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範圍:蒸的菜肴較佳,最適於筵席魚肴。適用於水產、海產、家禽原料。

代表菜式:“鮮椒石斑魚”、“椒香江團”。

注意事項:掌握好蒸魚時間,鮮紅青椒切馬耳朵形也可。青花椒少放,以不壓鮮椒味為主。主料用豬網油蓋上蒸效果更佳。

七、麻香味及係列

麻香味係列以幹花椒、幹青花椒、鮮綠色的新鮮花椒、花椒油為主要調料,與鹹鮮、家常蔥香、鮮椒椒麻等複合味再次複合,采用多種烹調方法,製作出鮮椒椒麻味、家常麻香味、鮮椒麻香、蔥香香麻風味係列,使麻香味係列各具特色。

特點:色澤淡雅,味鹹鮮清香。

用料:鮮花椒、川鹽、料酒、胡椒粉、薑蒜片、美極鮮醬油、青紅尖椒、雞精粉、化雞油、化豬油。

烹製:主料洗淨改刀,用精鹽、料酒、大蔥節、薑(拍破加胡椒粉)、雞精粉碼味。青紅椒切椒圈。主料淋化豬油上籠用旺火蒸熟取出入盤,澆上美極鮮醬油,撒上青紅椒圈。鍋置火上下化雞油,下鮮花椒澆淋在主料上即可。

適應範圍:此味適用於各種魚類、仔嫩雞兔等原料,在運用中整粒花椒或將花椒剁細舂茸或製成鮮花椒麻油,或與家常味、鮮辣味、香辣味配合可創製出係列麻香風味。

代表菜式:“花椒桂花魚”、“花椒片片魚”、“蜀香沸騰魚”、“花椒嫩仔兔”。

注意事項:花椒多少應視喜麻程度。在家常味、鮮椒味上也可運用。吃時首先感覺香麻、後鹹鮮、或鮮辣等感覺為宜。

家常麻香味

家常麻香味是在家常味基礎上,運用幹青花椒增其麻香味,其味更濃更厚。

特點:香麻微辣,鮮香無比。

用料:幹青花椒、郫縣豆瓣、薑蒜片、料酒、生抽、精鹽、白糖、味精、水澱粉、嫩肉粉、生粉、精煉油、香菜。

製法:主料洗淨切片,用精鹽、料酒、嫩肉粉漿後再用生粉拌勻待用,配料切片。

鍋置旺火上下油,下主料炒散籽,下豆瓣醬炒香上色,下薑蒜片略炒,下配料炒轉,勾兌好芡汁,翻轉簸勻、裝盤。鍋製淨放油,燒至六成熱時,幹青花椒炒勺略炸,再澆在盤中主料中間即可。

運用範圍:炒、燒、燜半湯菜都可采用油炸花椒後再淋在主料盆內的製作方法。適於家禽、家畜、水產等原料。

代表菜式:“家常麻香嫩牛肉”、“麻香燜牛掌”。

注意事項:炸幹花椒、鮮花椒不宜過度,保持青花椒色澤。用花椒多少根據菜肴風味和食者要求來定。

蔥香麻香味

蔥香麻香味是加大香蔥用料形成的。菜肴先聞到濃鬱的蔥香味後,才品出鹹鮮麻香。它與椒麻味區別在於是先香後麻,而椒麻味則是先麻後香。因此蔥香麻香味是蔥香味濃醇,回味絲絲麻香。

特點:蔥香味濃醇,回味麻香。

用料:香蔥、鮮花椒油、精鹽、味精、料酒、薑片、潮式白鹵、香油、蔥油。

製作:主料製淨,用料酒、精鹽、薑片、蔥葉碼味入潮式白鹵鹵熟砍條裝盤。

香蔥剁茸入碗,加鹵汁、味精、鮮花椒油、香油少許調勻,均勻地淋在主料上即可。

適應範圍:適應冷菜、熱菜製作。適於水產、家禽、蔬菜等原料。

代表菜肴:“香麻魚肚”、“香麻三黃仔雞”。

注意事項:蔥量大,花椒油不能太多。冷菜製作中主料較嫩的,也可先汆煮冷後拌此味。鮮花椒舂茸後效果尤佳。

鮮椒麻香味

鮮椒麻香味的特點是,整個菜式色澤豔麗。它大量運用青紅鮮尖椒、鮮青花椒,加上配料使整個菜品五彩繽紛,其味更是鮮辣香麻,味重味厚。

特點:鮮辣鮮麻,味濃味厚。

用料:青紅鮮尖椒、鮮青花椒、豆瓣紅油、精鹽、薑蒜米、料酒、白糖、味精、雞精、精煉油、水澱粉、香油、鮮湯。

製作:主料製淨改刀,青紅尖椒切顆。冬筍、香菇、蔥白切顆。精鹽、味精、雞精、水澱粉、鮮湯勾成芡汁。

鍋內燒水至沸,下主料、輔料分別汆水,倒出瀝幹水分。鍋置旺火上,下精煉油、豆瓣紅油、薑蒜米炒香,下青紅椒略炒,下主料翻炒,倒配料炒轉,倒入對好的芡汁,淋香油,起鍋入盤。鍋置旺火上下精煉油,燒熱後下青花椒略炸,淋在主料上即可。

適應範圍:炒、爆等菜肴製作。

代表菜肴:“鮮椒麻香魷魚須”、“鮮辣香麻八爪魚”。

注意事項:此味突出鮮椒鮮辣,再現香麻即可。

泡椒麻香味

此味是在泡椒味基礎上再突出香麻味。

特點:酸辣香鮮,爽口不膩。

用料:鮮青花椒、泡紅椒、泡椒紅油、泡仔薑、胡椒粉、蔥段、蒜片、精鹽、料酒、味精、水澱粉、精煉油、鮮湯。

製作:主料切片,用料酒、鹽、水澱粉碼味,上漿。精鹽、味精、水澱粉、鮮湯對汁。鍋置旺火上,下油至五成熱,下主料劃散籽過油起鍋。鍋內下泡椒紅油、泡辣椒節、泡薑片、蒜片、胡椒粉略炒,下主料,蔥段勾芡炒轉入盤。鍋內下油,下花椒略炸淋在主料上即可。

適應範圍:炒、燒、燜均可。適於家禽、家畜、水產、蔬菜等原料。

注意事項:此味在泡椒的基礎上,不論何種方法均可加油淋鮮花椒或幹青花椒。

鮮椒椒麻味

此調味方法運用新鮮碧綠青椒、蔥葉絞成汁茸再加上剁細的鮮綠花椒或鮮花椒油、川鹽、味精調成的味汁,有別於傳統椒麻味,也有別於當前流行的熱菜椒麻味。它以色澤碧綠,清香撲鼻,鹹鮮可口。

特點:鹹鮮可口,色澤碧綠,清香撲鼻。

用料:鮮碧青椒(青尖椒)、鮮花椒茸(或花椒油)、鮮蔥葉、川鹽、料酒、雞精、味精、老薑、鮮湯、精煉油、化豬油、水澱粉。

製法:主料洗淨改刀用川鹽、料酒、薑片、大蔥碼味待用。鮮青椒去蒂去籽,蔥葉切細,兩樣一同入攪拌機打成茸汁。將碼味的主料淋上少許化豬油上籠用旺火蒸熟後取出入盤。鍋置火上,放油燒至五至六成熱下青椒蔥茸泥、鮮花椒茸汁炒香後摻少許湯汁,下川鹽、雞精、味精,用水澱粉勾芡再淋少許鮮花椒油,起鍋澆在主料上即可。

適應範圍:適用於清蒸、旱蒸、水溜、油溜的細嫩菜肴。

代表菜式:“碧綠椒麻石斑魚”、“椒麻東坡雅魚”。

注意事項:此味底味要碼夠,調味時鹹味要足。

八、香辣味型及係列香辣味

香辣味型是川菜常用味型之一。香辣味是將幹辣椒、花椒在鍋內炒香,加主料與調料炒熟炒香成菜。或用滾油將幹辣椒花椒燙成棕紅色,味香後澆淋在主料上成菜。或用幹辣椒、花椒炒香後,剁成刀口辣椒,再撒在燒好的主料上,用熱油燙淋,香辣成菜。可以將幹辣椒節和花椒用特製油燙淋(全油)成菜(生燙、熟燙均可)。可以用剁好的刀口辣椒,采用冷菜拌的烹製方法成菜。還可以采用熗油的方法,而不見幹辣椒和花椒的熗油成菜。更可以用幹辣椒、花椒采用熱熗熱食、熱熗冷食的烹調方法。還可以采用炸收的烹調方法。它的特點是香辣香麻、幹香麻辣的香辣風味。

香辣味與傳統的糊辣味大體相同,隻是隨著烹調方法的變化,把糊辣味與香辣味結合在一起形成了豐富多彩的香辣係列。香辣味中幹辣椒、花椒用量比糊辣味大幾倍。

香辣味①(熱熗冷食)

特點:香辣甜酸,脆爽可口。

用料:幹辣椒、花椒、精鹽、白糖、醋、味精、香油、熟菜油、水澱粉。

製法:將蓮白去莖洗淨,幹辣椒剪節去籽。用精鹽、味精、鮮湯、水澱粉調成滋汁。鍋置火上,放熟菜油燒至五成熱,下幹辣椒節、花椒,炸至棕褐色撈起,下蓮白翻炒斷生,烹入滋汁,炒勻起鍋晾冷。將蓮白疊成千層白菜,放上糊辣海椒,淋上少許香油即成。

適用範圍:適於熱熗冷食的方法,如熗筍尖,熗蓮藕丁等蔬菜類質地脆爽的原料,也可以直接熗炒不撈幹辣椒節和花椒,隻是為使主料美觀而已。

代表菜式:“千層蓮白”、“香辣雪蓮”。

注意事項:掌握好熗的火候、下主料的時間,做到幹辣椒節、花椒不糊而香麻。

香辣味②(熱熗熱食)

特點:香辣鹹鮮,爽口不膩。

用料:幹辣椒節、花椒、精鹽、味精、精煉油。

製法:將主料洗淨,切成片、絲丁,小一字條等(看料施刀工)。幹辣椒去蒂剪節。鍋置火上,下精煉油燒至五成熱時,下幹辣椒節、花椒熗香後下主料、精鹽、味精熗炒至熟入盤即成。

適用範圍:質地脆嫩的蔬菜原料以及豆幹製品。

代表菜式:“熗炒綠豆芽”、“熗青筍條”等。

注意事項:火中熗寶,快速成菜。

香辣味③(拌)(冷菜)

特點:香辣香麻,脆嫩可口。

用料:精鹽、刀口辣椒、花椒、味精、紅油、香油。

製作:主料改刀入沸水汆熟,晾冷。主料入盆加精鹽拌勻,再下味精、紅油、刀口辣椒、香油拌勻即可入盤。

適應範圍:主料質地脆嫩的葷素原料均可,如鳳冠、兔耳、鴿肚、黃喉、腰花、鮮筍子、青筍等原料。

代表菜式:“麻花香辣黃喉”、“香辣脆鮮筍”。

注意事項:汆煮主料要脆爽,不宜過老,素菜要保色、保脆,刀口辣椒多少要根據食者愛好來添加。可不加香油。

香辣味④(炸收)

特點:色澤紅亮,滋潤亮油,香辣鹹鮮醇厚,酥軟化渣,幹香回味微甜。

用料:幹辣椒、花椒、精鹽、薑、蔥、料酒、白糖、味精、香油。

製作:冷菜炸收菜肴。先將主料碼味清炸。在鍋內熗製幹辣椒節、花椒,待鍋內芳香時投入清炸主料,簸鍋熗製,再摻鮮湯,放料酒、薑、蔥、白糖,用小火收幹鍋內滋汁,使之亮油,放味精、香油,揀去薑蔥,涼冷即成。

適應範圍:適於品味幹香香辣、回味悠長的冷菜菜肴。筵席風味冷碟。

代表菜肴:“香蕉牛肉”、“香辣脆鱔”等。

注意事項:辣椒、花椒不宜熗糊,不放醬油。收汁時水分要收幹,便於久放。小火慢收。

香辣茄汁味

特點:色澤紅亮,香辣鹹酸微甜,別有風味。

用料:幹辣椒、花椒、番茄醬、精鹽、料酒、白糖、薑蒜片、蔥段、魚露、味精、精煉油、水澱粉、鮮湯、香油。

製作:主料初加工洗淨,改刀成塊,用精鹽、料酒碼味,入油鍋炸酥炸香。鍋內放油,下幹辣椒節、花椒、番茄醬,炒酥色紅,摻少許鮮湯,放精鹽、白糖(少許)、料酒、薑蒜片、蔥段、魚露少許、味精,放入主料收汁勾薄芡亮油,淋少許香油起鍋裝盤。

適應範圍:此味應用廣泛,色紅亮,香辣鹹酸甜兼備之菜肴均可采用。

代表菜式:“都市香辣蝦”、“都市香辣蟹”等。

注意事項:此味是幹辣椒、幹花椒與番茄醬之茄汁味結合,掌握好幹辣椒、花椒下鍋時間,不宜太長,以不糊為準,使香辣微麻、鹹甜鮮酸、辣而不燥完美結合。

香辣荔枝味①

香辣荔枝風味的特點是:取麻辣香而不燥,小荔枝味突出,鮮香醇厚。烹製時先用鹽、料酒、醬油碼味上芡,醬油、薑、蔥、蒜、白糖、醋、鮮湯、料酒、水澱粉、味精對芡汁,炒鍋上火,下油,投幹辣椒節、花椒,炸成棕紅色,放主料炒斷生烹芡汁,收汁亮油起鍋即成。此味分香辣小荔枝味與香辣大荔枝味。小荔枝味加酥花生仁,則是宮保係列菜式,香辣大荔枝味不加酥花生仁,但應用廣泛。花椒、幹辣椒節剪得長些,用量大些,甜酸味、油量都較大些。

香辣荔枝味②(宮保型)(香辣小荔枝味)

特點:色澤棕黃,質地鮮嫩,花生仁酥香。

用料:幹辣椒節、花椒、精鹽、料酒、醬油、醋、白糖、味精、薑蒜片、蔥顆、蛋清豆粉、水澱粉、鮮湯、精煉油、酥花生仁。

製作:主料製淨改刀成型,用精鹽、料酒、蛋清豆粉拌勻,醬油、料酒、醋、白糖、精鹽、味精、鮮湯、水澱粉對成滋汁。鍋內放精煉油,燒略五成熱時,放幹辣椒、花椒炒出香味,放主料翻炒熟,加薑蒜片、蔥顆炒勻入滋汁,加酥花生仁簸勻,快速入盤上席。

適應範圍:筵席熱菜。動物原料、水產較嫩的均可烹調此菜肴。

代表菜式:“宮保雞丁”、“宮保鮮貝”。

注意事項:掌握好上漿幹稀程度,成菜色澤不宜太深,調味時體現如荔枝的甜酸味為妙。

香辣大荔枝味(炸、炒)

特點:色澤棕紅,外酥內嫩,香辣甜酸味濃。

用料:長節幹紅辣椒、花椒、花椒油、薑蒜片、大蔥節、料酒、醋、白糖、醬油、精鹽、味精、鮮湯、水澱粉、幹澱粉、精煉油、香油。

製作:主料製淨,改刀成塊條(根據主料菜品風味來定),用料酒、精鹽碼味,再拍上幹澱粉。幹辣椒節用溫水燙淋一下,瀝幹水分。用碗放精鹽、醬油、醋、白糖、味精、鮮湯、水澱粉、花椒油兌成滋汁。鍋內放油,燒至六七成油溫時,下主料炸成金黃色撈出,油溫升高後再下主料,炸成外酥內嫩撈出。鍋內留油,下幹辣椒長節,炸至棕紅色,下花椒,放入主料、蔥節烹滋汁,滴香油,快速起鍋入盤即成。

適應範圍:適於魚、蝦類原料,小型魚類最佳。

代表菜肴:“香辣荔枝帶魚”、“香辣魚苗”。

注意事項:此味幹辣椒用量大,製作前先用沸水燙一下,瀝幹水分,以免炸糊,使色澤更紅亮。此味主料碼味後拍幹澱粉,主料才外酥內嫩。炒時速度要快,用油量大,芡汁多但不宜太濃,芡薄亮油為宜。花椒多點,風味才獨特。

香辣香麻味(炸、幹煸)

特點:麻辣酥香,香氣四溢。

用料:幹辣椒節(量大)、花椒、花椒油、精煉油、白糖(少許合味)、紅醬油、郫縣豆瓣、薑蒜片、味精、香油、蔥顆。

製作:主料改刀,用精鹽、料酒碼味。鍋內放油,將主料炸熟炸酥時撈出。鍋內留油下郫縣豆瓣炒斷生,下幹紅辣椒節、花椒炒至棕紅色至香酥時,下主料、薑蒜片,烹料酒、紅醬油、白糖(少許)繼續翻炒、下精鹽、味精、蔥顆、淋花椒油、香油,簸轉入盤,撒上熟芝麻即成。

適應範圍:適於口味要求幹香麻辣、酥軟化渣的香辣菜肴。適應於家禽、家畜、水產等原料。

代表菜式:“重慶辣子雞”、“辣子基圍蝦”。

注意事項:炸的主料先要碼入味,底味要夠。主料要炸酥香,辣椒節要用中火炒酥炒香才下主料,豆瓣炒香上色、斷生,此味才能達到香辣香麻、酥脆香鮮。花椒油少滴幾滴增香,熟芝麻增香,白糖少許和味這樣才符合此味要求。

香辣鹹甜味

特點:甜鹹鮮香,香辣,風味別具。

用料:幹辣椒節、花椒、紅醬油、胡椒粉、川鹽、冰糖色、白糖、料酒、八角、草果、桂皮、香葉、丁香、大蔥節、薑塊、味精、精煉油、鮮湯。

製作:主料製淨,整形或切塊、汆水煮五成熟後抹上紅醬油或冰糖色,入油鍋炸成金紅色撈出,放入砂鍋罐中。鍋內放油,下五香料八角、草果、桂皮、香葉、薑蔥炒香後摻鮮湯、精鹽、糖色、白糖、料酒、紅醬油,燒沸後倒入砂鍋罐中主料上,煨燜主料軟,揀去五香料、薑蔥、放味精煨至收汁亮油離火。③將鍋置火上,下精煉油燒成七成熱,幹辣椒節、花椒放入大炒勺內,沸油倒入勺中,幹辣椒節、花椒炸成棕紅色、味香時淋在罐中主料上即可。

適應範圍:適於原料經碼味、油炸、鹵水鹵製後,燒、煨熟後菜品甜鹹味、五香甜鹹味菜肴,再淋上沸油幹辣椒花椒的菜式。

代表菜肴:“香辣瓦罐紅燒肉”、“香辣東坡肘”。

注意事項:此味是鹹甜味、甜鹹味等燒煨蒸等菜式基礎上淋香辣香麻的熗油和幹辣椒花椒。隻要掌握好油溫和在勺內、鍋內幹辣椒、花椒炸製的時間,恰到好處地淋在主料上即可。

香辣家常味

特點:家常味濃,香辣。

用料:郫縣豆瓣、川鹽、料酒、白糖、醬油、薑、蒜、米、幹辣椒節、花椒(少許)、味精、香油。

製法:鍋內放油、豆瓣煵酥香後加薑蒜米、料酒、白糖少許,再放醬油、鮮湯。放入經炸過或蒸軟後的主料燒至入味時下味精,收汁亮油後,主料入盤,鍋內放油,放入幹辣椒節、花椒數粒炸香後,澆淋在主料上即可。

適用範圍:本味適用於整料淋汁,如魚、雞、鴨、肘等。

代表菜品:“香辣家常全魚”、“香辣酥寸骨”。

注意事項:用沸油炸幹辣椒或花椒澆淋,也可將幹辣椒、花椒鍘細後撒在主料上用沸油燙淋。