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慶祝國慶40周年的喜慶日子裏,陝西省第二屆藝術節為全省人民獻出了近60台劇(節)目,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藝術節期間,全省萬名專業和業餘文藝工作者登台獻藝,幾十萬人欣賞了自己喜愛的劇(節)目,參觀了琳琅滿目的藝術展覽。至於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等媒介領略藝術節風采,享受到藝術樂趣的觀眾就更多了。來自蘇聯、日本、法國的朋友也分別觀看了華劇《法門軼事》、歌劇《桃花渡》,對演出作了很高的藝術評價。一些廠礦還組織工人觀看藝術節演出並進行了座談討論。毋庸置疑,這屆藝術節不僅是陝西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的,而且也是深受群眾歡迎的一次高水平藝術活動。
這屆藝術節何以能夠獲得較大的成功呢?思考之餘,我覺得至少有三個方麵的原因。
一是藝術節的組織領導工作紮實、出色。這次藝術節自始至終都是在陝西省委、省府的關懷與指導下進行的。藝術節組委會注重實際,協調得力,及時解決具體困難和問題,保證了藝術節的順利進展。特別是將藝術節開幕式同世界旅遊日開幕式合二為一舉行,選調極富三秦特色的民間藝術精品作為橫貫開幕式的主節目的決策,賦予藝術節的宣傳工作更廣更深的影響。開幕式上豁透出鮮明民族風格和濃鬱的三秦風情的大型民間藝術表演,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渲染了藝術節的氣氛。
二是這次藝術節充分體現出群眾性和廣泛性的特點。整個藝術節除西安的中心會場外,榆林、延安、銅川、寶雞、鹹陽、渭南、漢中、安康、商洛等地還設有9個分會場。相當一批受到群眾喜愛的戲劇節目得以同觀眾見麵,在經費緊缺的情況下,既節省了經費,又使更多的觀眾看上了好戲。同時,漢中、鹹陽等地還舉辦了多種形式的地方藝術節和演出活動,與省藝術節交相輝映,相輔相成。有效地活躍了節日氣氛,滿足了城鄉觀眾的需要。
三是這屆藝術節以“豐富多彩,健康歡樂,團結進取”為主旨,劇目內容豐富、門類齊全。戲曲、話劇、歌劇、歌舞、交響樂、音樂會、雜技、木偶、線偶、皮影等各種藝術形式競相亮相,堪稱好戲連台。而業餘的群眾演出場麵壯觀、技藝不凡。那廣場藝術、三秦風情、少兒文藝表演各展新姿。同時,陝西美術作品、民間美術作品、舞台美術和舞美科技、藝術科研成果、藝術檔案、圖書珍藏版本書畫等六大展覽,紛紛以各自的優勢和情趣,吸引著興衝衝的觀眾。
正如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一樣,這屆藝術節也難免會出現一些不足與遺憾。像有的劇目顯然準備得過於倉促,到了9月上旬,才確定進入藝術節演出序列。這麼短的時間,想要在藝術上精益求精,自然難遂人願。另外,站在全國的高度來審視這屆藝術節,我們不能不指出整個藝術節還缺乏那種足以具有全國影響的力作,缺少那種能夠深深紮根於群眾心裏的藝術珍品。從這一意義上講要想讓我們更多的劇目打出潼關,走向世界,前麵尚有一段艱難的路。
198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