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聲漫卷邁寧根(1 / 2)

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青年實驗團是我國戲曲藝術的一支勁旅。她曾多次代表泱泱中華在世界藝術大舞台弘揚燦爛文明,吹奏三秦之聲,傳遞友好情誼。20世紀的最後一個春天,這個團又作為“東方藝術的一顆明珠”,代表亞洲,應邀參加在德國邁寧根舉行的國際戲劇藝術節。邁寧根,在地圖上尋找這個城市,她是不起眼的。然而說起她那曆史久遠、絢麗博深的戲劇史,掃描一番那座已經屹立了130多個春秋的邁寧根大劇院,回眸那裏連連成功舉辦的七次藝術節,可就名聞遐邇了。世界各地的藝術家都以能在這裏登台亮相,一展風采,而深感榮幸與自豪。這次,青年實驗團參加邁寧根第八屆藝術盛會的劇目是大型新編曆史劇《楊七娘》。

5月7日傍晚8時許(按時差已是北京時間淩晨兩點),我們下榻邁寧根市一家叫做凱塞公園的四星級賓館。按接待安排,演出團分住三家館舍。

翌日,1999年5月8日,曆史將記住這一天。大約是清晨5點鍾吧,我推開臨街的窗戶,隻見街燈映照著淅瀝雨絲,飄搖撲麵。我驀地湧上一種第六感覺,天公為何垂淚,又在為誰哭泣。要不然幾個小時前還是和煦的豔陽天,怎麼會一下子失去光華而布滿陰霾呢。由於我是演出團團長,受優待獨居一室,此刻卻感歎無人能夠對話。9時整,演出團全體成員在另一家賓館大廳集合,有人突然告訴我,昨晚北約炸了我駐南斯拉夫大使館。我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刹那間勾起清晨的那種莫名的情狀。演出團的同誌們震驚的、憤怒的、猜測的,議論響成一片,與昨天輕鬆美好的氛圍形成天壤之別。此時此刻,站在北約成員——德國的土地上,我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更清楚了演出團和自己肩上的擔子。很快,大使館通過電話傳來了中國政府嚴正聲明的聲音,並對演出團在這種突發的特殊情況下如何作好演出工作發出了明確指示。我們頓時獲得了巨大的精神支柱,大家心明眼亮,渾身充盈了使不完的力量。是的,祖國是強大的,中華民族任人欺負的日子早已一去不複返了。

5月9日,是《楊七娘》正式演出的日子。由於組委會在頭天晚上推出了一場展示邁寧根大劇院輝煌曆史和傑出成就的主題晚會,《楊》劇的裝台、走台(彩排)隻能與演出擠在9日同一天。為了保證演出的質量,按照慣例凡重要演出均是一天裝台、一天走台、一天演出,至少也得安排兩天時間。針對麵臨的實際情況,整個劇組動員起來,大家早早來到劇場,人人凝聚著要壓倒一切困難的精神動力,投入到緊張有序的裝台之中。應當說,劇場的德方工作人員充滿著友好的情愫,他們的設備和工作效率也是世界一流的。經過雙方的辛勤努力,下午3時左右裝台完畢,一調試,奇跡般地樣樣符合要求。直到這會兒,許多同誌方感到餓,他們還沒顧上吃午飯呀。喝幾口白水,啃幾口麵包,走台接踵進行。沒有誰叫苦,沒有誰喊累。演好戲,演好,演得更好,是每一個人的最大心願。他們清清楚楚,文化交流是文明的象征,而狂轟濫炸則是野蠻的暴露。讓觀眾從心裏去體味文明與野蠻的巨大反差吧……再一個連軸轉,走台剛告結束,化裝隨之開始。演職員們忙而不亂,緊而不疏,待最後一道油彩塗抹完畢,開演的鈴聲便分秒不差地響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