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休閑教育促進我國就業問題的解決(1 / 2)

以休閑教育促進我國就業問題的解決,就目前效果來看,可以兼顧效率和公平,就長期影響來說,符合我國社會製度的價值追求。既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又具有麵向未來的戰略意義。

1.結合我國的國情,休閑教育應在以下幾個方麵作出努力

(1)幫助人們樹立科學休閑價值觀。

麵對技術進步帶來傳統勞動崗位日益減少而造成失業的現狀,為確保人們有一個實現自身價值的平台,西方馬克思主義提出了“勞動得少些從而每個人都能從事勞動”的解決思路。但在目前市場經濟競爭機製條件下,僅靠政府的宏觀調控手段可能並不能將這一解決思路付諸實踐。隻有通過休閑教育使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休閑才是生活的目的,即整個社會認同了“為生活而工作”的新型價值觀後,才會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推動社會休閑建製的發展。“勞動得少些從而每個人都能從事勞動”才有可能成為現實。這樣做並非是消極應對失業問題的一種無奈之舉,而是本著以人為本的解決就業問題的思路的一種積極探索。馬克思曾高度評價自由時間對人類文明發展的基礎性作用,並指出:“整個人類的發展,就其超出對人的自然存在直接需要的發展來說,無非是對這種自由時間的運用,並且整個人類發展的前提就是把這種自由時間的運用作為必要的基礎。”

(2)特別關注一些特殊群體的休閑教育。

發育不健全、精神混亂、肢體殘疾的人們,往往比一般人有更多的閑暇時間,而且對休閑方式有特殊的需要,因而如何對他們進行休閑教育是一個不容忽視且值得專門研究的問題。

知識分子自古就是“國之棟梁”,但現代知識分子麵臨著巨大的精神壓力,健康狀況堪憂。知識分子壽命較人均低10歲,七成知識分子處於“過勞死”的邊緣。所以,對其進行休閑教育,教會他們合理、科學、健康地利用自己的時間,學會自我調節,舒緩緊張的生活,塑造健康的身體,已經刻不容緩。

我國正在邁入“銀色時代”。一般來說,老人既有“錢”又有“閑”,是休閑消費的主力軍。但據馬惠娣主持的“我國公眾閑暇時間文化精神生活狀況的調查與研究”顯示,我國城市六十歲以上的老人每天看電視約為4小時16分,所以,老人休閑市場遠沒有開發。不僅如此,整日坐在電視機前,缺少體育運動和精神運動導致近些年來老年人心血管疾病、“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偏癱、肥胖、癌症、癡呆等疾病形成高發趨勢,這又反過來增加了社會保障的負擔。

通過對以上特殊人群的休閑教育,既可創造新的就業機會,也可降低社會運行成本。而對於弱勢群體的關心和特別照顧,也是社會公正的最基本要求。

(3)關注弱勢人群的休閑教育。

針對我國的下崗、失業人員以及農村富餘勞動力,都擁有大量的餘暇時間(雖然這種餘暇時間和一般意義上的“非勞動時間”不同,它是一種“強迫式”的休閑時間,是一種無奈的等待)這一事實,我國學者將我國目前的休閑教育劃分為“謀生”休閑教育和“樂生”休閑教育兩種。“謀生”的休閑教育就是將下崗、失業人員以及農村富餘勞動力生活閑置的時間轉化為職業技能培訓的時間,增強其謀生的能力,使他們在希望中等待新的工作機會的來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