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重陽節的來曆,有這樣一個故事: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隻要它一出來,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夠了瘟的蹂躪。一場瘟疫奪去了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點兒送了命。

恒景病愈後告別了妻子和鄉親,決心求仙學藝,為民除掉瘟。恒景遍訪名山高士,終於打聽到東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有一個法術無窮的仙長。在仙鶴帶領下,仙長最終收留了恒景。仙長不但教他降妖劍術,又送他一把降妖劍。恒景廢寢忘食地練功,終於練出了一身本領。這一天仙長把恒景叫到跟前說:“明天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為害,你本領已經學成該回去為民降妖了。”仙長給了恒景一包茱萸葉,一壇菊花酒,並且麵授避邪用法,讓恒景騎著仙鶴快回家。恒景回到家鄉,在初九的早晨,他按仙長的密授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然後發給一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中午時分,伴著幾聲怪叫瘟魔衝出汝河。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飄來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瘟魔突然停下來,臉色變了。恒景手拿降妖劍追下山來,幾下子就把瘟魔刺死於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習俗年複一年地流傳了下來。

農曆九月初九的重陽佳節,內容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風俗起源於東漢。唐代文人所作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風俗,如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作。登高所到之處,沒有統一的標準,大多是登高山、登高塔。

霜降的節氣習俗吃柿子、賞菊、祭祖等是霜降期間的民俗。

1.祭祖霜降期間,農曆的十月初一在民間為古老的祭祖節,又稱“十月朝”。祭祀祖先分為家祭和墓祭。祭祀時不但有食物、香燭、紙錢等一般供物,而且有一種不可缺少的供物一一冥衣。在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焚燒給祖先,稱做“送寒衣”。因此,祭祖節又叫“燒衣節”。

2.賞菊霜降時節恰逢秋菊盛開的時候,許多地方在這時舉行菊花會,表示對菊花的崇敬和愛戴。

:I匕京地區的菊花會往往在天寧寺、陶然亭、龍爪槐等處舉行。菊花會的菊花不僅種類多,而且很名貴。有的散盆,有的數百盆四周堆積成塔,叫作九花塔,紅、黑、藍、白、黃、橙、綠、紫,五彩繽紛。品種有金邊大紅、紫鳳雙疊、映日荷花、粉牡丹、墨虎須、秋水芙蓉等上百種以上。文人墨客邊賞菊,邊飲酒、賦詩、作畫。還有一種小範圍的菊花會,是不必出家門的,主要是早些時候有錢人家舉辦的。他們在霜降前采集百盆名品菊花,放置廣廈中,前軒後輊,也堆成菊化塔。菊花塔前放上好酒好菜,先是家人按長幼秩序,鞠躬作揖拜菊花神,然後喝酒賞菊。

3.吃柿子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是霜降。在此期問,吃柿子的習俗在南方很多地區都有。俗話說:“霜降吃燈柿,不會流鼻涕。”民間的解釋是,霜降吃柿子,冬天就不會感冒、流鼻涕。實際上,隻是柿子普遍是在霜降前後完全成熟,這時候的柿子肉鮮味美皮薄,營養豐富。

立冬的節氣習俗立冬是冬天的開始,本來就是個重要的節日。在封建時期,立冬這一天皇帝會帶領文武百官到京城的:I匕郊設壇祭祀。直到今天,每年立冬,人們仍然要慶祝一下。

1.燒葷香在立冬這一天,東北滿族同胞聚集地有燒香的習俗。立冬過後,秋糧入庫,便是滿族八旗和漢軍八旗人家燒香祭祖的活躍時期。漢八旗的祭祀稱“燒旗香跳虎神”,滿八旗稱“燒葷香”。“燒葷香”時問為5~7天,在加上操辦祭祖燒香的前三天,全家人連著十天吃齋,不吃葷腥。

2.補冬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喜歡吃些雞鴨魚肉。在台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

等冬令進補餐廳人滿為患。許多家庭還會燉香油雞、四物雞來增加能量。

在我國北方,尤其是北京、天津的人們愛吃餃子。為何立冬吃餃子?因為餃子是起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

子之時的餃子必須要吃。

現在的人們已經逐漸恢複了這_傳統習俗,立冬這天,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快。

3.迎冬在過去,皇帝有到郊外迎冬的儀式,並賞群臣冬衣、撫恤孤寡。

立冬前三日主管曆法祭祀的官員會告訴皇帝立冬的時間,皇帝便進行沐浴齋戒。立冬那天,皇帝率領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六裏處迎冬。回來後皇帝要大大賞賜,以安社稷,而且要撫恤孤寡。

4.吃倭瓜在天津一帶,有立冬節氣吃倭瓜餃子的習俗。倭瓜即南瓜,又叫窩瓜、番瓜、飯瓜和北瓜,是北方一種普通的蔬菜。一般倭瓜都在夏天買,儲存在小屋裏或窗台上,曆經長時間糖化,在冬至這天做成餃子餡,味道與夏天吃的倭瓜餡不一樣。如果蘸醋加蒜吃,別有一番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