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玉門遷市:城市化建設激勵下的政績觀(3 / 3)

先讓我們看看玉門市對玉門鎮的介紹和理解:

玉門鎮地處河西走廊西部,是連接歐亞大陸橋的交通樞紐,素有“塞垣咽喉,表裏藩維”之稱。全鎮共轄7個行政村和1個街道辦事處,下設41個村民小組和3個居委會,總人口約3.5萬人,其中農村2845戶、9006人,耕地麵積20926畝,鎮區共有駐鎮單位112個。鎮黨委下設3個黨總支和11個黨支部,共有黨員609名。近年來,玉門鎮緊緊依托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按照“興大產業、建大市場、上大項目”的總體發展思路,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步伐,大力改善城鄉基礎設施,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使全鎮經濟呈現出了超常規、跳躍式發展的喜人局麵。目前,全鎮已形成了礦采冶煉、建築建材、倉儲運輸、水電能源、農產品加工五大龍頭骨幹企業體係,二、三產業總戶數達到1514戶、4050人。2003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4億元,鄉鎮企業總產值2.1億元,鎮財政收入1700萬元。

而2006年的《甘肅經濟日報》對玉門市產業轉型做出了報道:

今年,玉門市繼續把發展設施養殖和種草養畜作為農民增收的突破口,大力實施“萬千雙百養羊富民工程”,目前,全市規模養殖戶達到4812戶,牛、羊飼養量達到2.1萬頭和80.7萬隻,50%的農戶建立起草畜增收主業,農民人均來自草畜產業的收入達到1045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比重達到了25%以上。

該市搶抓國家政策向西部,向生態能源、基礎設施傾斜的機遇,加大力度有針對性地論證、篩選、申報新上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夯實發展基礎。2005年,全市9鄉鎮共落實各類項目96項,總投資11.6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有玉門鎮莫高麥芽、拓璞酒花浸膏、昌馬渠首電站、下西號綠地生物製品等4項,千萬元以上項目有玉門鎮中彙牛羊屠宰、花海華泰棉業、昌馬大蒜恒溫庫等19項,目前已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27億元。今年,各鄉鎮結合實際,圍繞啤酒原料、草畜等特色產業積極新上農產品加工項目,共落實農產品加工項目19項,目前,有12個項目即將建成投產。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一些隱含的東西。首先,玉門鎮從90年代就是玉門市的經濟開發區。在玉門市的市屬企業由於石油企業的困境基本上被“擠垮”以後,玉門市重新設計了自己的產業體係,基本上把所有的工業項目都設置在玉門鎮的周圍。許多較大型的項目都安置在這裏。有這樣的基礎,玉門鎮的市容建設在短期內是很有成效的。其次,如果玉門市政府搬遷到玉門鎮去的話,則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將玉門鎮開發區的地位改變成為一個標準的縣級市。再次,“遷市”不僅可以拉動經濟增長,而且可能得到“上級”的財政支持。這種“一箭三雕”且近乎完美的城市建設規劃的背後透射著的卻是一種現行製度下兩種利益主體的博弈和地方政府的“政績觀”:一方麵,地方政府可以全麵擺脫在與玉門石油局交往過程中級別低、不對等的“小媳婦”的尷尬局麵,同時又可以保留作為城市政府對玉門石油局財政稅收地方提留所應當享受的利益;另一方麵,在遠離玉門石油局而又屬於自己的地盤上盡情地施展一級政府在城市建設上的“宏圖大略”,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

盡管這種博弈是極為艱難的,它不僅包含著難以預測的結果,而且麵臨著現實的困難。但是對於玉門市政府而言,無論麵臨多少困難,衝出“現有體製的藩籬”已經成為玉門發展的“第一要務”,必須義無反顧地執行下去。玉門市政府的決策者們想到的是通過遷市實現自我解放,完成由“服務型”政府向獨立自主的決策型政府的轉變,但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個看似簡單的遷市決策就其實質而言是以一個地處偏遠的低級弱勢政府的力量在向強大的政治體製和社會管理機製挑戰,是在以地方政府的利益訴求向集權化的政治經濟製度挑戰。他們為可能獲得的自主決策權和可以施展的遠大抱負所激勵,為可能遇到的資金難題和現實困難所困擾,但是他們所不能預見的是他們正在以自己的“博弈”方式使自己步入另一種形式的意識形態化進程,進入了“政績合法性困境”的迷局之中。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