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樹枝也力爭上遊。種子落下,飄飛又落下。種子是渾圓的,樹幹是筆直的。

人的臉孔

我覺得,在森林的深處,一張憂鬱的人的臉孔正向我張望。我定睛看去,才明白,那不是臉,而是一個肉色的斷麵。樹被斷開了,斷麵上偶然落下的斑點構成了人臉的模樣,然而,還不止這些,這臉孔上還有著異樣憂鬱的神情和意味。看起來,仿佛這個人和一切都已不相幹,除了懷著對未來的信念,這樣憂傷地眺望遠方,這樣地盤桓不去。

我的心因為這臉孔而揪緊,我很想到近處瞧瞧,這在林中是怎麼形成的。雪地上留下了朝向那裏的人的足跡,我不由稱奇,為了什麼目的,有人會在隆冬時節鑽進密林呢?腳印共有兩行:有人進去了,看完以後又折返出來。和常有的情形一樣,很快,令人欣悅的臉孔不見了,我明白了一切。

被伐斷的是棵參天巨木,被削淨枝杈的樹幹就倒在地上,為雪掩沒。巨大的雲杉的樹梢支在枝杈上,雲杉以其狀如人臉的斷麵,吸引我來到麵前。我懷著一如從林中張望的臉孔那樣憂傷的情感,望著倒地的樹木。

腳印的意思我想明白了:有人從秋天起就悄悄地伐了這棵樹,一直等著路上可以跑雪橇的時候,想在夜裏偷偷把樹運走。他來這一趟就是為了查看,一切是否安然無恙,樹是否還倒在原處。巡視之後他就離開了,這一點每個人都能從腳印上看出來。不過,要知道還有我,還有我呀!我也在雪地上留下了腳印。

憂傷又湧上我的心頭,倒不是為了摧毀的樹木,而是因為那吸引我前來的神奇的麵孔消失了,我朝向它的腳印永遠不會有人看得懂。

樹木彎曲的林子

很難講,林子裏的樹長得這麼彎曲,誰的罪責更大,風還是水流。

春天山岡間的急流向下彙入大河時,水流有可能衝彎根部牢牢抓著大地的白樺,使得它們躬身朝前。而到了夏天,山岡間急流流淌的地方長出了花,從來都是穿穀而過的風,也會吹得細嫩的白樺彎腰向前。

很難講,到底是誰,是風還是水流造成的。但有一點,喜光的白樺總是奮力地向陽而生,它自身其實比水和風更有力量,並且最終戰勝了疾風激流,盡管樹幹彎曲,但仍高高地朝上生長。

淺淡的枝梢

矮小的雲杉幼樹,用亮綠的枝梢捧出新芽,相見於墨綠的主調,雲杉幾乎就是淺淡的。

看著嬌小的雲杉上淺淡的枝梢,煞覺好笑,就如同看著小狗崽毛茸茸的小爪兒。

一棵雲杉猶如身穿及地長裙來聽音樂會的貴婦,周圍簇擁著光腳的小雲杉。

在有些地方,矮小的、枝梢淺淡的小雲杉隻勉強露出個頭,高不及草莓,有些地方又長出了一人高,還有個別的,用尖利的樹梢直刺山楊像母親一般嗬護的葉帳。

雲杉生在低處的粗大枝杈為了尋求陽光,把四周的白樺樹幹都壓彎了。雲杉朝那邊張望時,發現了一棵矮小的、枝梢淺淡的雲杉,就為它驅寒遮陽。雲杉本來是為自己尋找光明,結果也使年幼的女兒獲益。

在林木披綠的那段時間,沒有什麼像白樺樹下密匝匝猶如毛刷一般生長的幼小雲杉一樣歡欣,也沒有什麼像它們那樣渴望光影。

幼小的雲杉利用一切的可能,藏身在避開了嚴寒和熾熱陽光的影中。任何樹種,無論白樺、山楊還是鬆樹,隻要有影相伴,幼小的雲杉甚至不厭棄刺柏叢,也會偎依上去。

各色樹木怎樣發芽生枝

椴樹上發出的嫩葉皺巴巴地垂掛著,原先鎖緊葉芽的葉莢翹在上麵,宛如粉紅的小犄角。

橡樹最終確定了自己的葉形,艱難地生發出來,雖說葉片還小,但在生長之初就已經有了橡樹葉的模樣。

山楊最初披染的不是綠色,而是褐色,山楊的葉子初時長得像小硬幣,搖曳枝頭。

楓樹發芽時是嫩黃的,葉掌緊握,猶如枝上滿掛著禮物,帶幾分羞怯,又蔚為大觀。

鬆樹用富含樹脂、攥成一團的小手指揭示著未來的圖景。等到小手指鬆開,向上伸直的時候,那就跟蠟燭一模一樣。

在下麵的土地上,所有不起眼的闊葉植物都展示著,它們擁有和高大樹木一樣的幼芽,就美而言,身在低處的它們毫不輸於那些身居高位的,全部的差別隻在於時間早晚:該到我的時候,我也能長高長大。

在森林裏樹木發芽生枝的時節,一切都隨即變得顯見,例如樹木長勢如何,還有什麼需求:哪裏背光,葉子就泛紅,哪裏樹液走不到上梢,枝頭就光禿禿的……

勝 利

林中的水在傍樹幹而生的一叢叢密匝匝的灌木間往來周折,到了春天,甚至袒露在林地上。這樣日積月累,林地邊緣的細流彙成了圓圓的水坑,兩棵小樹看著如鏡的水麵。

小樹比鄰而生,白樺顯然讓著鬆樹:白樺被橫生的鬆樹枝環抱,整個樹上都光禿禿的。看得出,隨著鬆樹的步步逼近,白樺隻得拚命地向上生長,就和人一樣:無意爭鬥的人,總會讓出自己的位置,自己則站得更高。

白樺把位置讓給了鬆樹,卻驅使自己向上生長,長到了高處,它就在鬆樹的上麵盡情向四周舒展自己的枝丫。

白樺就是這樣戰勝了鬆樹。

原生態的景觀

原生態的景觀當然還找得到,它們至純至貞,以至於你不由地想脫下帽子,俯首佇立。可是,荒涼的景象很快惹你煩悶,你又想回到那個你能聽到關於宏偉壯麗的原生態景觀故事的地方。

多數情況下,每一處尋常的景觀都暗含著對人類破壞自然的譴責。

孩子,所有人都是孩子,既包括你們,我們真正的孩子,身體上還稚嫩的孩子,也包括那些在內心珍藏了孩子般天性的大人,上年紀的人,以及年邁的老人。

曾幾何時,我們都從母親黑暗的腹部爬出。我們全都來自黑暗,我們全都朝向光明移動。幾乎就在我們的身邊,和我們一起走出黑暗、朝著太陽挺身而起的還有樹木、草芥、稻草、花朵,它們和我們共生共存。

金龜子的飛行

假如自然中的一切皆是完滿,那為什麼一隻金龜子在交尾飛行時會被荊棘刺穿?另一隻飛來的金龜子不以為然,兀自飛著,儼然一副永生不滅者的神情。但是一個過路的人漫不經心的目光落在了金龜子的身上。他驟然止步,猶豫片刻,隨即用兩根手指小心翼翼地輕輕夾起金龜子,從荊棘上取下,然後高高拋向空中。金龜子飛走時,他綻開了笑臉。

自然中並不存在人類的思想和話語,但是人類回歸自然後,卻能明白每一個緊張地追求話語的生靈。當所有的生靈各就其位,人類從自然的每一個聲息中都欣喜地理解到贏得話語的奮鬥途程中自己的努力。

人類的鏡子

要想了解自然,就要和人類十分親近,那時自然將成為一麵鏡子,因為人類包容了整個自然。

但是如果從自然走向人類,人類儼然是神靈,人類的一切你都搞不懂,因為人類早就偏離了共同的道路。回首相望,人類看得到自然的麵目,自然卻隻能看到人類的後背:人類走在了前麵。

自然,是為整個人類的經濟提供的材料,也是我們每個人走向真理之路的鏡子,隻要好好思索一下自己的道路,然後再從自己這裏去看自然,那麼,必然會在自然中看到你個人思想和情感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