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看起來似乎非常簡單,就像兩滴雨水在電纜上互相追逐。一滴耽擱了片刻,另一滴就趕了上來,於是兩滴合為一滴,一起落向大地。多麼簡單!但如果想想自己,想想人們在孤獨中,彼此尚未相遇、會合時心中的感覺,帶著這些想法去研究水滴的結合,那麼就會發現,兩滴水會聚在一起,原來也並不那麼簡單。
如果獻身於這種研究,那麼人類的生活就像在鏡中一樣,一覽無餘。整個自然,就如同鏡子一般,見證著整個人類——君王的生活。
自然裏有水,它的鏡子映照出天空、山巒和森林。人類不僅自己站立起來,還隨身拿起了鏡子,照見了自己,開始仔細端詳自己的影像。
狗在鏡子中照見自己,認為那是另一條狗,不是自己。很可能隻有人懂得,鏡子裏的影像就是自己。
整個一部文化史就是一篇故事,敘述人類在鏡子裏看到了什麼,而我們全部的未來就在於人類在這麵鏡子裏還將看到什麼。
活的時鍾
我們桌上的時鍾在滴答作響,我們有時甚至充耳不聞,甚至忘記上發條。然而整個自然卻不會忘記自己的時鍾,那裏的芸芸生命都遵照自己的太陽鍾生活,一絲不苟,不偏不倚。如果我們想觀察、了解,我們也應該聆聽這些活的太陽鍾的行走。
公雞總是讓我驚歎,它怎樣在黑暗中聽出了子夜和曙光的來臨。但是人也有特別的關注力,或者說自然感,有賴於此,人能夠在森林、原野、海洋、山巒中,在鄉村和城市裏,感受大自然中遵照自己生命的時鍾進行的生命運動。我不知道該給人所具有的潛入自然生命的能力取怎樣一個稱謂。如果稱做關注,那下棋時也要善於聚精會神,如果把對自然的生命時鍾的關注稱做親情關注,如何呢?
信念的尺度
自然中處處都雜亂無章。每個人來到自然,都是為了照他喜歡的樣子把事物排列歸位,哪怕隻是在頭腦裏。所以工廠造的物什不會帶給我快樂,其中的一切都遵循著已經完成的秩序,再沒什麼好做的了。
甚至隻有洞察自然的人,才在頭腦中把自己的秩序賦予自然。問題的關鍵就在於,人多半自己並不知道,他對自然的改造總伴隨著自己邁出的每一步,人之本質本身就是革命性的。不要惱恨人類,因為我們生命的尺度太短暫。尺度將以信念為準繩。
樹幹上的強大王國
樹挺立著,風逐一翻動樹葉,樹葉相互絮絮而談,樹枝彼此點頭致意。當然,樹枝之所以能點頭,樹葉之所以能絮語,是因為它們被強勁的樹幹牢牢地撐在一起。
是該相互閑談,還是該向這個強大的樹木王國輸送營養?葉子之間沒有分歧,不像我們人類。所有的葉子雖然沒有一片相同,但它們一致同意,必須為強大的王國奉獻自己的綿薄之力,可見它們深知“我為人人”的必要性。
雲
我們看雲,識出生活中的人物,曆史上的亞曆山大·馬其頓,文學中的堂吉珂德,每個人都能看到自己心中的所想。可是一想到雲的成分,就忽然變得不愉快了,像有什麼割傷了心:在那裏,在雲中,卒無一物,所有這些形象都是我自己想象的。
自然的容顏
所有這些太陽和星辰,水麵和地表,都令人生疑,因為它們總以美麗的一麵對人。當你為自然的容顏傾心若狂時,你自問:“你所欣賞的是不是倒映在這些水波、星辰、火光、花朵中的人類自己的麵孔呢?”
人類無法麵對的自然腹地,眼睛一動不動的魚、蝦、兩棲動物遊動的冰冷的深層水域,為什麼那麼猙獰、令人厭惡?
這就是全部:從正麵看,這是我們的麵孔;從後門鑽進去,你看到的是非人類的、可怖的一麵。
然而,重要的不是我們在自然中看到了人類倒映的麵孔,而是人類隻有從自然這麵鏡子中才能親眼目睹自己真正的容顏。
欣賞自然的人不是自戀的水仙,而是因為大自然的緣故,才第一次知道了自己原本是天鵝的“醜小鴨”。
我的天文學
我閱讀了斯賓塞·瓊斯寫的一本很流行的書籍。這本書向我們展示了宇宙全部的冷漠無情,以及生命就是偶然。作者以懷疑的態度對其他星球有無生命的問題作出了回答:為此需要有太多的湊巧機緣。尤其是他書中寫到一個可怕的巨大行星,那裏被排斥一切生命的有毒氣體包圍,覆蓋著厚厚的巨大冰層。你若有所思地想著這些,恐懼中不由得貼近了綴滿星星——天使的心靈——的人類的形象,並且清楚地看到宇宙的和諧正在人的心靈中發生(“在那太空的大洋上,那整齊的星辰合唱隊”?)。
我在遊泳,我那仿佛第一次看到世界的目光和一朵勿忘我相遇。真不知道怎麼想才好,是我把注意力投向了花,還是在我閱讀了一本關於冷漠無情的宇宙世界的讀物後,花主動讓我把注意力投向了它?
從這朵花蕊裏藏了金黃的太陽、五個花瓣托著藍天的勿忘我中,我迎來了真實鮮活的宇宙世界,這個世界以其自身的存在讓我們相信它飛旋的器官內在的茫然。
即便天空中缺少了猶如天使之心的星辰,大地上還會生長著勿忘我。所以,天使完全可以被花朵取代,大可不必為了失去的天空圖景而大悲特悲。
天文學越多地揭示出太空中沒有生命的星球,被炙烤的太陽和行星,被厚達數千米的冰層覆蓋和帶毒的大氣層包圍的星球,在我們心中的我們人類獨有的蒼穹上,從兒時起就從那裏注視我們的天使的眼睛就越是明亮。
等到我們仰望我們人類獨有的天空中這些屬於我們自己的星光時,我們並不畏懼熾熱和冰冷的天體無情的旋轉和飛馳。
不僅如此!我們還期望伸手幫助其他天體:把熾熱的天體推遠,把冰冷的天體拉近熾熱的天體,好讓它們那裏也開始有我們這樣的生命。到那時,死寂的宇宙中將開啟一片怎樣的被賦予靈性的人類天空啊!
但是當這還是未來之事時,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站立在自己的天空和眾多的天體之間,應該為自己選定一個位置,既看得到自己的天空,也看得到那必將變化的天空。
簡單地講,我們每個人都應當在世界的共同創造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有益的位置,並且在以後的日子裏堅守這個位置。
我們心中帶來的世界,比我們後來從書本中了解到的要精彩千萬倍。天文學為我們揭示的東西,無論在何種程度上都難與星空的奇跡媲美。但是知識的裨益在於向我們揭示出人的力量,不是像我以及我所認識的人這樣的個體,而是被生命法則凝結在一起的整個人類。
在我們的月亮後麵,當月亮出現在沉浸著草地和花園清香的樹間,月亮上那些被發現的沒有生命、沒有人煙的荒原會告訴我們什麼?被知識聯結為一體的人類那雙看穿浩瀚空間的眼睛,成為一體的偉大人類的智慧,這種智慧世代傳承,在文明中不斷增長,就像具有震懾力的雪崩,還有在未來世界具有各種可能的廣闊空間……
最後,究竟什麼時候教育家才開始向我們的孩子講述知識的故事,不以粉飾人類的發現欺騙孩子,而是向孩子們揭示正在崛起的,能在未來向宇宙發號施令的一體的人類不斷增長的力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