的西部地區生態移民工程(1 / 2)

工程移民過程是一種社會過程,是一種在外力的作用下,發生在移民身上的社會——文化——經濟以及心理變遷的過程。工程移民的征遷安置作為一種社會過程,一方麵,它突出地表現為移民與政府的互動過程;另一方麵,它又內在地包含兩個既相互區別又緊密聯係的社會過程,即人口的搬遷和生產、生活的重建過程(黎昕,2001)。

生態移民工程是為了保護一個地區特殊的生態或者讓一個地區的生態得到修複而進行的移民工程。生態移民就是從恢複生態、保護環境、發展經濟社會出發,把原來位於環境脆弱地區高度分散的人口,通過移民的方式使他們集中起來,形成新的村鎮,在生態脆弱地區達到人口、資源、環境和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實際上,生態移民工程作為一種工程移民涉及較大數量的有組織的人口遷移,具有非自願性質,涉及社會、經濟、政治、人口、資源、環境、文化、民族、工程技術諸多方麵,是一項龐大而複雜的係統工程。

一般來說,造成生態環境惡化的原因是多方麵的,既有生態係統自身演變的影響,又有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直接作用。諸如過度的人口增長,不合理的資源利用方式,工業汙染物的大量排放等等都可能加劇生態環境惡化。

在中國西部地區,如果人們的生活生產導致生存條件惡化、自然植被破壞、水土流失等就會造成生態環境破壞的惡性循環,其結果不僅威脅的是西部地區,同時會威脅到全中國。

1.西部地區實施生態移民工程的主要原因

西部地區生態環境的惡化是同時嵌入於中國社會結構轉型的背景和西部地區的社會結構之中的。其原因是多方麵的。但是最為主要的原因在於人口數量的增長和城鎮化的盲目建設。

中國西部地區人口數量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盡管西部地區的土地麵積占全國總麵積的71%,但實際能夠適於人們居住和耕種的土地卻非常少。實際上,在西部12個省(直轄市、自治區)中,有一半以上的地區人均土地利用麵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這就造成了人地關係的緊張,另外又由於中國西部地區人口分布特別分散,使得有限資源的效益得不到充分利用,同時存在利用方式不合理的因素,從而使中國西部地區的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

西部地區人口數量的增長使得人們對有限資源的需求更加迫切,造成了對資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資源的不合理的過度的使用,必然會加劇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城鎮化的盲目建設和發展同樣也是造成生態環境惡行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西部地區持續增長的人口中,農村人口占據很大比重。自改革開放初期到1992年,西部地區的城市化水平與全國的水平在逐漸縮小。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在1992年以後,西部地區的城市化水平與全國的水平在不斷拉大,到2002年,西部地區的城市化率僅為30.20%,而同一時期全國的城市化率為39.09%,相差8.89%。

這種現象與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整體發展進程不協調。眾所周知,城市化是現代化的重要內容,而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就意味著農村人口比例的減少。西部地區在努力追趕東部、中部地區從而試圖縮小其差距的時候,一些地方政府采取了紛紛擴大城鎮規模、刻意增加城鎮人口等措施,而沒有充分考慮西部地區生態環境的脆弱性,沒有統籌城市化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再加之個人、企業甚至政府對短期利益尤其是短期經濟利益的過分追求,導致很多地方以生態環境的極度破壞為代價而換取了經濟的表麵增長和虛假繁榮。

正是西部地區在追求經濟發展過程中所造成的對西部地區生態環境的破壞,促使政府啟動了生態移民工程。

2.實施生態移民工程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自實施生態移民工程以來,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西部地區還有大約1000萬人生活在生態環境特別脆弱、基本不具備生存條件的地方,急需進行生態移民(孟昭麗、張晨、陳寂,2005)。中國生態移民工程的實施主要是以政府為主導的,更多的是一種政府操控型的模式。從這種移民模式的運行效果看,已經呈現的主要問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