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獎歸來訪長榮(1 / 1)

1988年12月,“京劇新劇目彙演”在天津拉開帷幕。上海京劇院排演的新編曆史劇《曹操與楊修》一舉奪魁。劇中曹操的扮演者,原陝西省京劇團團長、京劇名淨尚長榮,更是藝驚津門,活脫出一個既偉大又渺小,有著十分複雜內心世界的曹操形象,譜寫出一曲滿城爭說“活孟德”的梨園佳話。今年9月,《曹》劇移師北京,再次以深邃的思想內容和精湛獨到的藝術成就傾倒首都觀眾,享譽京華,捧走了中國戲曲學會頒發的首枚“金盾牌”獎,這是當今戲曲藝術的最高榮譽。當我去拜訪應邀來陝的《曹》劇導演馬科時,意外地與長榮同室相遇,便乘機先同他攀談起來。

一說起《曹》劇的成功,本來顯得睿智而憨厚的尚長榮頓時激動起來。“這些年來,我隻有一個願望,那就是推出一部好戲,進而使京劇,使我們的民族戲曲興旺起來。正是為了實現這個願望,我們劇組的同誌在排《曹》劇時,簡直玩上命了。管它是寒風凜冽的嚴冬,還是熱浪蒸人的酷暑,大夥兒都把整個身心撲在了排戲上。”長榮說著,馬導演搶過話茬:“可不是,排戲時數長榮臉皮最‘厚’。幾次排演下來,他已是渾身大汗,但一聽導演還有意見,總是憨態可掬地要求再來一遍。”的確,尚長榮這位著名的藝術家,在上海京劇院排戲的那些日子裏,不僅在藝術上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而且在生活作風上嚴於律己,處處以一個普通演員的姿態出現在大夥中間。他住的宿舍就在上海京劇院三團簡樸的辦公樓裏,房間大門正衝著公共廁所。他不僅不嫌棄,而且總是盡義務衝洗廁所。夏天高溫難熬,他幹脆打了赤膊。領導感動了,大夥兒佩服了,全劇組自動掀起了學習尚長榮的熱潮。

不少人知道,《曹操與楊修》的劇本並非是一問世就備受青睞。恰恰相反,劇本發表後,足足沉寂了一年多。是尚長榮將劇本推薦給上海京劇院的。當我提及這碼子事時,長榮坦誠地反駁道:“其實並非是我發現的劇本。最初,我們團史美強同誌看到這個本子後,認為頗有特色,便鄭重地推薦給我。同時老史還對劇本作過不少有價值的修改加工。上海京劇院決定采用此劇本後,導演馬科和其他同誌也都對劇本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見。到天津彙演時,已是改了第八稿的本子。赴京演出前,又對劇本改了兩稿,刪去了原有的第七場,使全劇更加精練集中。總之,今天《曹》劇的成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是各方麵精誠合作的結晶。無論是劇本,還是表演,我個人做的實在太少了。”寥寥一席話,透視出這位藝術家的崇高人品和敦厚藝德。

很快就要步入“知天命”之年的尚長榮,對京劇事業的發展時時感到一種緊迫感。為了集中精力在藝術王國裏快馬馳騁,最近他辭去了團長的行政職務,放棄了香港演出的機會,把自己全部精力和才能都投入到振興京劇,多演好戲的事業中。北京演出後,長期的緊張和勞累使他病倒了。然而,強烈的責任心和藝術的驅動力給他注入了巨大的力量。他帶著病軀,組織和主演了陝西省京劇團排演的《曹操和楊修》。近日,他再次南下上海,參加電視藝術片《曹操與楊修》的拍攝。元旦前後,又要匆匆返回西安,完成排演《曹》劇的全部工作,力爭春節期間將《曹》劇奉獻給三秦觀眾。我衷心祝願他獲得更大的成功。

1989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