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活動為載體,抓好道德實踐,增強公民道德建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以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為載體,把道德建設的內容滲透其中,使群眾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熏陶和教育,這是新形勢下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途徑。各級各部門在抓緊公民道德教育的同時,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公民道德實踐活動上,結合各部門、各係統的實際,有針對性地組織道德教育與實踐活動,使公民道德建設的內容落實到基層,深入到人心,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以創建文明城市活動為載體,組織人們廣泛參與社會公德建設。引導廣大市民講文明、樹新風,遵守《市民文明公約》,爭做文明市民。在公共交往中,文明禮貌、樂於助人、見義勇為,自覺維護公共秩序。在日常生活中,講究衛生、愛護公物、保持環境,主動勸阻不文明行為。抓住損害公共秩序、侵害公民利益等有悖社會公德的典型事例,組織公開討論,開展群眾性的道德評議活動。積極組織開展“科教、文體、法律、衛生”四進社區活動,鼓勵人們在社會上做一個好公民。

以創建文明村鎮活動為載體,引導人們崇尚文明,移風易俗。以行政村為單位,依據“三德”規範和有關法律法規,組織農民群眾討論製定《村規民約》,實行自我管理,自我監督。廣泛建立農村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婦女禁賭會等群眾自治組織,把群眾組織起來,抵製婚喪陋習、聚眾賭博和各種形式的迷信活動。利用牆報、板報、廣播等形式,表揚助人為樂、誠實守信、尊老愛幼等好人好事,批評不文明、不道德的行為。

以創建文明行業活動為載體,組織人們廣泛參與職業道德建設。在黨政機關深入開展“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教育和“創文明機關,做優秀公仆”活動,在執法部門開展“文明執法,廉政為民”活動,在商業服務性行業開展“以德經營,誠信立業,文明生財”活動,開展“創佳評差”爭奪“玉龍杯”競賽活動。在各級各類學校,開展“創建文明校園,弘揚社會新風”活動,引導教師遵守師德、為人師表,引導學生遵守學生道德規範,爭做“五小”標兵(即在家做孝順父母、關心親人、勤儉節約、熱愛勞動的小幫手;在社會做熱愛祖國、文明禮貌、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的小標兵;在學校做團結友愛、相互幫助、尊重他人、善於合作的小夥伴;在社區和公共場所做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守秩序的小衛士;在獨處時做胸懷開闊、心理健康、勤奮自律、勇於創新的小主人)。把道德規範滲透到教育工作的各個層麵。

以創建文明家庭活動為載體,促進家庭美德建設。在各社區普遍開展以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裏團結為內容的爭創“五好家庭”活動;在農村深入推進以“勤勞致富、學習科技、崇尚文明、多盡義務、遵紀守法、計劃生育、尊老愛幼、鄰裏和睦、講究衛生、移風易俗”為內容的爭創“十星級”文明戶活動,引導村民在參與活動中進行自我教育。

以創建文明機關活動為載體,塑造良好的機關形象。按照《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要求,結合各自實際,把道德規範和要求融於文明單位、文明科室、文明崗位等創建活動中,持之以恒地開展“做優秀公仆,讓人民滿意”活動,教育和引導機關工作人員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發揚優良作風,公正辦事,提高效率,在公民道德建設中為群眾做出榜樣。

社會各方麵組織的“希望工程”、“青年誌願者”、“學雷鋒小組”、“幸福工程”、“幫困濟貧”、“巾幗立業”、“百城萬店無假貨”等活動,對公民道德建設有著深刻的影響,要充分利用這些活動載體,廣泛吸引社會各界群眾積極參與,使他們在活動中受教育,在實踐中不斷提高道德品質修養,使《綱要》的和風細雨,滋潤全體公民的心田。

21世紀,我們正處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時期。麵對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係和分配方式多樣化的趨勢,麵對全麵建設小康社會、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增長的新形勢,麵對世界範圍內多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思想道德建設顯得越來越重要,道德建設有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和新矛盾需要研究解決,需要我們在貫徹《綱要》的過程中,積極探索新時期道德建設的特點和規律,在內容、形式、方法、手段、機製等方麵不斷創新,把公民道德建設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作者係銅川市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