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衡量作品優劣的基本出發點問題
一切藝術(尤其是舞台藝術)的最終目的和直接效益回報,說到底都是圍繞人民大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而進行的活動。衡量文藝作品優劣成敗的一個重要標準,就在於群眾認可不認可、滿意不滿意。當代藝術要在更高層次上更大範圍內得到群眾的認可與滿意,作家藝術家就必須腳踏實地而不是虛與委蛇地到生活中去,到實踐中去,到群眾中去,同時代洪流融為一體,與人民大眾血脈與共,傳達時代精神,把握社會脈動,體現人民意誌,反映群眾呼聲,真正成為曆史進步足音的傳遞者,成為人民群眾意願的代言人。要牢牢把握從藝術的視角去體驗人生、觀察社會,對創作作出符合藝術規律的評判;要善於了解社會需求,洞察審美時尚,分析觀賞心理,研究文化市場,捕捉人們關注熱點,反饋大眾審美需求。一句話,與人民大眾攜手同心,息息相通,合拍共振。創作思想上的保守和思維方式的陳舊,藝術表現手法上的落俗,對曆史事件及曆史人物的評價和認識仍然停留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水平;對發生在陝西這塊土地上,曾經演繹過周秦漢唐輝煌曆史的三秦文化發展史,還停留在對事物、事件表象的描述階段等等,都是脫離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的,都是脫離當代群眾的審美情趣的。這樣的創作難免會導致戲劇不斷失去市場,失去觀眾的後果,應該引起廣大創作人員的高度重視。目前,對視我們的藝術創作,那些堪稱能與三秦曆史相稱,能表現這種輝煌和氣宇恢弘、大氣磅礴的,有較深刻的文化批判意味和人性剖析意識的作品還不多。在現代戲的創作上,我們某些作家、藝術家還不大能夠以較深刻的思想意識,站在曆史發展的潮頭,去認識和揭示西部大開發、經濟全球化對傳統農耕文化及其思想觀念的巨大衝擊,也還不能夠充分地、獨到地展示出市場經濟條件下,人的意識、價值觀念、倫理道德觀念在裂變中迸發出的巨大創造熱情。甚至還有個別作家和作品,仍以把玩和欣賞的態度對陳舊的道德、落後的觀念、消極的價值觀加以展覽,把一些不上檔次的東西同群眾性畫上等號。所有這些存在著的認識上的差距和思想意識中陳舊的文化取向,都嚴重地束縛了作家創造性的發揮,也與時代對作家、藝術家的要求相差較遠。在諸如此類的思想意識指導下的藝術創作,當然產生不了有著強烈的思想震撼力、藝術衝擊力以及為人民群眾所滿意的作品。麵對這些問題,我們的作家、藝術家隻有通過認真的思考、努力的學習和不懈的藝術探索、實踐,去求得解決。
?(三)藝術創作與市場效應問題
藝術創作和生產是一個複雜的係統工程,有著自身的客觀規律和較一般商品更為獨特的本質屬性。隨波逐流地趕時髦、追浪潮,把複雜的藝術創作變為急功近利的新聞特寫或者追求一葉障目式的眼前利益,都是不可取的。我們提倡和需要的是,在現有創作機製和表演體製內,建立一種把藝術生產和市場效益聯結組合的市場機製,以銷定產,把產品的市場前景和潛力與作者的績效掛鉤,在人民群眾的檢驗中獲取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市場中檢驗其是否有價值,這個價值的衡量標準就是看其是否有市場賣點,能否讓觀眾在觀賞中獲得精神享受和審美愉悅。不可否認,在目前藝術創作和生產過程中,存在著較大投資、未經市場論證而進行的大製作現象。對這種現象要進行具體分析。一些作品就是要代表或顯示省級水平,國家水平,其目標就是衝著國家級大獎,進行大投入、大製作也是值得和必須的。當然,這依然存在著市場的論證問題,應該同時考慮投入與產出的關係,任何沒有社會效益和市場效益的大製作,都是對資源的浪費。我們應該把爭取獲獎同市場統一起來,改變那種一得完獎便刀槍入庫的情況。尤其是地市劇團,大投入和大製作一定要看其有無市場價值,有無收回投資的可能,能否達到預期的目的和獲取更大的效益。其實僅以獲取獎項為目標,僅靠專家評委的打分來評判一件藝術品的優劣而忽視和漠視市場經濟規律,這樣的作品必然缺乏競爭的實力。今後,把藝術創作和藝術生產的目標鎖定在市場價值取向上,用市場價值的杠杆支撐起藝術創作、生產、演出、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麵,應該是我們實行改革藝術表演團體體製,合理調配藝術資源,解放藝術生產力的主要著眼點。黨的十六大明確指出:“發展文化產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我們所說的把藝術品作為一種產業,就是在一部藝術品形成之初,首先要考慮它的市場因素,考慮它進入市場後的實際效果,考慮它與時代的要求,與人民大眾的欣賞習慣和審美需求是否契合,從而製定出一整套的產品營銷方案。徹底改變以前那種隻顧創作而不顧市場需求的“以產定銷”的計劃經濟模式,對藝術品在生產之前就進行必要的市場調研和市場論證,以克服“產不顧銷”的盲目狀態,逐漸形成“以銷定產”的市場經濟運作機製,使藝術品的生產能在市場機製的有效運作下激活起來,在培育市場中發展產業,在發展產業中促進藝術生產的良性循環。目前,在我省真正完備的市場經濟規則還未能被普通民眾自覺普遍地接受,藝術市場的產業模式還僅僅隻是在探索階段,還沒有成套的經驗可以借鑒。在去年的第三屆藝術節上,我們探索了走與企業聯姻、同媒傳聯合的路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今後我們還要擴大合作領域,拓寬市場運作範圍,建立演出經紀人製度和隊伍,把藝術交給市場,使藝術品像一般商品那樣進入千家萬戶,成為廣大觀眾街談巷議的話題,讓藝術宣傳作為藝術營銷的重要手段。同時,在製作藝術品的過程中,需要把宣傳營銷的費用也納入成本核算,以積極有效的管理和先進的傳媒手段為演出市場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