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百老彙現象,還不能不說到它的推票和宣傳技巧。百老彙的戲票,說起來貴得可以,二百美元一張的也不鮮見。然而,百老彙的售票實在靈活,七八張就按團體票對待,可以打折。到了下午,時代廣場前麵專門有一個賣售當天剩餘票的地方,一般能夠買到對折票。所以在這裏經常看到排隊買便宜票的長龍。在宣傳方麵,百老彙在廣告的設計與展示上高招迭出。有的廣告幾年前就殺將出來,鋪天蓋地,達到盡人皆知。有的暗裏策劃,進行極富創意的正反炒作,撩撥你的神經,激活你的好奇心。更有一種逼你沒商量的路數,如給《紐約時報》版麵的錢先由廣告公司墊付,至於戲劇創作人給廣告公司多少錢,則得看宣傳給舞台劇帶來的提升上座率實有幾何。被逼上梁山的廣告公司隻有絞盡腦汁,靠出奇製勝的“極品”廣告來引發觀眾注意進而自願掏腰包。像《歌劇魅影》那句煽情無比的廣告詞:“如果一生隻看一部音樂劇,那麼《歌劇魅影》是你唯一的選擇。”自然容易把觀眾引進劇場。
紐約除了主流的百老彙劇院,還有“外百老彙”、“外外老百彙”等實驗劇院。它們的區分方法,是以座位多寡為標準。外百老彙劇院可容納400至500人,外外百老彙則約有100個座位。這些劇院的存在對每年湧入紐約的幾千名戲劇愛好者而言,是一個福音。外百老彙最具實驗性質,並能最忠實地反映年輕人的想法,自然為苦苦尋找機會,初試自己表演能力的青年提供了幸運舞台。外百老彙除了也推出一些比較前衛的音樂劇,還具有為晉升百老彙做準備,兼具通俗與適度修正的實驗性質。例如《吉屋出租》就是由外百彙而登上百老彙舞台的。當然,外百老彙自身也培養著有實力的戲劇團體。像最受歡迎的外百老彙劇團“藍人劇團”,就由此地起家。百老彙,這座現代藝術的迷宮,既是戲劇藝術的聖殿,也是表演新星崛起的搖籃,呈現出一種永不落潮的勢頭。
200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