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還應追施穗粒肥保證穀粒飽滿,但追肥時問不可過遲,避免造成貪青遲熟。南方雙季晚稻處暑前後將要圓稈,要適時烤田。大部分棉區棉花已經結鈴吐絮,這時氣溫一般仍較高,陰雨寡照會引發大量爛鈴。在精細整枝、推株並壟以及摘去老葉,改善通風透光條件的時候,適時噴灑波爾多液也有較好的防止或減輕爛鈴的功效。處暑前後,春山芋薯塊膨大,夏山芋開始結薯,夏玉米抽穗揚花,都需要充足的水分保障,此時受旱對產量影響非常嚴重。從這點上說“處暑雨如金”是實事求是的。
白露的氣候學
含義每年公曆的9月7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65度時,即為二十四節氣的白露。白露是9月的頭一個節氣。露是由於溫度降低,水汽在地麵或近地物體上凝結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的含義實際上就是氣溫下降,天氣已經轉涼。
我國古代將白露分為三候:“初候鴻雁來;二候玄鳥歸;三候群鳥養羞。”說時值白露節氣,鴻雁與燕子等候鳥準備南飛避寒,百鳥開始貯存幹果糧食以備過冬。可見白露實際上是天氣轉涼的預兆。
白露時節,晴朗的白晝溫度雖然仍然可以達到三十幾度,可是夜晚就會下降到二十幾度,其溫差達到十多度。陽氣是在夏至達到頂點,物極必反,陰氣也在這時興起。此時,人們會明顯地感覺到炎熱的夏天已結束,而涼爽的秋天已經來臨了。俗語雲:“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這句話的意思是指,處暑仍熱,每天須用一盆水洗澡,過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體了,避免著涼。還有句俗話:
“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意思是說,白露前後如果有露,則晚稻將有好收成。
白露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秋高氣爽,雲淡風輕。一個春夏的辛勤勞動,曆經風風雨雨,送走了高溫酷暑季節,迎來了氣候可人的收獲季節,俗話說:“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這時夏季風逐漸為冬季風所代替,多吹偏北風,冷空氣南下漸漸頻繁,加上太陽直射地麵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時間少了,日照強度弱了,夜問常晴朗少雲,地麵輻射散熱快,故溫度下降速度也漸漸加快。涼爽的秋風自北向南已吹到淮北大地,成都、貴陽以西日平均氣溫也降到22℃以下。
白露不僅是收獲的季節,也是播種的季節。幅員遼闊的東北平原開始收獲穀子、大豆和高粱,華北地區秋收作物成熟,大江南北的棉花正在吐絮,進入全麵分批采收的時節。西北、東北地區的冬小麥開始播種,華北的秋種也將要開始,應抓緊做好送肥、耕地、防治地下害蟲等農耕工作。黃淮地區、江淮及以南地區的單季晚稻已揚花灌漿,雙季雙晚稻也要抽穗,都要抓緊氣溫還較高的大好時機淺水勤灌。待灌漿完成後,排水落幹,促進成熟。如遇低溫陰雨,還應抓緊防治稻瘟病、菌核病等病害。秋茶正在采製,同時要抓緊防治葉蟬。
白露後,我國大部分地區降水明顯減少。東北、華北地區9月份降水量一般隻有8月份的1/4到1/3,黃淮流域地區有50%以上的年份會出現夏秋連旱,對冬小麥的適時播種是最主要的危害。
另外,在白露期間,華南廣大地區有著氣溫迅速下降、綿雨開始、日照驟減的顯著特征,很明顯地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節變換。華南常年白露期間的平均氣溫比處暑要低3。C左右,大部分地區候平均氣溫先後降到22℃以下。按氣候學劃分四季的尺度,時序開始到了秋季。華南秋雨多降於白露至霜降前,以岷江、青衣江中下遊地區最大,華南中部相對較小。“濫了白露,天天走溜路”的農諺,雖然不能以白露這一天是不是有雨水來作為天氣預報,但是,通常白露節前後確實常有一段連陰雨天氣;並且,自此華南降雨多具有強度小、雨日多、常連綿的特征了。與此相對應,華南白露期問日照較處暑驟減50%左右,遞減趨勢一直持續至冬季。白露時節的上述氣候特征,對晚稻抽穗揚花和棉桃爆桃是有害的,並影響中稻的收割和翻曬,所以農諺有“白露天氣晴,穀米白如銀”的說法。全麵認識白露的氣候特點,並且采取相應的農技措施,才‘能減輕或避免秋雨災害。另一方麵,也要趁雨抓好蓄水,尤其是華南東部的白露是繼小滿、夏至後又一個雨水較多的節氣,更不要錯過大好時機。
秋分的氣候學
含義每年陽曆的9月22日至24日,太陽到達黃經180度時,即為二十四節氣的秋分。在古籍《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有這樣的說法:
“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可見“秋分”有兩個方麵的意思:一是太陽直射地球赤道,因此這一天的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象。秋分之後,北極附近極夜範圍漸大,南極附近極晝範圍漸大。二是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的季節劃分法,秋分這天正好在秋季90天的中問,平分了秋季。秋分之“分”便由此而來。
我國古代將秋分分為三候:“初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從秋分這一天起,氣候主要呈現三大特點:陽光直射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晝短夜長的現象將越來越明顯,白天逐漸變短,黑夜變長(直至冬至日達到黑夜最長,白天最短);晝夜溫差逐漸加大,幅度將高於10℃以上;氣溫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漸步人深秋季節。南半球的情況則恰恰相反。
秋分時節,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先後進人了秋季,日平均氣溫都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氣團開始具有一定的勢力,大部分地區雨季剛剛過去,涼風習習,晴空萬裏,風和日麗,秋高氣爽,丹桂飄香,蟹肥菊黃。秋分是美好宜人的節氣,也是農業生產上重要的時節。秋分後太陽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越來越少,而地麵散失的熱量卻較多,氣溫降低的速度顯著加快。農諺說“一場秋雨一場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門開,雁兒腳下帶霜來”,東北地區降溫早的年份,秋分見霜已司空見慣。
秋分過後,一遇冷空氣活動,氣溫便下降得非常快,並且幅度也較大,這就使得秋收、秋耕、秋種的“三秋”大忙顯得分外緊張。秋分棉花吐絮,煙葉也由綠轉黃,正是收獲的大好季節。華北地區已開始播種冬麥,長江流域及南部廣大地區正忙於晚稻的收割,搶晴耕翻土地,準備油菜下種。秋分時節的幹旱少雨或連綿陰雨是影響“三秋”正常進行的主要不利原因,特別是連陰雨會使將要到手的作物倒伏、黴爛或發芽,造成重大損失。“三秋”大忙,貴在一個“早”字。
及時搶收秋收作物以免受早霜凍和連陰雨的危害,準時早播冬作物可爭取充分利用冬前的熱量資源,培育壯苗安全過冬,為來年奠定下豐收的基礎。“秋分不露頭,割了喂老牛”,南方的雙季晚稻正抽穗揚花,是產量形成的重要時期,早來低溫陰雨形成的“秋分寒”天氣,是雙晚開花結實的主要危害,必須認真做好預報和防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