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根據《禮記·月令》、《逸周書·時訓解》、《時憲書》等書的記載,對七十二候簡介如下(這裏的月為舊曆月):

正月立春:初候,東風解凍(陽和至而堅凝散也);二候,蟄蟲始振(振,動也);三候,魚陟負冰(陟,音幟,升也,高也。陽氣已動,魚漸上遊而近於冰也)。

雨水:初候,獺祭魚(此時魚肥而出,故獺先祭而後食);二候,候雁北(自南而北也);三候,草木萌動(是為可耕之候)。

二月驚蟄:初候,桃始華(陽和發生,自此漸盛);二候,倉庚鳴(倉庚,黃鸝也);三候,鷹化為鳩(鷹,鷙鳥也。此時鷹變為鳩,至秋則鳩複變為鷹)。

春分:初候,玄鳥至(燕來也);二候,雷乃發聲(雷者陽之聲,陽在陰內不得出,故奮激而為雷);三候,始電(電者陽之光,陽氣微則光不見,陽盛欲達而抑於陰,其光乃發,故雲始電)。

三月清明:初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駕,牡丹華;鴑音如,鵪鶉屬,鼠陰類。陽氣盛則鼠化為鴑,陰氣盛則駑複化為鼠;三候,虹始見(虹,音洪,陰陽交會之氣,純陰純陽則無,若雲薄見日,日穿雨影則虹見)。

穀雨:初候,萍始生;二候,鳴鳩拂其羽(飛而兩翼相拍,農急時也);三候,戴勝降於桑(織網之鳥,一名戴鷥,降於桑以示蠶婦也,故日女功興而戴駑鳴。

四月立夏:初候,螻蟈鳴(螻蛄也,諸言蚓者非);二候,蚯蚓出(蚯蚓,陰物,感陽氣而出);三候,王瓜生(王瓜色赤,陽之盛也)。

小滿:初候,苦菜秀(火炎上而味苦,故苦菜秀);二候,蘼草死(葶藶之屬);三候,麥秋至(秋者,百穀成熟之期,此時麥熟,故日麥秋)。

五月芒種:初候,螳螂生(螳螂俗名刀螂,說文名拒斧);二候,鵑始鳴(居畜切,伯勞也);三候,反舌無聲(百舌鳥也)。

夏至:初候,鹿角解(陽獸也,得陰氣而解);二候,蜩始鳴(蜩,音調,蟬也);三候,半夏生(半夏,藥名也,陽極陰生)。

六月小暑:初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壁(蟋蟀亦名促織,此時羽翼未成,故居壁);三候,鷹始摯(摯,音至。鷹感陰氣,乃生殺心,學習擊搏之事)。

大暑:初候,腐草為螢(離明之極,故幽類化為明類);二候,土潤溽暑(溽,音辱,濕也);三候,大雨時行。

七月立秋:初候,涼風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蟬鳴(蟬小而青赤色者)。

處暑:初候,鷹乃祭鳥(鷹,殺鳥。不敢先嚐,示報本也);二候,天地始肅(清肅也,寒也);三候,禾乃登(稷為五穀之長,首熟此時)。

八月白露:初候,鴻雁來(自北而南也。一日:大日鴻,小日雁);二候,玄鳥歸(燕去也);三候,群鳥養羞(羞,糧食也。

養羞以備冬月)。

秋分:初候,雷始收聲(雷於二月陽中發生,八月陰中收聲);二候,蟄蟲坯戶(坯,音培。坯戶,培益其穴中之戶竅而將蟄也);三候,水始涸[國語日:辰角見而雨畢,天根見而水涸;雨畢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辰角者,角宿也。

天根者,氐(氐:二十八宿之一)房之間也。見者,旦見於東方也。

辰角見九月本,天根見九月末,本末相去二十一餘]。

九月寒露:初候,鴻雁來賓(賓,客也。先至者為主,後至者為賓,蓋將盡之謂);二候,雀人大水為蛤(飛者化潛,陽變陰也);三候,菊有黃華(諸化皆不言,而此獨言之,以其華於陰而獨盛於秋也)。

霜降:初候,豺乃祭獸(孟秋鷹祭鳥,飛者形小而殺氣方萌,季秋豺祭獸,走者形大而殺氣乃盛也);二候,草木黃落(陽氣去也);三候,蟄蟲鹹俯(俯,蟄伏也)。

十月立冬:初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人大水為蜃(蜃,蚌屬)。

小雪:初候,虹藏不見(季春陽勝陰,故虹見;孟冬陰勝陽,故藏而不見);二候,天氣升地氣降;三候,閉塞而成冬(陽氣下藏地中,陰氣閉固而成冬)。

十一月大雪:初候,鶡鶡(音曷旦)不鳴(夜鳴求旦之鳥,亦名寒號蟲,乃陰類而求陽者,茲得一陽之生,故不鳴矣);二候,虎始交(虎本陰類,感一陽而交也);三候,荔挺出(荔挺,一名馬藺,葉似蒲而小,根可為刷)。

冬至:初候,蚯蚓結(陽氣未動,屈首下向,陽氣已動,回首上向,故屈曲而結);二候,麋角解(陰獸也,得陽氣而解);三候,水泉動(天一之陽生也)。

十二月小寒:初候,雁:I匕鄉(一歲之氣,雁凡四候。如十二月雁北鄉者,乃大雁,雁之父母也。正月候雁北者,乃小雁,雁之子也。蓋先行者其大,隨後者其小也。此說出自晉代幹寶,宋人述之以為的論);二候,鵲始巢(鵲知氣至,故為來歲之巢);三候,雉始鴝(雉鳴也。

雉火畜,感於陽而後有聲)。

大寒:初候,雞始乳(雞,水畜也,得陽氣而卵育,故雲乳);二候,征鳥厲疾(征鳥,鷹隼之屬,殺氣盛極,故猛厲迅疾而善於擊也);三候,水澤腹堅(陽氣未達,東風未至,故水澤正結而堅)。

二十四番花信風物候與農時關係密切。我國是世界上研究物候學最早的國家,最早的物候專著、西漢初期的《夏小正》按一年十二個月的順序分別記載了物候、氣象、天象和重要的政事、農事活動,如農耕、養蠶、養馬等。此後《呂氏春秋》、《禮記》等都有類似的物候記載,並逐漸發展成一年24個節氣和72候。到了清康熙朝編撰的《廣群芳譜》更有24番花信風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