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作為二十幾歲的男人,運用好“方圓’’之理,必能無往不勝,所向披靡。無論是趨進,還是退止,都能泰然自若,不為世人的眼光和評論所左右。

不要撞到南牆才回頭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而且人人都是凡人,不可能“一直舍去,舍至無可舍之處”,但是我們可以學會選擇,學會放棄。特別是由於種種現實和客觀的原因,當頑強地堅持已經淪為一種僅僅停留於表麵的姿態時,我們就得反思:自己堅持的方向是不是正確,它會不會真的為自己帶來意想中的結果。

蒲鬆齡少年時勤奮苦讀,但當時科舉製度不嚴謹,科場中賄賂盛行,舞弊成風,他四次考取舉人都落第了。最後,他放棄了依靠“科考”走上仕途道路的願望,而選擇了著書立說這條另外的人生道路。為了勉勵自己有所成就,他在壓紙的銅尺上鐫刻了一副著名的對聯,上書:有誌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在這條新開辟的道路上,蒲鬆齡取得了成功,《聊齋誌異》使他成為了萬古流芳的文學家,也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拚搏精神是一種麵對困難和挑戰的態度,是在頑強的決心下,對事情作出明智的分析和理解後的一種承擔,它是深藏於每個人心中的一台激勵機器。當你在人生的路途上想退卻時,當你在事業的瓶頸階段想放棄時,它都會適時而嚴厲地敲響你心中的鼓點,激勵你繼續頑強地走下去,直到取得成功。

但是不撞南牆不回頭更多的卻是一種固執,他隻能讓人自以為是,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守著一條道路不放,不自覺地耗費了寶貴的時間和精力。從這個意義上說,拚搏者們往往更需要的是一種“不必撞到南牆才回頭”的睿智。

法國哲學家、思想家蒙田說過:今天的放棄,正是為了明天的得到。每個人都必須審時度勢,作出你的選擇,找到你真正的生活目標。如果你堅信這條路是正確的,可以去堅持;如果從實際出發認為有偏頗,應當毫不猶豫地退回來,另走別的路。

人生並非隻有一處風景如畫,別處風景也許更加迷人。當你失意的時候,你不妨好好地品味這句話所包含的哲理。

也許你會發現,在我們周圍往往有那麼一些人,也奮鬥過,也拚搏過,也掙紮過,卻總是一次又一次地被擋在成功的大門之外。他們並非沒有真正努力,也不是智力平庸。原因何在?還是先來看一則故事吧,或許你能從中找到答案。

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富商決定給女兒挑選能依靠終身的如意郎君,他晝思夜想,終於有了一個主意。他把所有的求婚者聚集到一個很大的鱷魚池邊。對他們說:“誰有勇氣從池塘的這一邊遊到那一邊,我就把女兒一半的財產都贈給他。”話音未落,一個小夥子便跳進池子裏,他拚命往前遊,終於搶在被鱷魚攻擊前遊到了對岸。自然,小夥子成了這場遊戲的大贏家。有人問他為什麼那麼勇敢,為什麼遊得那麼快。他答“我的成功並不是由於我的勇敢,也不是由於我遊得快。有人把我進鱷魚池裏時,我就已沒有退路,我必須拚命地向前遊,否則我隻能葬魚腹。這樣我就把自己潛在的能力逼出來了。”

故事中的小夥子就猶如一枚過河的卒子,永遠沒有退路,永遠不能回頭,因此才能一往無前地衝殺。可見,隻有當我們的身後沒有了退路,那麼,前進就是別無選擇的選擇。有一位工人,所在的工廠效益越來越差,廠裏大多數的工人都在觀望和等待,希望有所轉機。可是,這個工人深思熟慮後,毅然辭職。他利用一次性的工齡補貼的錢,開了一家小商店,辛苦中仍堅持誠信,小區周圍的人們都願意去他店裏買東西,最後居然還開起了分店。

幾年後,當這位工人被評為下崗職工的楷模時,他原來所在的工廠倒閉了,那些觀望的職工不得不麵對似乎早已預料的失業結局,最糟糕的是這時工廠連一點工齡補貼的錢也拿不出來了。

截斷了自己的退路,好像是對自己的一種殘酷。但往往隻有走到山窮水盡,才可能得到柳暗花明的轉機。古希臘著名演說家戴摩西尼年輕的時候為了提高自己的演說能力,躲在一個地下室練習口才。由於耐不住寂寞,他時不時地就想出去溜達溜達,心總也靜不下來,練習的效果很差。無奈之下,他橫下心剃去了一半頭發,變成了一個怪模怪樣的“陰陽頭”。這樣一來,由於羞於見人,他隻得徹底打消了出去玩的念頭,一心一意地練口才,一連數月足不出室,演講水平突飛猛進。當你不能專心致誌地前行時,不妨也采取一些斬斷退路之舉,逼著自己全力以赴地尋找出路。

世界上第一位講授成功學的傑出人物、世界成功學鼻祖拿破侖?希爾,在他全球暢銷幾千萬冊的《思考致富》中,曾經提出了這樣一個成功學理念:“過橋抽板。”

當然,他所倡導的“過橋抽板”,絕不是教導我們要忘恩負義,而是告訴我們在做一項不能輕易實現的事業時,最好把自己的退路切斷。讓自己無路可退,這樣才能激發我們所有的潛力,調動所有的激情,義無反顧,勇往直前,堅持到底。

在現實生活中,你是否也曾抱著“凡事留三分”的態度,給自己留一條後路:學習時,想著年紀還小來日方長,遇到難題便不肯再堅持下去;戀愛時,總認為“天涯何處無芳草”,於是便錯過了一次又一次真心付出的機會;工作時,抱著東家不打打西家的態度,於是總也不能全身心投入去千一番輝煌的業績出來。殊不知就是這些觀點,讓你在奮鬥過程中有了包袱,不如意的時候你會想“反正還能怎樣怎樣”,因而懈怠地麵對問題,徘徊在原地。

詹姆斯?艾倫在《思想的力量中》曾說過這樣一句話:“隻要將一個人內心的態度由恐懼轉為奮鬥,就能拒絕各種借口、克服任何障礙,讓我們為自己的快樂奮鬥吧!”是的,不給自己退路,朝著成功的方向邁進,最終你就會達到成功的彼岸!

方圓有度,留有餘地

人生是不斷變化的,而且事物的發展變化往往不以人的意誌為軌跡。因此,在人際關係中,二十幾歲男人要學會方圓處世,任何事情都留有餘地,不要把事情做得過於決斷,這樣會帶來許多你所意想不到的後果。在做事情時,必須沉著冷靜,以謙讓為上策,這樣事情可能會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

美國著名的礦冶工程師赫蒙畢業於美國的耶魯大學,同時還在德國的某所著名大學拿到了碩士學位。可是當他帶齊了所有的文憑去找美國西部的大礦主赫斯特時,卻遇到了麻煩。大礦主赫斯特是個脾氣古怪又很固執的人。因為他本人沒有什麼文憑,所以他並不相信有文憑的人,更不喜歡那些文質彬彬又專愛講理論的工程師。當赫蒙前去應聘遞上文憑時,本以為老板會非常高興地歡迎自己,沒想到赫斯特很不客氣地對赫蒙說:“我之所以不想用你就是因為你曾經是德國弗萊堡大學的碩士,你的腦子裏裝滿了一大堆沒有用的理論,我可不需要什麼自作聰明的專業工程師。”聰明的赫蒙聽了他的話,不僅沒有生氣,反而心平氣和地回答說:“假如你答應不告訴我父親的話,我要告訴你一個秘密。”赫斯特表示同意,於是赫蒙對赫斯特小聲說:“其實我在德國的弗萊堡並沒有學到什麼,那三年就好像是稀裏糊塗地混過來一樣。”沒想到赫斯特聽了之後笑嘻嘻地說:“好。那明天你就來上班吧。”赫蒙就這樣利用了個小小的策略,非常輕鬆地在一個十分頑固的人麵前通過了麵試。

有人可能會認為赫蒙並不需要這樣做,但他卻通過這種方式使自己受到了老板的認可。對赫蒙來說,他貶低的是自己,他自己的學識怎樣,當然不在於他自己的評價,他就是把自己的學識抬得再高,也絲毫不會讓自己真正的學識增加一分一毫;與之相反,即便是把自己的學識貶得再低,也是不會減少一分一毫的。

我們尋求與他人合作的最好方法,就是靈活的轉變思想,讓別人覺得你尊重並突出他的觀點和利益。人們經常不會正確利用這一法寶,是因為人們經常過分強調自己的價值,心理上會不自覺地產生一種優越感。

二十幾歲的男人要方圓相濟,和諧處世。“方”是人立誌的思想氣度,“圓”是人適應社會、協調乾坤的行為準則。剛為方,柔為圓。以不變應萬變是方,以萬變應不變是圓。無方,世界便無秩序,便無約束;無圓,世界負荷太重,便不能自理。隻有方圓相濟,當圓則圓,當方則方,這個世界才會和諧。

二十幾歲的男人做事要剛柔相濟。剛與柔的平衡可使人生和諧安定、堅實溫馨。能文能武,能剛能柔,一直是從古至今人們所追求的一種至高境界。擁有這種智慧的人懂得在生活中求新、求變,遇到挫折永不言敗,具有男子的勇敢和魄力,而在恰當的時刻,又懂得在各種角色之間穿梭,擁有一個女子的溫情與靈敏。

二十幾歲的男人方圓處世但應潔身自好。古代潔身自好的知識分子的經驗之談,對我們現代人來說也有值得借鑒之處。對於處於浮躁社會的我們來說,既要吸取前人“淡泊明誌,寧靜致遠”,常存“慎獨’’之心的好經驗,又要方圓有度,腳踏實地把人做好把事辦成。

男人要通達,但不要圓滑世故

男人既要講原則,又要懂得適時變通,頭腦靈活,這樣,才會在幹事業之中遊刃有餘,得心應手。如果隻方不圓,處處與人計較,即使你本領再高強,聰明過人,也會使自己壯誌難酬,一事無成。如果隻圓不方,則會變成圓滑世故之人,定遭人嫌棄,怎能成大事?

男人處世要善識時務大局,做到能方則方,遇圓則圓,方圓兼濟,集百家之長於一身。這就需要男人在關鍵時刻善變通達,能因人、因勢、因時而變,學盡中庸之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