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陝西戲劇創作繁榮發展值得討論的幾個問題(1 / 3)

最近,陝西省文化廳擬製定全省文化藝術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初步設想,下一個五年內能有一百部各種各樣的劇(節)目搬上舞台,爭取有五十部達到較高水平,有十部能夠在全國範圍內產生較大影響。這個目標在今天看起來可能比較高,但作為一個文化大省,不能總在小規模、低水平上徘徊。我們理應有一個高標準、高要求,把群眾日益增長的藝術需求作為出發點,把讓群眾滿意作為我們工作的歸宿,力爭完成曆史賦予我們的職責。當然,現在我們麵臨的困難還比較多,諸如創作隊伍不是非常穩定,創作經費匱乏,老劇目改顏不簡單,新劇目創作難度大,藝術市場需要拓展,年輕觀眾有待培育。總之,困惑不少,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但是我想,藝術作為體現我們民族精神追求的一種文化行為,應該發揚光大。我們有責任,從始終堅持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高度,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充分認識它的重要性。尤其是戲劇,她“是一個民族開化的民族生活的產物”,“那個民族有戲劇,就標誌著這個民族走向成熟……”(黑格爾語)。今天,時代發展了,社會進步了,戲劇在我們手上理所應當煥發出更加奇詭的光彩。當然,戲劇的興旺發達不僅是體現在規模上、數量上,更重要的是體現在質量上,體現在藝術精品的生產上。優秀的劇目就是一麵旗幟,一種標誌,足以說明許多問題。而產生精品是需要高品位藝術人才和整體藝術實力的。實事求是地講,這兩方麵陝西還都具備,現在的關鍵是如何將它們很好地發揮出來,進而實現推精品,促繁榮的戰略目標。為此,我就自己近來的思考,提幾個問題來討論。

?(一)關於戲劇觀念問題

戲劇觀念問題,我們年年都在講,幾乎逢會必講。因為它的確關係到我們作品的藝術品位和時代特點問題,關係到我們能不能出色地完成文化主管部門對藝術事業所肩負的曆史責任和時代使命的問題。不能不把它擺到十分醒目的位置。

如果我們認真審視一下改革開放以來陝西舞台藝術呈現的狀況,就會發現,雖然整體上不乏優秀之作,但總是存在著某些不盡如人意之處。譬如有的作品已經衝刺到一定高度,可臨門一腳卻踢不到位,最終抱憾不已。倘若同在全國領先的那些省市的藝術創作相比較,我們作品存在的一個明顯特征可能正是在戲劇觀念的問題上較為缺乏創新意識。有的同誌至今對其中的症結還未能完全搞明白,雖然思想上意識到需要創新,嘴上也老說創新,但實際卻對戲劇藝術的創新從何入手不甚了了,還不能準確地把握當代意識的內涵與真諦。如現代戲的創作,有的作家習慣把自己的視覺停留在生活的表麵,而對生活缺乏深邃的理解,對創新的探索勇氣不足。對人物的塑造往往沿襲老路子、老思維,把千姿百態的生活與人物弄得似曾相識。給人一種深入生活有餘,認識生活、開拓生活不足的感覺。這種現象,說到底,還是個觀念問題。沒有觀念的更新,觀念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就不會有新鮮活潑的藝術思維,也就沒有了浸潤著當代個性的藝術創作,就會守著金山挖不到金子,把自己的藝術天地搞得越來越封閉。造成這種情況的因素是多方麵的,有創作群體認知水平的挾裹,也有文化主管部門指導思想上的偏差。我們說過,若幹年前那種“領導出題目、出思想,作家出技巧、出劇本”的創作經是將藝術引向死胡同的錯誤做法,是嚴重違背藝術創作規律,讓人啼笑皆非的路子。可今天,某種時候它搖身一變,幻化成另外一種表現形式。如有的作者為了劇本能上演,能獲獎,就千方百計揣摩領導的意圖和喜好,熱衷研究時政的需要,卻淡化了戲劇藝術重在以情感人,在於從特定情境人性和人文關懷的角度,去深刻揭示富有典型性的矛盾衝突,著力表現劇中人喜怒哀樂的情感變化,從而對觀念心靈產生巨大的衝擊力和震撼力的本質特征。我們舞台上不時出現的一些表麵上“配合形勢”的作品,正是這種短視行為所造成的。作為文化主管部門,領導藝術生產不能完全等同於一般的行政領導,我們隻有努力使自己成為內行,和藝術家交知心朋友,嚴格按藝術規律辦事,我們的戲劇創作才能少走彎路。而那種在並沒有吃準吃透的前提下,便對一部劇作簡單的表態,盲目的支持,很可能勞而無功,甚至造成很大的浪費。說到這裏,有必要再講講寫真人真事的問題。先進人物,英模人物,是時代的精英,社會的楷模,無疑應大力宣傳,號召人們向他們學習。然而,我們說藝術作品不是簡單的宣傳工具(盡管它也有宣傳職能),不是“時代精神的單純的傳聲筒”(馬克思:《致斐·拉薩爾》)。直接的宣傳任務,主要由新聞媒體來完成。而藝術作品的功能則是使觀眾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感染。那麼,是不是英模人物就不可以寫成藝術作品了呢?完全不是的。英模人物不僅可以入戲,而且在這方麵還應有所作為。問題是,我們一定要遵循藝術創作規律,把它真正寫成藝術品。最近看到的根據真人真事拍攝的電視連續劇《任長霞》,就是一個成功的範例。這部藝術作品給我們最主要的啟迪就是,劇作不是以羅列生活表象來替代人物典型化的藝術創造過程,而是在還原生活真實的同時,著力開掘出人物的精神內涵,在“貼近”的深度和力度上下足了工夫,從而迸放出打動人心的藝術感染力。這些年我省出現了不少寫真人真事的戲,有的流於平庸,有的也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我們需要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在這一課題上找到藝術再上台階的突破口。在這一方麵,應當寄希望於有真知灼見的藝術家,更應當寄希望於各級文化主管領導,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講,文化主管領導實際承擔著更大的責任。

?(二)關於戲劇創作的美學觀點、曆史觀點

戲劇創作自身是一個係統工程。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全麵、協調、可持續地發展戲劇創作,功在當代,利及千秋。戲劇創作以人為本,就是要以藝術家和受眾為本,以服務人、滿足人、提升人為出發點和落腳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