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漂泊”的老者(1 / 1)

不知你注意沒有,現今都市裏活躍著一群估計為數不少的老者,他們都在70歲以上了,因為政府對高齡老人有免費乘車的政策,於是便幾乎每天都搭乘公交,從起點站到終點站,從城東到城西,或有目的,或無目的地把凡通公交之處都逛了個——豈止一遍,而是無數個遍。實際上,每天利用公交車,在全市漂來泊去,完全已成了這批老者的生活方式,或曰某種精神寄托。

以我父親為例吧。他是離休幹部,待遇優渥,不愁吃也不愁穿。但早在多年前他就熱衷於這樣的生活了。離休證往胸前一掛,常常也沒個計劃,看到哪路車空就上去,看看哪裏有點心動就下去,反正出入任何園林也不用買票,索性去逛逛或坐坐再說。可謂優哉遊哉。而今老人家已年逾82歲了,腿腳亦日益不便,但有一天精神尚可,便仍要拄著拐杖,顫顫巍巍地爬上公交,一逛就是大半天,甚至一整天,有時候天擦黑了,他才蹣跚著一臉倦態回到家裏。

父親和弟弟一家住。弟弟因此常常擔憂,甚至埋怨他帶回的那些菜雖然便宜些,卻往往又老又黃,要他別這麼幹了。可他滿口是理,照樣樂此不疲。我後來知道,我那77歲的老嶽母,也有此好。稍不同的是,她在外轉悠,時常還有個明確目的,如接送孫兒,到某郊區去買些便宜蔬菜,好省點錢。父親雖然也常炫耀他又在哪裏買到些便宜貨,但那隻是副業。他遊逛的目的多半在於消磨時間,排遣孤寂。是的,孤寂。父親和嶽母都是寡居者。雖說都和兒孫住,白天家裏沒人照樣悶得慌。老看報吧,眼睛吃不消。盯著電視吧,晚上早看得夠夠的了。

我也常為他們捏著把汗。畢竟這把年紀了,哪天腦子糊塗認不得家怎麼辦?而今又沸沸揚揚地,一會兒彭宇,一會兒許雲鶴案地熱議不休;這類消息總讓我聯想到父親。萬一在哪兒摔一跤,會有人攙扶他一把嗎?即使平安,你老在公交車上白坐,司機不嫌,乘客也會嫌吧?可我身在南京,奈何他不得。難得回蘇州,勸也不管用,父親總說沒事沒事,我會當心的。高峰車我不會上,天不好也不出去。至於翻白眼的,終究是少數。不少司機對我尊敬著哪,他們懂我。

一句懂我,讓我沉吟了許久。心裏亦莫名地有些酸楚。其實我也未嚐不諳他的真實心理。若非某種特殊情由,誰樂意一個人成天在外亂轉呢?而他們選擇“蹭”公交這種方式,又豈止為了解悶消愁或找些樂子?人老了最怕“不中用”,這種不需付出的方式,或許也意味著某種“贏得”,且可證明自己還不算老朽;而買得一些便宜貨,潛意識中似乎也是一種創造,他們需要這種方式來換取自己仍有價值的感受吧?而我,既然不能為老人提供更多嗬護,又有多少理由去嗬止他呢?再說,獨自枯坐家中,不照樣有摔倒或突發急病無人知曉的風險嗎?於是我隻有默認,並一天天祈禱著他們平安。惟望有一天我也步入那般老境,會有更理想的生存狀態。至少,不必像他們這般“漂泊”;畢竟這不是個事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