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不看到,在我國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我們忽視了搞市場經濟的一個重要條件,即原始積累如何解決的問題。當市場經濟的大門猛然打開的時候,長期低收入、缺乏積蓄的人們,為了金錢隻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除了那些真正靠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富裕起來的一部分人之外,相當的人便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了。管理公有企業的,想辦法把企業挖空,使國有資產流入個人腰包;管理物資的,利用價格雙軌製攫取巨額差價;有背景關係的,依靠倒賣批文發財;管金融的,近水樓台放貸巨款,使大量貸款成為不良貸款。這些現象雖然隻是少數人的行為,隻是社會的支流,但卻對全社會道德風尚建設起著嚴重的腐蝕作用。所以說,在進入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今天,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開展“富而思源”、“富而思進”和社會主義義利觀教育,對於提高社會整體文明水平,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道德普及,講求實際

有的地方抓道德建設,隻圖形式,不重實效;做法粗放,不分層次;內容空泛,不夠具體。直接影響著道德建設的有效普及和深入開展。

《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特別提出“堅持把先進性要求與廣泛性要求結合起來……要從實際出發,區分層次,著眼多數,鼓勵先進,循序漸進。”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最大實際出發,堅持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的統一,在道德建設上區別情況,分層指導。既大力倡導共產黨員和各級幹部帶頭實踐社會主義道德,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在全社會做出表率;又注意引導社會一般群眾,遵守基本道德規範,按基本道德要求做人做事,並在此基礎上,不斷追求更高層次的道德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