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利用我國的就業政策對模型進行驗證(2 / 2)

再就業工程的主要內容包括:(1)為勞動力要素的供求雙方提供信息,加速勞動力要素的流動,提高勞動力的配置效率。(2)對企業富餘人員進行職業培訓,提高其勞動技能,使之盡快走上新的就業崗位;(3)通過一些財政政策手段和輿論手段,使全社會關心下崗職工,並促使其他企業盡量多雇傭下崗人員;(4)在職工下崗失業和接受培訓期間,給予必要的生活費幫助。再就業工程主要實施期間是1993年到2000年。“在新世紀一些大中城市將就業政策的重點定在全麵建立市場就業機製。”(袁誌剛,2002)

2.通過政策對模型的檢驗

一是再就業工程作為就業政策選擇的是中期目標。中央通過在國有企業設立再就業服務中心,以期通過轉崗培訓,在三到五年的時間內,實現絕大部分國有企業的下崗人員重新上崗就業。

二是在就業政策資源的選擇上,政府選擇了部分經濟政策(如財政政策)、部分社會政策(生活費幫助、培訓等)。

三是控製和消解的影響就業的突顯因素是:部分不合理的就業製度和就業結構、勞動者較低的教育程度、不健全的社會保障製度等。而對於非突顯因素則沒有予以解決,如沒有建立全國統一的城鄉勞動力市場,沒有建立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障體係以及對勞動者文化水平偏低、就業觀念落後等問題予以控製和消解。2002年底,全國就業人員受教育程度構成。其中大專以上人口在就業人口中所占比例僅為6%。

其中體圖部分是在追求中期政策目標的條件下,建立的就業政策係統。該係統選擇的政策資源以及控製和消解的就業影響因素均多於在追求短期政策目標下建立的政策係統。但是仍然有一些政策資源沒有被選擇利用,因此,該政策係統實施後產生的效力也是有限的。

(三)追求長期目標的就業政策

1.實際執行的就業政策

追求長期目標的就業政策的一大特點是,解決就業問題不是用行政的或者其他的應急辦法,暫時消解眼前的影響因素,而是從長遠的目標出發運用綜合的政策資源,製定長久的控製和消解就業影響因素的政策,其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目前追求長期政策目標的具體體現。

追求長期政策目標的就業政策理念在中央文件中已經有所體現。例如,在十六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若幹問題的決定”中明確提出:“把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改革發展和結構調整都要與擴大就業緊密結合”。同時,還強調在產業結構以及所有製結構的調整、社會政策以及法律法規的製定等各個方麵“要從擴大就業再就業的要求出發”。

在十六屆五中全會上通過的第十一個五年規劃上還提出:“堅持教育優先發展。”通過加快教育發展,把我國巨大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提出“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係”等社會政策,從長遠的角度,持續地控製和消解就業影響因素。

在十六屆六中全會上進一步強調要選擇財政的、金融的政策促進就業,即“實行促進就業的財稅金融政策”,等等。

目前已經具體落實的以追求長期政策目標的就業政策是在農村實行9年免費義務製教育,這一政策從長遠出發,為解決將近60%的農村人口的就業,打下人力資本的基礎。

2.通過政策對模型的驗證

一是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目標的就業政策是一種追求長期政策目標的政策選擇。例如,在農村實行9年免費義務製教育政策,為將來就業問題的解決打下人力資本的基礎,這是一種長遠的、從根本上控製和解決就業問題的政策措施。

二是在這種目標條件下,所選擇的就業政策資源是各種可以使用的政策。如各種政治政策、經濟政策以及社會政策等。

三是長期政策目標欲控製和消解的就業影響因素是各種突顯和非突顯的影響因素,例如通過加強教育投資,控製和消解勞動者文化素質低下等問題,通過逐步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係以及其他社會政策和法律法規,來保障擴大就業再就業的要求。

追求長期政策目標的模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