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的節氣習俗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祝中元的民俗節目,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過去民間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結束,都會舉辦普度布施活動。據說普度活動由開鬼門始,然後豎燈篙,放河燈招致孤魂;而主體則在搭建普度壇,架設孤棚,穿插搶孤等行事,最後以關鬼門告結。發展至今,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期。

此外,還有一些其他的民俗活動:

1.吃鴨子老鴨味甘性涼,因此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習俗。做法也多種多樣,有白切鴨、檸檬鴨、子薑鴨、烤鴨、荷葉鴨、核桃鴨等。北京至今還保留著這一習俗,一般處暑當日,北京人往往會到店裏去買處暑百合鴨等。

2.放河燈河燈也稱“荷花燈”,往往是在荷化形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流。

放河燈目的是普度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肖紅《呼蘭河傳》

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表達:“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纏綿在地獄裏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托著一盞河燈,就得托生。”

3.開漁節對於沿海漁民而言,處暑以後是漁業收獲的時期,民間常舉行多種形式的祭海祈福活動,歡送漁民出海,期盼漁業豐收。1998年浙江省象山舉辦了第一屆中國開漁節,以後每年舉辦一次。開漁節除莊嚴肅穆的祭海儀式外,還開展各種文化、旅遊、經貿活動,吸引了無數海內外客商、遊客前往。他們不僅領略到當地濃烈的漁文化,也品嚐了鮮美的海產品。因為這時海域水溫依舊偏高,魚群還是會停留在海域四周,魚蝦貝類發育成熟。因此,從這一天開始,人們往往可以品嚐到種類繁多的海鮮。

白露的節氣習俗相較於“兩至”、“兩分”,白露節氣的地位並不很高,但其民俗活動卻是非常的豐富多彩。

1.白露茶一提起白露,愛喝茶的人都會想到飲“白露茶”。白露期間,茶樹經過夏季的炎熱,此時正是生長的最佳時期。白露茶既不如春茶那樣鮮嫩,經不起泡,也不如夏茶那樣幹澀味苦,而是有一種特別甘醇的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歡。再者,家中儲存的春茶已基本“消耗”得差不多了,此時白露茶正上市,因此到了白露前後,愛喝茶的人就托人買點白露茶。

2.祭禹王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也選在白露時節。禹王就是傳說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漁民稱他為“水路菩薩”。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時節,這裏將舉辦祭禹王的香會,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兩祭的規模為最大,曆時一周。

與祭禹王同時進行的,還有祭土地神、花神、蠶花姑娘、門神、宅神、薑太公等。活動期問,《打漁殺家》是必演的保留節目,它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企盼和向往。

3.吃龍眼福州有“白露必吃龍眼”的俗語。民間的大意是,在白露這一天吃龍眼有滋補身體的奇效,吃一顆龍眼等於吃一隻雞那麼補,聽起來感覺太神奇了,哪有那麼誇張,不過相信還是含一些道理的。因為龍眼本身就有益氣補脾、養血安神、潤膚美容等多重功效,還能夠治療貧血、失眠、神經衰弱等多種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龍眼個個顆大,味甜核小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龍眼是最好不過的了。不管是否真正大補,吃了就是補,所以福州人也適應了這一傳統習俗。

4.吃番薯許多地方的人們認為白露期間應多食番薯,因為吃番薯絲和番薯絲飯後就不會發生胃酸和胃脹,於是就有了在白露節吃番薯的習俗。

5.十樣白浙江溫州等地有過白露節的習慣。蒼南、平陽等地民間,人們在這天采集“十樣白”(也有“三樣白”的說法),以煨烏骨白毛雞(或鴨子),據說吃後可滋補身體,祛風氣(關節炎)。這“十樣白”就是十種帶“白”字的草藥,如白木槿、白毛苦等,以與“白露”字麵上相吻合。

6.白露米酒釀酒習俗在四川很多地方曆來就有。尤其是白露期間,差不多家家釀酒。這時釀出的酒溫中含熱,微帶甜味,稱為“白露米酒”。白露米酒中的佳品是“程酒”,是因取程江水釀製而得名。

程酒,古為貢酒,盛名悠遠。《水經注》記載:“郴縣有淥水,出縣東侯公山西北,流而南屈注於耒,謂之程水溪,郡置酒館醞於山下,名日‘程酒’,獻同也。”《九域誌》亦雲:“程水在今郴州興寧縣,其源自程鄉來也,此水造酒,自名‘程酒’,與酒別。”程鄉就是今三都、蓼江一帶。資興從南宋到民國初年稱興寧,故有郴州興寧縣說法。白露米酒的釀製除取水、選定節氣很有講究外,方法也十分獨特。先釀製白酒(俗稱“土燒”)與糯米糟酒,再按1:3的比例,將白酒倒入糟酒裏,裝壇待喝。如製程酒,須摻入適量糝子水(糝子加水熬製),然後人壇密封,埋入地下或者窖藏。亦有埋人鮮牛欄淤中的,待數年乃至幾十年才取出飲用。埋藏幾十年的程酒色呈褐紅,斟之現絲,易於人口,清香撲鼻,且後勁極強。清光緒元年(1875年)纂修的《興寧縣誌》雲:“色碧味醇,愈久愈香”,“釀可千日,至家而醉”。《水經注》還記載,南朝梁文學家任與友劉杳閑談,“任謂劉杳日:‘酒有千裏,當是虛言?’杳日:‘桂陽程鄉有千裏酒,飲之至家而醒,’亦其例也。”南朝梁時,興寧隸屬於桂陽郡。在蘇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中還有自釀白露米酒的風俗。舊時蘇浙一帶鄉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釀酒,用來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帶往城市。

該酒由糯米、高梁等五穀釀成,略帶甜味,故稱“白露米酒”。直到20世紀30~40年代,南京城裏酒店裏還有零售的白露米酒,後來慢慢消失。

秋分的節氣習俗與清明相類似,秋分時節有掃墓祭祖的民俗,這叫“秋祭”。普通的儀式是,掃墓前先在祠堂進行隆重的祭祖儀式,殺豬、宰羊,請鼓手吹奏,由禮生念祭文等。掃墓活動開始後,首先掃祭開基祖和遠祖墳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動,規模很大,隊伍往往達幾百甚至上千人。開基祖和遠祖墓掃完之後,分房掃祭各房祖先墳墓,最後各家掃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區秋季祭祖掃墓,都從秋分或更早一些時期開始,最晚清明要掃完。各地有一種講究,謂清明後墓門就關上,祖先英靈就享用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