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如何實現科學知識向製度政策的合理有效轉換(1 / 1)

充分認識科學知識向製度政策轉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知識轉換的自覺性,大力開展社會工程研究,深入探討這一轉換過程的方法論與規律,是加速科學知識向製度政策轉換的重要途徑。

1.堅持以正確的價值取向實現對多種知識的價值統攝,實現其在特定方向上的係統重構。社會工程謀劃、規劃、設計和實施建設都是有價值預設的,人們總是從某種社會理想、預期目標出發開展社會工程活動,進行社會工程評價的。不僅如此,社會工程一般包含著多元多維的價值追求,甚至是多種相互衝突而又同時起作用的價值追求,這是由於參與社會工程的利益主體的多元化以及社會工程係統內在矛盾要求所決定的,但對於某一具體的社會工程而言,必須要有一個主導的價值取向,以便使多元多維甚至彼此衝突的價值追求在某一方向上協調與統一起來,一定的價值取向對於多種不同知識組合、重構、係統集成具有定向、整合和統攝作用,從而使他們沿著某一社會定向彼此融合、互補、嫁接,產生麵向製度創新與政策設計應用實踐的係統新知識(操作層麵上的)。可見,實現科學知識向製度政策合理有效的轉換,首先必須確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從一般意義上講,現代社會工程應堅持的正確價值取向是公平、公正、自由、民主、和諧、增進公眾福利等。

2.深化社會工程研究,大力探索知識轉換的藝術與方法,加快知識轉換。社會工程研究所處理的是多維度的網絡互動的複雜性社會關係、社會問題,因此它強調要以人類創造的多種知識與智慧的綜合作為製度規劃與政策設計的支撐理論基礎。如何實現不同學科、多種知識、多維度規律的合理整合與動態協調,使他們在製度創新與政策優化這一聚焦點達到綜合集成再創造,這正是社會工程研究所要探討的知識轉換的藝術與方法問題。顯然,實現這種知識轉換需要跨學科的視野、交叉科學的方法、綜合認知的整體思維。有了跨學科的視野、交叉科學的方法,才能突破和超越單一學科的局限,實現多種視域的融合,使不同領域知識融合互動、相互補充、交叉滲透,激活各種知識創新因子,圍繞所要解決的製度政策等現實問題形成綜合創新的新知識成果。有了綜合認知的整體思維,才能使來自不同領域、學科的各種知識圍繞製度政策設計的特定目標統合為係統性知識圖式(結構),並且相互支持、協同作用,產生解決現實社會問題的新的整體性方案。

3.搭建知識轉換平台,努力開辟應用導向的知識轉換路徑。社會工程研究不是傳統的學術導向的知識轉換活動,而是應用導向(以綜合應用多種知識於社會活動中解決具體社會問題為目標)的知識轉換活動。因此,加速這種知識轉換需要從各個方麵創造相關社會條件,搭建知識轉換的廣闊平台。從觀念層麵上看,我們不僅要重視科學理論的認知與解釋功能,而且更要重視科學理論批判現實、反思決策、指導政策、評價社會、預測未來的功能。在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的生產上,當前要更加突出其引領社會、服務社會、谘政育人,建構並創造新的更合理的社會製度等社會功能的發揮,激勵和引導人文社會科學學者們更多地關注科學理論的實踐操作與社會應用。從社會管理層麵上看,首先要努力在全社會培養一種科學文化,使人們真正建立起社會事業的科學發展必須要有一整套科學的發展規劃、完善的政策體係和適宜操作的理性規則係統的思想觀念,強化人們對知識轉化之社會需求的自覺意識;其次,改革和優化知識生產與創新的社會評價體係,更加突出科學知識對社會進步影響力因素在評價體係中的作用,通過社會評價的利益導向,引導理論工作者直接麵對重大社會現實問題進行知識的綜合集成與融合創新,激活知識轉換主體運用理論智慧解決現實問題的思想創新力;再次,深化社會體製改革,建立一定的製度與機製,賦予人文社會科學學者在參與國家、區域社會發展和改革的重大決策謀劃與落實方麵的話語權,激發他們實施知識轉換的內在欲望與衝動;建立包括科學家、工程家、政策研究者、公共管理者、人文社會科學學者在內的社會各種重要思考和研究力量理性對話、自由交流、有效互動、合理碰撞和科學整合的社會機製;大力培養具有跨學科、多學科知識,來自社會各方麵的多層次主體積極參與、共同協作,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與網絡係統進行人——機係統協調的社會探索的係統集成主體,使知識轉換能夠在多行為係統集成、網絡互動、人——機協調的現代科技平台上進行;倡導建立一種充分利用人類所創造的各種知識資源和理論智慧對社會係統進行整合性思考以求綜合解決複雜社會問題的新思考模式(研究範式),打通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相結合的思想通道,從而推動和促進科學知識向製度規劃、政策設計等實踐性應用的順利轉換。

參考文獻:

[1]陳先達主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204頁。

[2]王宏波主編,《社會工程研究》,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1—2頁。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