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行政倫理在和諧社會構建中存在的突出問題(1 / 1)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體製的變革,我國社會開始分化,逐漸從同質的單一性社會向異質的多樣性社會轉型,新的利益群體和階層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價值觀念和多樣化的利益訴求使社會成員之間產生了突出的利益矛盾和衝突,進而影響了社會的穩定與和諧。究其原因,除了經濟體製轉軌、社會轉型、觀念轉變所導致的利益矛盾外,很大程度上同政府的公共服務能力薄弱、行政倫理建設滯後有關。

行政倫理是指行政主體在實施行政行為的過程中所追求的行政價值和遵循的行政規範。行政倫理具有以下功能:一是對社會大眾起示範效應和導向作用的引導功能,二是限定行政活動的活動範圍和行政模式的規範功能,三是在行政主體與行政對象之間形成凝聚力的維係功能,四是在不同的價值和善惡衝突之間作出自願自覺抉擇的選擇功能。它們關係到行政主體在行政過程中追求什麼、選擇什麼和遵循什麼的問題,是保障政府管理有效、社會和諧有序的重要因素。但是如果行政主體對行政價值缺乏正確的認識,行政製度對行政行為缺乏倫理精神的引導和倫理規範的約束,行政行為就會嚴重失範,行政倫理的功能就不能得到有效發揮,政府在和諧社會構建中就很難有所作為。

由於受傳統行政觀念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等因素的影響,我國行政倫理建設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傳統行政觀念中把行政效率視為行政管理的終極目標和中心任務,嚴重影響了正確的行政價值目標的確立。在傳統行政觀念的影響下,追求行政效率最大化成為行政組織和行政人員不懈努力的動力和源泉,行政人員“無暇顧及什麼是應該做的和為什麼要這樣做,實際行動充斥著現代社會,人們無暇反思價值問題和原則問題。”在行政效率價值追求的背後暗含了“經濟人”假設,它實際上是對“道德人”的否定。在實踐中造成了對行政價值目標的忽視和對行政主體道德自律的忽略。

其次,由於行政倫理價值的扭曲,行政主體不能正確認識和處理各種利益關係和利益衝突。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多元化的利益訴求和多樣化的利益格局使得我國社會利益關係和利益衝突呈現出多樣化和複雜化的趨勢,正確認識這些利益關係是有效解決利益衝突的前提。然而目前我國政府在這方麵還存在著明顯的不足:一是不能正確認識行政主體自身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關係,行政官員在行政過程中存在著嚴重的角色衝突。作為公務員,行政官員是公共利益的維護者,作為公民,行政官員又是個人利益的追逐者,當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發生衝突時,在利己心的驅動下,行政官員很有可能將個人利益淩駕於公共利益之上。如果對維護公共利益缺乏一定的道德責任感和義務感,行政官員追逐個人利益、損害公共利益就成為現實的行為選擇,行政權力就成為他們謀取私利的工具。二是難以在多元複雜的利益格局中發揮有效的協調作用。從公共選擇學派的觀點看,政府也是理性的功利主義者,它會本能地在公共行政過程中追求自身利益的實現。一旦政府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傾向,在各種製約機製不健全的情況下,政府的這種“自利化”傾向很容易使政府被強勢利益集團所“俘獲”,被強勢利益集團所左右,在行政決策和行政行為中對某些強勢社會階層表現出明顯的傾斜性,致使公共利益尤其是弱勢群體的利益受到侵犯,使公共行政失去“公共”的特質。

可見,行政倫理建設的滯後導致了行政主體在行政過程中很難在不同的價值和善惡衝突間作出正確的選擇,使行政主體與管理對象之間難以形成凝聚力,從而使行政活動示範功能和引導功能失效,使社會問題、社會矛盾不能得到有效解決,影響了社會和諧的實現。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