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麵評述新世紀陝西戲劇創作的新收獲,不能輕視二度創作上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果。當然,重視二度創作,並非意味著單純提倡所謂的“大製作”,也不是鼓吹脫離戲劇本身的審美原則,一味在形式上嘩眾取寵。而是注意將二度創作與一度創作融為一體、化於一爐,打造出從內容到形式都盡可能圓滿的藝術佳作,實現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的高度統一。本屆藝術節受到歡迎的劇作,多是本著這種初衷,注重藝術與現代科技的結合,探索藝術同現代觀眾欣賞習慣聯係的路子。在創造性運用新穎手法的同時,始終注意遵循形式服從服務於內容這一基本原則。從而使得舞台演出既色彩繽紛、高潮迭起,極大地滿足了觀眾對舞台形式感的審美情趣,又為凸現主題、豐滿人物、推動全劇整體成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實現戲劇大省到強省的跨越陝西作為文化大省和戲劇大省,深厚的曆史文化積澱為劇作家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和多樣的表現形式。火熱的西部大開發又為這塊神奇的土地增添了新的活力。沐浴著新世紀的春風,我們的藝術家正以全新的姿態,致力於影響、激勵三秦人民意氣風發、銳意進取的戲劇創作,積極地以塑造新的藝術形象和藝術審美來感染人、鼓舞人。省第三屆藝術節的大舞台,展示了他們心血的結晶。一批主題意義昂揚向上,思想蘊涵豐富深刻,表現手法新穎獨到的優秀作品,脫穎而出。不但豐富了舞台,活躍了群眾的文化生活,而且有的還有望成為精品,推向全國。不惟如此,這一批優秀作品走紅舞台,除了自身成功的價值以外,更為重要的是,它們的成功為進一步改變和提升陝西在全國戲劇創作中的地位,為今後幾年陝西的戲劇創作再出力作,躋身全國舞台藝術精品工程行列,實現文化大省、戲劇大省向文化強省、戲劇強省的跨越引發了深刻的啟迪,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話劇《又一個黎明》以其思想的深刻性和表現的完整性,確立了自己在當前話劇界的位置。《千樹萬樹梨花開》所開掘出的對西部大開發中人文因素的關注,所揭示的根深蒂固的傳統宗法觀念、小農經濟意識對投資軟環境的負麵影響;《月亮光光》其獨有的藝術魅力和質樸動人的審美效果;《好年好月》那緊扣時代脈搏,反映人在傳統道德與市場經濟的對撞中所高揚的人格獨立意識;《穀雨》中真誠呼喚對人的理解,對人性的尊重和對人的尊嚴的重新認知;《鳳鳴岐山》表現的新興力量以天下為己任、海納百川的胸襟氣度和博大胸懷;《鄭國渠》袒露出來的古代中國便蘊蓄的科技對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重大作用的認識價值,無不說明了我們劇作家的創作觀念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他們在對曆史、文化的思考中已經有了全新的掘進。這是陝西戲劇創作實現曆史性跨越所走出的極具意義的一步。正是有了這一步,這些劇作經過進一步加工、打磨,有可能再上台階。也正是有了這一步,使我們更加清晰地看到了新世紀陝西戲劇創作出現大突破的希望。劇作家們有了這樣的知識視野、藝術感知和實踐準備,必將點燃他們新的創作熱情,新的更加優秀的作品極有可能問世誕生。
陝西省第三屆藝術節的大豐收和戲劇創作的全麵突破,有著多重的意義。它是在省委、省政府的親切關懷和直接領導下進行的一次新世紀以來規模最大、影響最深、收獲最豐的藝術盛會。也是一次響應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變陝西文化大省為文化強省號召的藝術大展示、大衝刺。戲劇工作者沒有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他們努力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許多作品已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但是這些作品,包括其中優秀之作,還都不是十分完美的,還有待於不斷地加工提高。西部大開發激勵著藝術家的創作熱情,思想解放啟動著藝術家新的創作思維,與時俱進活躍著藝術家的創作才能。不斷實現藝術創新,不斷擴充生活的表現內容,不斷拓展新的審美體驗,不斷豐富新的表現手法,在探索與完善中始終保持旺盛的生機與活力,不斷奮進,不斷跨越,我們的戲劇創作在新的世紀一定能夠有新的作為。一定會創作出更多更好的優秀作品。
200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