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的節氣習俗芒種節氣在我國南方地區比較受到重視。
1.餞花會江南某些地區在芒種日還有“餞花會”的習俗。當地的人們認為,芒種過後就是夏日,眾花凋謝,花神退位,便要準備多種禮物為花神餞行。有的地方把花枝綁上絲綢,送別花神。曹雪芹在《紅樓夢》第二十七回寫芒種節道:“這日,那些女孩子們,或用花瓣柳枝編成轎馬的,或用綾錦紗羅疊成於旄旌幢的,都用彩線係了。每一棵樹上,每一枝花上,都係了這些物事。滿園裏繡帶飄飄,花枝招展。”“幹旄旌幢”中“幹”即盾牌,旄、旌、幢都是古代的旗子。旄是旗杆頂端綴有犛牛尾的旗。旌與旄相似,但有別之處在於它有五彩折羽裝飾。幢的形狀為傘狀。由此可見大戶人家芒種節為花神餞行的熱鬧情景。
2.打泥巴仗貴州東南部一帶的侗族男女青年,每年芒種前後都要舉行打泥巴仗節。那一天,新婚夫婦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著,一塊兒插秧,邊插秧邊嬉鬧,互扔泥巴。活動結束,檢查戰果,誰身上的泥巴最多,誰就是最受歡迎的人。
3.安苗安苗是皖南一些地區的農業習俗活動,始於明初。每到芒種時節,栽完水稻,為祈求秋天有個好收成,各地都要舉辦安苗祭祀活動。每家每戶用新麥麵蒸發包,把麵捏成五穀六畜、瓜果蔬菜等造型,然後用蔬菜汁塗上顏色,作為祭祀供品,祈求五穀豐登、百姓平安。
4.煮食黃梅芒種前後,是長江中下遊一帶的梅雨時期,此時正值黃梅成熟季節。由於黃梅酸澀,不便直接人口,需加工後才可食用,所以這一地區的許多農家有芒種煮梅食用的習慣。
夏至的節氣習俗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這一節氣是普遍受人們重視的一個節日,期間的民俗活動也是多姿多彩。
每到夏至時節,許多地方的人們都通過祭神以祈求災消年豐。
《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為清除癘疫、荒年與饑餓死亡。《史記·封禪書》記載:“夏至日,祭地,皆用樂舞。”夏至作為古代節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遼代則是“夏至日謂之‘朝節’,婦女進彩扇,以粉脂囊相贈遺”
(《遼史》);清朝又是“夏至日為交時,日頭時、二時、末時,謂之‘三時’,居人慎起居、禁詛咒、戒剃頭,多所忌諱……”(《清嘉錄》)1.給牛改善夥食夏至這天,山東臨沂地區有給牛改善夥食的習俗。伏日煮麥仁湯喂牛喝,據說牛喝了身體壯,能幹活,不流汗。民謠說:“春牛鞭,舐牛漢(公牛),麥仁湯,舐牛飯,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2.吃雞蛋,治苦夏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初冥伏,第四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總稱伏日。伏日人們胃口不振,往往比平日消瘦,俗謂之“苦夏”。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其他食物。
3.夏至吃狗肉在嶺南地區,有喜吃狗肉之風俗。俗語說:“夏至狗,沒啶走(無處藏身)。”夏至殺狗補身,使當天的狗無處躲藏,但不能在家宰殺,要在野外進行。
關於吃狗肉這一習俗,民問有一種傳說:夏至這天吃狗肉的作用在於祛邪補身,抵禦瘟疫等。“吃了夏至狗,西風繞道走”,大意是人隻要在夏至日這天吃了狗肉,其身體就能抵抗西風惡雨的入侵,少感冒,身體好。正是出於這一良好願望,才有了“夏至狗肉”這一獨特的民問飲食文化。當然,夏至吃狗肉,也要適可而止,不要吃得太多,避免引起消化不良等腸胃病。
而據相關資料記載,夏至殺狗補身,相傳源於戰國時期秦德公即位第二年,六月炎熱,疫癘流行。秦德公便按“狗為陽畜,能辟不祥”之說,命令臣民殺狗避邪,後來形成夏至殺狗的習俗。
4.夏至麵自古以來,民間就有“冬至餃子夏至麵”的說話,夏至吃麵在很多地區都非常盛行。
關於這天為何要吃麵,有多方麵的原因和說法。
(1)象征夏至這天的白晝時間最長用麵條的長比喻夏至的長晝時間,就像我們在過生日的時候也吃麵,圖的是一個吉利。夏至以後,正午太陽直射點漸漸南移,北半球的白晝日漸縮短,因此,我國民問有“吃過夏至麵,一天短一線”的說法。那一線不恰好是麵條的寬度嗎?
(2)預示三伏天的來臨這是因為夏至雖然表示炎熱的夏天已經來臨,但總的來說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夏至後大約再過二三十天,就會進入“三伏天”。i伏天才是夏天最熱的時候,吃涼麵有提醒大家注意防暑降溫的意思。膠州地區把這天的麵條稱為“人伏麵”。
(3)夏至新麥登場要嚐新夏至時節,華:I匕、華東小麥主產區因為氣溫較高,農作物生長旺盛,在夏至前當季的新麥已經成熟。人們用新收獲的麥子磨麵擀麵條,所以夏至食麵也有嚐新的含義。但是也有直接煮新麥粒吃的,山東龍口、萊陽一帶煮新麥粒吃,孩子們用麥秸編一個精巧的小笊籬,在湯水中一次一次地往嘴裏撈,既吃了麥粒,又是一種遊戲,很有農家生活的樂趣。
小暑的節氣習俗1.封齋每年小暑前的辰日到小暑後的巳日是湘西苗族的封齋日。這段時期,禁食雞、鴨、魚、鱉、蟹等物。據說誤食了要招災禍,但豬、牛、羊肉仍可吃。
2.吃暑羊魯南和蘇北地區有在小暑時節“吃暑羊”的傳統習俗。人暑之後,正值三夏剛過、秋收未到的夏閑時候,忙活半年的莊稼人便三五戶一群、七八家一夥吃起暑羊來。而此時喝著山泉水長大的小山羊,吃了數月的青草,已是肉質肥嫩、香氣撲鼻。
這種習俗可追溯到堯舜時期,在當地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法。徐州人對吃暑羊的愛好莫過於當地民謠:
“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
大暑的節氣習俗大暑時節雖然天氣炎熱,但各地的時令民俗卻照舊會及時上演。
1.吃仙草在大暑的時候,廣東很多地方有“吃仙草”的習俗。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為重要的藥食兩用植物。由於其神奇的消暑作用,被譽為“仙草”。其莖葉曬幹後能夠做成燒仙草,廣東一帶叫涼粉,是一種消暑的甜品。民諺有:“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燒仙草是我國台灣有名的小吃之一,有冷、熱兩種吃法。燒仙草的外觀和口味均類似粵港澳地區盛行的另一種小吃龜苓膏,也同樣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但是孕婦忌吃此種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