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味與調味品(2 / 3)

(5)飴糖

蜂糖有釀造飴糖和化學飴糖兩種。釀造飴糖是用糧穀加麥芽,糖化而成,主要含麥芽糖及糊精。化學飴糖是用硫酸使澱粉糖化,再加碳酸鈣使過多的硫酸中和,將糖液濃縮而成,主要成分為麥芽糖及葡萄糖,其甜味不及蔗糖。烹調上使用不廣,一般用於菜肴增加色澤和粘糖的輔助劑以及麵食糕點的輔料。

(6)蜂糖

是蜜蜂從植物花部采集花蜜及甘露,集聚於蜜囊中而成的。主要含有蔗糖、果糖及葡萄糖等。蜂糖是一種很好的營養品,烹調上主要用於菜肴的甜味劑和米、麵點的輔料。

3.酸味類

酸味類的調味品主要是醋。醋的用途很廣,除能除腥解膩,分解氨基酸而增加鮮味、香味外,並能在原料加熱過程中保護維生素少受損失,促進原料中的鈣質分解和幫助消化等。

醋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釀造醋,另一類是人工合成醋(即用醋酸或果酸與水按一定比例合成的,稱為醋酸醋和白醋)。釀造醋以四川省閬中保寧醋質量為優,四川廣漢香甜醋也是佳品。

醋,如用於除腥、解膩,應在烹調初期放入;用於調味,則宜在菜肴即將起鍋時放入,但應注意基礎鹹味的輔助。

4.辣味類

辣味分為香辣與辛辣兩類。香辣味如辣椒末、胡椒、辣椒等,它在川味的調味中占有重要地位,使用也很廣泛。辛辣味如蔥、薑、蒜、蒜苗等,它在川味的調味中,一般並不取其辣,隻是在烹調中利用它們所含的芳香揮發性成分。另外,這些原料的辛辣味隻是生食時才有感覺,烹調成熟後辣味甚微。茲將香辣的調味品分述如下:

幹紅辣椒

鮮紅辣椒日曬或脫水後的幹製品。調味中辣味的主要來源,亦是複合辣味調味品的主要原料。幹辣椒以立秋前後采集的鮮品幹製後質量為佳,因此時身長、肉厚、色鮮、籽少、辣味正並帶甜。

在烹調上幹辣椒多用於炒、熗、煸、炸收、鹵等菜肴。使用時,除整條外,一般都要去籽,以免影響菜肴美觀。並應在操作上注意保色、保香味。

辣椒末

辣椒末即幹辣椒碾(舂)細之末。一般用於菜肴增加色澤和辣味,並是紅油辣椒的原料。紅油辣椒製成後,涼透使用最佳,主要適合涼拌菜肴的調味或佐味蘸食。辣椒末不宜久貯,以防變質。

胡椒末

辣椒末胡椒係蔓生灌木,原產南洋各島及南美等處,故名。長丈餘,葉為心髒形,互生,夏開小白花成長穗,實圓、生青熟紅,幹則皮皺色黑,謂之黑胡椒,除去黑皮者,稱白胡椒。

胡椒在烹調上使用一般都要碾(舂)為末。黑白胡椒,各有特點,使用時應視其菜肴的需要而定。胡椒鮮辣可口,香味濃鬱,適用於燴、燒、清蒸、湯菜的調味,最宜用於鮮味、清香味的菜肴壓異味、提鮮味。

5.麻味類

麻味是川味的特殊風味,它的主要原料是花椒,具有麻味和香味,在烹調中常與辣椒配合,使用廣泛,相得益彰。麻味一般都用於燒、燴、燉、蒸、鹵、炒、熗、涼拌等菜肴,亦適合泡菜的調味。使用時應選上品。

四川省雅安、阿壩、西昌地區均盛產花椒,其中,尤以雅安的漢源(富林)青溪花椒質量為最。

6.鮮味類

鮮味類的調味品較多,如味精、蠔油、金鉤、蟹粉、魚露、海蜒、銀魚等,其中金鉤、海蜒、銀魚既是原料又是調味品。

味精的主要成分為麩酸鈉,含量80%左右。菜肴中略加上一點即能增加鮮美滋味,最宜於鮮味、清香味的菜肴提味。

7.香味類

香味類的調味品種類很多,都可以提高菜肴的香味和滋味,並有除腥、臊、膻等異味的作用。現將主要品種分述如下:

用於調味的酒有料酒(即黃酒、紹酒)、醪糟汁、曲酒、葡萄酒、啤酒等。這幾種酒都能除腥、膻、臊等異味,增加味的滲透,提高菜肴的香味、滋味。但由於個性的差異,使用上略有不同。料酒一般用於燒、燜、煸、溜、炒、蒸、炸等菜肴的碼味或烹味;醪糟汁可作料酒的代替品,即製“香糟”類菜肴,一般適合直接烹味,不可用於碼味,和油炸的菜肴,以防敗色;曲酒主要用於需要炸收的原料碼味,不可直接烹味(魚類例外);葡萄酒可直接烹製菜肴,如貴妃雞等。酒,在烹調上應區別特性,因料施製,用量不能過多,以防揮發不盡,影響菜肴的味質。

香料

一般是指帶有獨特香味的中藥材。如八角、三柰、桂皮、小茴、草果、甘草、陳皮、砂仁、豆蔻、排草、靈草等。這些香料用作烹調菜肴,不僅可以解除原料本身的腥膻臊等異味,而且能增加菜肴的香味。使用中應注意香料間的配合,用量恰當,香味不可太濃,否則使人發膩。

香精

香精種類頗多,有香蕉、檸檬、蘋果、橘子、玫瑰、香草等,一般都為人工合成。常用於糕點、糖果的調味。烹調上主要用於甜味的菜肴或米麵點中部分糖餡。因此類香料濃度高,使用時應先稀釋後,視原料數量,按比例拌入。

8.衝味類

製取衝味的原料是一種葉似油菜、形如菜子的蔬類植物——芥末子,經磨細而製成。但未經加工的芥末粉味辣、有苦味並無衝味,一般不直接使用。故應將芥末粉加工複製成芥末糊後始得作為調味品。其方法是:先將芥末粉500克用沸水250克、醋200克調勻,加熟菜油100克、白糖50克拌勻,靜置幾小時後即可。

因糖醋能減除苦味,醋能激發衝味,菜油能使其色澤光潤。所以,調拌後(需靜置二三小時,除苦味,激發衝味)即可成為香辣、無苦味、衝辣濃鬱的芥末糊。如迫切需要,可入籠蒸約十分鍾取出,使其自然冷卻,同樣亦能收到靜置後的效果。

這種原料香辣味重,含油多,在保管過程中,最好置於玻璃或瓷類的容器裏存放,並應壓緊蓋嚴,以防氧化(脂肪氧化酸敗現象,亦稱走油),使芥末發苦,不能食用。

(二)複合調味品及其製作

所謂複合味調味品是指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單一調味品、油脂和其他原料,經加工製成備用的調味品,菜肴的調味,由於味型較多、方法多樣、變化複雜,使用單一調味品還不能滿足需要,需要廚師自行加工一些複製調味品,以滿足調味的多種需要,有時還需根據不同要求再製。這些複合調味品要求及時使用,不宜存放過久,加之廚師在加工複製時,大都有自己的配料比例和加工習慣,所以很難有統一的標準。

辣椒油

辣椒油又稱紅油,是菜肴調味中必備的複製調味品,其具有色澤紅亮,香辣醇厚的特點,它的用途也很廣,常用於涼菜、熱菜、小吃、麵食、味碟的調味。一般配方為辣椒麵100克、菜油500克、生薑50克、八角2個。

製作方法

先將辣椒麵、八角一起裝入盛器之內,一麵將油入鍋,加入已拍破的生薑,旺火煉製達220℃,直冒青煙時,端鍋離火口,揀去薑塊,待油溫回落至120~130℃時,倒入盛辣椒麵與八角的器皿內攪勻,晾冷待用。

技術要領

根據需要,選用色紅、籽少、香辣味兼有的辣椒,碾磨成粗細均勻的粉末,如四川的二荊條辣椒;辣椒油宜一次性燙製,供多日使用,在燙製後最好存放幾日後使用,這樣色澤紅亮,稠度增大,更易黏附原料且辣味性緩,不烈不辣,香味更為醇厚;燙製辣椒油最宜使用菜子油,不能使用混合油和動物油脂。

油酥豆瓣

油酥豆瓣具有色澤紅亮、香辣濃厚、不烈不燥的特點。常用於涼菜和蘸食用味碟的調味。一般配方為郫縣豆瓣500克、熟菜油500克。

製作方法

炒鍋洗淨下熟菜油燒至三成油溫,放入剁細的豆瓣,反複炒香至油呈紅色,盛入瓷缸晾冷備用。

技術要領

炒製時火力不能大,炒香上色即成,不能炒焦;最好少製勤製,貯存時間不宜過長;可酌情加入少量油酥的豆豉,風味更佳。

複製醬油

複製醬油呈棕紅色,汁稠黏味,鹹甜鮮美,醇香味濃,常用於涼拌菜肴、小吃麵食的調味。一般配方為醬油10千克、味精25克、紅糖1500克、八角15克、桂皮10克、三柰3克、花椒5克、生薑50克、小茴15克、甘草25克。

製作方法

先將八角、甘草、桂皮、三柰、花椒、小茴、生薑用紗布包好,紅糖切碎。鍋內放入醬油、紅糖、香料包一起燒沸,改用小火慢慢熬至醬油約剩7千克時,撈去香料包,將熬好的醬油盛入搪瓷缸中,加入味精攪勻即成。

技術要領

如醬油色澤過淺,可加入糖色一起熬到提色。

椒麻糊

椒麻糊是椒麻味的主要調料,具有蔥與花椒的香辛麻味,常用於涼拌菜肴的調味。一般配方為蔥葉250克、花椒30克。

製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