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會工程研究是以社會知識為主的綜合知識向製度政策轉換的創造性活動。社會工程是相對於自然工程而言的另一類工程活動,它是人們自覺地改造社會、變革社會、規劃設計並實施某種社會藍圖的創造性活動。社會工程所麵對的是社會世界,社會世界是多變量多維度的,是由多層次結構、多元異質因素非線性作用構成的係統集成體,單靠某一學科甚至僅僅靠所有社會科學都不足以真正把握社會係統,隻有綜合運用以社會科學知識為主的包括自然科學、工程科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等在內的多種知識和技術,運用人類創造的多種智慧與方法,才能達到真正把握社會世界的目的,找到解決各種複雜社會問題的可行方案與對策模式。社會工程研究順應了當今社會發展和科學發展更加複雜化、綜合化的趨勢,適應了從全局和總體上探尋並解決日益龐大和複雜的具有跨領域、強相關性的網絡式社會問題的客觀要求,它強調從跨學科的視野、方法、維度出發,麵向重大社會現實問題,以社會模式建構為核心,把自然科學、工程科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等多種知識有效集成,創造性地轉換為製度規劃與政策設計的藝術、方法和技術。在此意義上,我們可以說社會工程學是以應用為導向的社會科學基礎學科,它把社會理論、規律的基礎研究與製度政策謀劃的應用研究統一起來,旨在探索社會知識、自然知識與工程知識等綜合知識與技術向製度政策規劃體係應用與轉換的方法論問題,以求發現架設人類知識和製度政策體製結構之間橋梁的內在規律。
2.社會工程研究是以應然判斷為主導的複雜的知識轉換活動。社會曆史是由自由自覺的人創造的。由於實踐活動的能動性、自主性、創造性和超越性,人們總是不滿足於現狀,不斷地建構、創造新的生存發展模式,實現對現實社會的變革,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社會工程正是這種創造性活動的生動體現。在社會生活中,人們總是按照自己的需要、利益和價值取向,選擇並統合相關理論、知識,進行製度規劃、政策設計和模式建構,不斷改善社會關係,優化社會結構,促進社會進步。在社會工程活動中,始終存在著實然與應然、理想與現實的矛盾,然而社會工程並不是停留在實然、現實的水平和層次上,而是自覺地以應然判斷、理想目標為主導,在“應然”的社會定向下綜合集成和整合多種相關知識,使其有效地轉換為滿足主體理想與追求的製度模式與政策設計。可見,社會工程研究探討的是社會工程主體在一定價值趨向主導下選擇、重構、整合相關科學知識、理論,使其轉換為製度運作與政策操作係統等社會實存形式的規律與方法。因此,社會工程研究是以應然判斷為主導的,涉及知識、價值、社會約束條件等多種參與因素之係統集成與多目標優化的複雜知識轉換活動。
3.社會工程研究是社會主體從社會實際條件出發將科學知識(原理)應用化(操作化)、外在化的轉換活動。科學活動的目的在於求真,工程活動的目的在於求真基礎上的趨善求美,工程的核心在於可實現性,包括內容上的合規律性、技術上的先進性、路徑選擇上的代價最小化、實施方案上的最優化、運營管理上的可行性等,社會工程也是如此。理想的、進步的社會工程應當是真善美的有機統一,它的實施建設能真正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改善人們的生存境況,造福於人們。科學知識作為普遍性、抽象性的理論形態往往帶有一定的“純粹性”、“理想性”,它往往省略或簡化了其發生作用的各種現實約束條件。然而具體的社會實踐活動是異常複雜的,充滿了各種隨機變量與偶然因素的幹擾。因此,科學知識(原理)的具體社會應用必須結合特定社會生活條件,充分考慮到它的初始條件(社會結構狀態)、社會邊界條件和內外環境因素,在此基礎上設計出具體的政策操作體係,才能實現科學知識在社會關係實踐中的正確有效應用。社會工程研究就是緊密結合具體社會生活條件,運用相關知識探求特定社會係統目標定位和一定社會邊界約束下,由某一初始社會狀態到達特定目標狀態的實施方案與可行路徑,即社會規律、原理的具體實現問題,也就是具體社會模式的規劃設計問題,包括藍圖設計和過程設計,它揭示人類理論智慧向社會關係實踐操作智慧轉換的藝術、方法、技術與規律。例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社會工程,就是從當今我國的社會結構狀態出發,從影響和製約社會和諧的各種環境因素出發,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體布局,依據社會和諧的規律、機製、原理、幹預調控技術等相關知識,規劃出和諧社會的目標體係,設計具體的實施路徑和政策架構等。可見,社會工程研究是一項麵向社會建設實踐,將科學知識操作化、應用化、外在化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